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党课下载 > 2022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专题党课讲稿(完整文档)

2022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专题党课讲稿(完整文档)

时间:2022-08-16 19:55:03 党课下载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专题党课讲稿(完整文档),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专题党课讲稿(完整文档)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专题党课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取得的最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发展之所以能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绩,是因为我们坚持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好”,我们可以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各个领域进行列举,也可以从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进行总结,这些成就让我们直观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展现出的独特魅力、焕发的生机活力和持续产生的国际影响力。但我们不能局限于成绩列举和现象描述,而要说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在哪里,还应该进一步阐释和宣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原因明、道理清才能更加坚定广大干部群众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进一步激发全体人民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巨大热情。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确”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道路”至关重要。江河万里总有源,树高千尺也有根。xxxx年x月,******在新进***委员会的委员、候补委员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时强调:“道路问题是关系党的事业兴衰成败第一位的问题,道路就是党的生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我们坚持走、正在走的是一条“人间正道”。道路正确才能距离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越来越近,才能让中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否则将南辕北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正确,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而不是主观臆断和照抄照搬的产物。辛亥革命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之后,中国面临着向何处去的道路选择问题。当时的中国面临着是选择走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道路,还是选择走君主立宪制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道路的重大问题。当时中国的具体国情决定了必须选择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一切别的东西都试过了,都失败了。”xxxx年,******在欧洲访问时,也曾指出:“君主立宪制、复辟帝制、议会制、多党制、总统制都想过了、试过了,结果都行不通。”xxxx年,毛泽东同志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当时,中国国情与俄国相近,俄国这种经济文化落后国家能够通过工农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国家,这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极强的示范性。十月革命的胜利在方向上、方法上、精神上都对中国革命产生了深厚影响,“催速了中国革命的实现”,促使中国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成立了中国******,走上了社会主义道路。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彻底结束了近代以来的战乱、分裂局面,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制度前提。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而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经历的曲折、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以及工业、农业、国防、科技、文化等各领域的巨大成就,又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和物质基础。

十一届三中***以后,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人,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了指导思想的拨乱反正和工作重心的转移,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并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后,经过xx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向前推进和发展,最终形成一条符合中国独特文化传统、独特历史命运、独特国情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中国特色,又具有世界普遍性意义;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立足中国实际和基本国情;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其他各方面建设;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是因为坚持了正确的道路,所以创造了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的世界奇迹,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物质文化生活,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也得到很大提升。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取得历史性成就。今天,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们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先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奋勇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离不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精神激励和丰厚滋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先进性,而这个先进性集中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上。从社会制度层面看,社会主义是比资本主义先进的社会制度,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精神内核、体现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然也要比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更先进。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的核心价值观

如果从xxxx年托马斯?莫尔发表《乌托邦》算起,社会主义已经有xxx多年的历史。xxx多年的社会主义发展史,经历了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和现实社会主义三个大的历史时期,可以分为空想社会主义产生和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列宁领导十月革命胜利并实践社会主义,苏联模式逐步形成,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的探索和实践,我们党作出进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六个大的历史时段。马克思创立的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意味着社会主义不再简单是对资本主义的道德控诉和对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同情。资本的本性是逐利,为了追求剩余价值最大化,资本必须不断扩张,但是资本主义却受有限市场、有限资源和有限创新主体的限制,设定了自身的发展极限,并且资本主义为了自身利益培养了自己的掘墓人——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最终依靠无产阶级的革命力量从空想变为现实。

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精神内核,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体现了社会主义崇尚和倡导的价值目标、理想信念、道德准则、精神风尚等,是社会主义制度建构和实践的导航仪和风向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集中体现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主义”的价值目标和理想追求,那么,社会主义制度与实践区别于其他“主义”的最核心的价值观是什么?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批判拉萨尔的公平观,同时确立“公正”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取向。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际,“公正”的含义应该是在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的基础上,让广大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红利,让改革成果更多惠及民众,实现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区别于其他“主义”价值观的核心所在。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西方资产阶级核心价值观为鉴戒,但拒斥西方的“普世价值”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在国家层面提出要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在社会层面提出要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在公民层面提出要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实际上回答了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国家、建设什么样的社会、培育什么样的公民的重大问题。人们不禁要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三个层面的价值要求似乎和西方资产阶级倡扬的核心价值观并无二致,难道西方国家就不倡扬国家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倡扬社会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不倡扬公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吗?实际上,这一提问方式暗含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二元对立的思维方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涵养,同时也吸收世界文明有益成果,肇始于古希腊文明和基督教文化的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当然包含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收借鉴的、可以称之为世界文明有益成果的元素。所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该以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鉴戒,吸收其中包含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世界价值共识。但同时,我们坚决拒斥西方国家打着“价值共识”的旗号,传播“普世价值”。因为西方提出所谓的“普世价值”,绝不是为了表达人们对价值共识的美好追求,而恰恰是利用人们追求价值共识的美好愿望,运用“普世价值”这种非政治性话语达到某种政治意图。对于这种承载政治使命的“普世价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所应当要加以拒斥。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产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内核或者说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和中国的时空展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之一,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好”的根本原因之一。

