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共同富裕 > 2022年度与共同富裕有关作文

2022年度与共同富裕有关作文

时间:2022-07-02 17:35:08 共同富裕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与共同富裕有关作文,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2022年度与共同富裕有关作文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5篇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篇1

  【 - 阅读答案】

  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走向共同富裕》教案

  学习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悦纳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树立共享发展理念

  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解经济新常态的相关政策

  知识目标: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及我国应该怎么做;理解共享发展理念和如何实现共享发展

  重点

  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解经济新常态的相关政策

  难点

  悦纳经济新常态的变化,树立共享发展理念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生活观察:1.我与父母乘坐高铁暑假外出旅游,快捷舒适,感受到服务业越来越发达,出行越来越方便。2.我暑假参加环保志愿者活动,看到好几家高污染企业停整改。3.我暑假帮家人在市场看服装摊,生意比往年冷清,而别人家新开的网上服装店却生意火爆。

  思考:思考:从三位同学暑假经历中,你发现了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的变化?

  学生谈感受

  从生活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到经济新常态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

  讲授新课

  一、预习教材,出示提纲

  1.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2.在经济领域,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应该怎么做?

  3.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是什么?

  4.实现共享发展理念,我们应该怎么做?

  5.为实现共同富裕,我国应该怎么做?

  二、新授新课

  (一)全面深化改革进行时

  1、视频:《改革进行到底》片段——经济困境表现

  2.思考:我国为什么要全面深化改革?

  3、教师小结:新时期,经济面临一系列突出的矛盾和挑战,前进路上有问题和困难。

  4、知识讲授:改革升级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等体制改革。什么是经济新常态:经济新常态就是在经济结构对称态基础上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包括经济可持续稳增长。

  5、案例分析:教材P9-10 探究分享 国家电网公司战略调整,并思考: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要主动进行战略转移和转变发展方式?

  6、师生交流,教师小结:在经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我们应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改变粗放式增长模式,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新型城镇化,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社会弘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知难而进、一往无前的改革精神。

  (二)共享发展成果

  1、你说我说:你是如何看待“共享发展”的?

  3、教师小结: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迈进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稳步前进。

  4、合作探究:实现共享发展理念,我们应该怎么做?

  5、互相交流小结: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收入分配制度。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树立正确的财富观,做到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用之有方。

  三、教师总结:形成知识体系,思维导图阅读

  四、拓展延伸:视频播放:《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实现共享发展成果》

  学生自主学习思考讨论问题

  学生读材料思考:在经济领域,全面深化改革?

  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生活,理解什么是共享发展

  学生读知识拓展材料

  学生分小组讨论完成

  读书初步感知本课基本知识点

  生活化教学理念

  板书

  走向共同富裕

  一、改革进行时

  1、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2、全面深化改革,我国应该怎么做?

  二、共享发展成果

  1、理解共享发展理念

  2、实现共享发展,我国应该怎么做?

  第2课时走向共同富裕

  1教学分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理解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充分认识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了解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和意义

  能力目标

  能够利用所学知识分析社会现象,增强对财富的认识,正确地使用财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关心改革,树立改革精神,追求共同发展,自觉为实现共同富裕添砖加瓦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共享的发展理念。

  教学难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

  2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中提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个新时代的鲜明特征之一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体说来,就是要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迈出坚实步伐,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时,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想一想:对走向共同富裕,你有哪些认识?

  教师总结:走向共同富裕,需要党的统一领导、政策的正确引导和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这一节课就让我们来探讨这个话题。

  二、新课讲授

  目标导学一:改革进行时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

  1.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

  活动一:发展变化大家谈

  活动:阅读教材第9页“运用你的经验”材料,进行角色扮演,结合自身生活经历谈谈我国经济发展有哪些新变化。

  提示: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发表意见。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过去40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需要有效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向顽障痼疾开刀,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将改革进行到底,开启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征程。

  2.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活动二:绿色时代靠什么

  活动:阅读教材第10页“探究与分享”。分组交流思考国家电网公司为什么主动进行战略调整、转变发展方式?

  教师讲述: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

  知识拓展:新常态就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这是一种趋势性、不可逆的发展状态,意味着中国经济已进入一个与过去40年高速增长期不同的新阶段。

  3.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活动三:农村发展变化大

  活动:阅读教材第10-11页“探究与分享”。由四个同学分别扮演村党支部书记小孟、村民张大娘、村民老李和初中生小莉,进行对话。畅谈农村巨变,同时要看到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提示:农村变化可从经济、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方面来说;新的机遇可从社会稳定、文化素质等方面回答;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结合身边的例子来谈。

  师生共同总结: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二)对待改革的态度

  自习课本梳理出对待改革的态度:

  (1)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3)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

  相关链接: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领导人民进行的伟大革命,是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目标导学二:共享发展成果

  1.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活动四:我看“共享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在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尽量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做好,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努力使全体人民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不断将蛋糕做大,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实现一定发展水平上的公平正义。

  阅读材料,结合教材知识分析“让全体人民公平地享受社会主义建设的成就”的正确性。

  师生总结: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

  2.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活动五:实现“共享发展”

  活动:结合教材第12页“探究与分享”,谈谈如何实现这些目标。

  归纳总结:(1)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2)为了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使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三、课堂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对全面深化改革的必要性、坚持改革开放的重要意义以及共享发展成果有了新的认识。知道了党和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有利于实现共同富裕,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明白了我们要齐心协力,辛勤劳动,共同创造美好的生活。