(一)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确立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科学性决定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为我们认识世界的本质和人与世界的关系提供了科学依据。掌握了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历史观,才能使我们更深刻地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执政规律,从而更好地把握历史发展大势,明确经济社会发展的方向和道路,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方法论。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方法,也是指导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坚持唯物辩证法的普遍联系、永恒发展和对立统一的观点,可以帮助我们打破教条主义的思想束缚,做到实事求是,从实际出发;可以帮助我们正确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中出现的困难和挫折,做到困难面前不低头,挫折面前不气馁,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心。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科学性主要体现在它强调社会与个人、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辩证统一。马克思主义并不否认个人、个人价值的存在,而是主张

“现实的个人”是理论的出发点。同时,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社会性,强调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社会的发展进步为个人的发展进步创造条件和前提,在促进社会发展进步的同时,实现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最恰当地表达了“自由人的联合体”中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辩证关系。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为我们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国家之间的关系提供了核心原则。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

在中国,马克思主义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在纪念马克思诞辰xxx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使中国这个古老的东方大国创造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发展奇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中国具体实际与时代特征三者相结合,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指导党和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和实现路径,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必须跟上时代、顺应形势、不断认识规律,才能充当现实实践的行动指南。马克思主义是党和国家的指导思想。实践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性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本性,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格。这决定了不断发展和创新是马克思主义的存在样态。恩格斯曾指出:“我们的理论是发展着的理论,而不是必须背得烂熟并机械地加以重复的教条。”这决定了马克思主义是以时代化、民族化的形式存在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民族国家的具体国情相结合产生出马克思主义的具体理论形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时代特征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在当今时代、在中国的时空展现,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版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实现了继承基础上的发展、坚持基础上的创新,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为中心,立足时代、关注实际问题、着眼理论创新和实际运用,是改革开放xx年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取得的重大理论成果。也正是因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科学行动指南的正确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才能沿着正确道路前行,才能创造改革发展的一个又一个伟大奇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不断彰显自己的“好”,持续焕发蓬勃生机和独特魅力。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好”,是因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制度保障,以相对稳定的形式将改革开放的成果固化下来,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点和优势。

(一)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是保证我国各族人民共享发展成果的制度性保证,也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坚持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保证”。多种所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成果,是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主体,也是我们党长期执政、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力量”。我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市场和政府的关系问题上,坚持辩证法、两点论二者的有机统一。xxxx年x月,******在十八届***政治局第十五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者是有机统一的,不是相互否定的,不能把二者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既不能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取代甚至否定政府作用,也不能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取代甚至否定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中国政治实践相结合的伟大创造,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也是党在国家政权中充分发扬民主、贯彻群众路线的最好实现形式。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具有显著的优越性:第一,广泛的代表性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生命所在;第二,人民代表大会与“一府两院”之间的关系、与西方的“三权分立”制度有根本不同;第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坚持党的领导;第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集中全国人民的意志,集中力量办大事,共同实现我们的目标;第五,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符合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有利于各民族的大团结和整个国家的改革、发展和稳定。

(三)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与一党制、两党制、多党制不同,我们的政党制度是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中国******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一大特色。这种政党制度具有两个基本特点:一是允许多个政党的合法存在。目前在中国除了执政党中国******以外,还有八个民主党派。二是其他的合法政党以民主协商的形式参政议政。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有利于调动各民主党派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献计献策,使国家的方针、政策更科学、合理、正确;能够在坚持民主集中的原则下妥善化解人民内部的各种矛盾,使人民内部的局部利益、个别利益与整体利益、根本利益相互协调;有利于国家的统一与巩固。

(四)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世界上的多民族国家各自根据本国民族情况采取不同的民族治理模式。我国采取的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保障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依法自主地管理本民族事务、民主地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管理的权力,充分调动了各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积极性,保证了***必要的集中、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从而形成了各民族互帮互助、共同繁荣发展的和谐民族关系,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稳定的环境。

(五)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基层民主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基层民主制度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基础性工程。在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和完善过程中,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保证基层组织和成员直接行使民主权利,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我国的基层民主建设在实践中已经形成了特有的内容和形式,如农村建立的村民自治制度,城市建立的社区居民自治制度,企事业单位建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和基层群众性社团的自治制度等。这些制度构成了我国基层民主制度的主要内容。发扬社会主义基层民主,是为了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能动性和创造性,是为了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以逐步实现人民群众对基层公共事务的规范化、制度化管理,从而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社会主义基层民主制度对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

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三者有机统一,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也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内在规律和根本要求,是我们党对国家事务实行领导的重要特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重要优势。我们只有坚持三者的有机统一,才能始终保证党发挥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才能真正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才能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的进程,为进一步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为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自信,提供更加完善的制度保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反映人民意愿,顺应时代潮流,能够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社会和谐提供根本政治保证,也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优越性:有利于巩固党的领导,更好地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作用,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有利于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从根本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调动广大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党和国家的活力;有利于组织全体人民以国家主人翁地位投身社会主义建设,团结一心,集中力量办大事,有领导、有秩序地朝着国家发展目标前进;有利于更好地实行民主集中制,正确处理民主与集中、分工与协同、监督与支持、制约与效率、局部与整体的关系,保证国家机关依法协调高效运转;有利于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巩固和发展民族团结、生动活泼、和谐稳定的政治局面。

推荐访问:党课 讲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史专题党课讲稿 新中国史专题党课讲稿 党史新中国史党课讲稿范文

猜你喜欢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