  3板书设计

  走向共同富裕改革进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进入新时期需要适应新变化

  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

  对待改革的态度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不断弘扬改革精神

  共享发展成果共享发展成果的原因

  共享发展成果的措施

  4教学反思

  本节内容有一定的难度,不易于理解。上好本课要利用好教材上的材料,同时也要结合学生较为熟悉的、身边的鲜活事例,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知识。利用好小组合作学习,围绕重点问题展开讨论,畅所欲言,利用小组的力量解决问题,提高认识,完成学习任务。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篇2

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共同富裕”——重温邓小平有关“共同富裕”、“先富”带“共富”的论述

吴跃农;

【期刊名称】《江苏政协》

【年(卷),期】2004(000)010

【摘要】<正> 党的十六大提出,本世纪头20年,是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在向这一宏伟目标挺进之时,怎样看待当前各地区之间,各阶层之间收入存在的差距?对"共同富裕"的理解必须是科学的,是符合时代发展本质要求的,为此,重温邓小平"共同富裕"、"先富"带"共富"的论述很有必要。第一,"共同富裕"是邓小平的伟大构想,邓小平构想的先富、后富、共同富裕的致富政策,以承认差别为前提,以诚实劳动、合法经营为条件,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总页数】2页(P.42-43)

【关键词】共同富裕;共富;收人差距;民富国强;全国经济发展;浦东开发;分配过程;加快对外开放;分配结构;社会主义道路

【作者】吴跃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英文

【中图分类】F124

【相关文献】

1.关于共同富裕目标及其实现的思考——重温邓小平的共同富裕思想 [J], 易培强

2.把促进共同富裕作为深化改革的着力点——重温邓小平共同富裕的思想 [J], 孙志凯

3.邓小平共同富裕思想与渝广同城共富 [J], 谌伦技

4.全面准确理解邓小平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J], 张倩

5.全面准确理解邓小平先富带后富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 [J], 张倩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篇3

关于共同富裕与贫富差距的思考(初稿)

中国民航大学 机场学院 李秀芬

【摘要】共同富裕,是千百年来人类孜孜以求的理想目标。在通向共同富裕的道路上,古今中外无数仁人志士进行过虽九死而犹未悔的艰辛探索。时至今日,共同富裕仍是一个全球性的人类难题。在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指导下,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人民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但是自然形成的两极分化,引起了人们的巨大困惑,一些人质疑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正确。本文选择从贫富差距方面分析共同富裕理论,结合中国实际,主要分析产生差距的原因和缓解或解决该问题的对策,希望对加强和深化对邓小平共同富裕理论的理解有帮助。

【关键字】共同富裕 贫富差距

最近,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理论体系概论”课上,了解了许多关于“共同富裕”的知识,学习了很多的重要理论。我也因此解开了心中很多的疑惑,觉得现在社会的一些矛盾,通过一些理论知识可以解释,只要按照理论的方法,消耗一定的时间,这些矛盾也都是可以解决的。但在共同富裕和贫富差距的矛盾上,我有着自己的看法。

一、简述共同富裕的涵义

何谓共同富裕?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诠释。

个人认为,邓小平的共同富裕理论,从过程上讲,是“全民共同致富”,“让全国人民都发财”。这层意义上的“富裕”,是作为动词,与发展同义。共同富裕意味着中国人民都有追求富裕的权利、机会,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发展。追求富裕不是少数人的特权,应该是中国人民都有的权利;
实现富裕,不能只是少数人有机会,而是中国人民都能有机会;
在实现共同富裕过程中,不能只是少数人发展,而是共同发展。只有从起点和过程上保证全民共同致富,才能结果上最终实现全民共同富裕。

从结果上讲,共同富裕指的是中国人民都过上美好、幸福的生活。富裕不再带有阶级性,是全社会所有人的整体富裕。“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国民收入分配要使所有的人都得益,没有太富的人,也没有太穷的人,所有日子普遍好过。”因此,共同富裕既与贫富悬殊的两极分化根本对立,又与平均主义要求的“均富”不相容。

邓小平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我们允许一些地区、一些人先富起来,是为了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所以要防止两极分化。这就叫社会主义。”但是,社会实际和我们所预想的并没有完全在同一轨道上,社会贫富差距的拉大将引起广泛的关注。

二、浅析我国贫富差距的现状

现阶段,我国社会矛盾主要体现在贫富差距的越来越大,这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衣、食、住、行都可以看到贫富的差距,而且现在权钱交易,政府已经充当了有钱人的代言人,对待穷人轻则态度恶劣、重者粗暴执法,从中可以看出贫富两阶级的对立,矛盾的突出。

穷奢极欲的高档场所,普通百姓根本没有钱去消费,甚至有的百姓还在为自己的基本生活而担忧。打工者出卖的是廉价的劳动力,换来的不过三顿的温饱,而看那些当老板,生活是何等的穷奢极欲,这就是典型的资本家剥削工人的血汗。这些已经是很明显的两级分化了,而距离还在一步一步拉大。

贫富差距造成了东西中部,城镇等各色不同的贫富悬殊问题。住在大城市的人民就可以享受不同的医疗健康教育等保障,甚至去拥有购买奢侈品的权利,而居住在边远乡村的人民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据报告显示,中国亿万富翁的总数超过5万,赶超英美。从2009年7月31号信息时报上发表的文章看“每年至少要消费8299万元”,这是“富豪榜专业户”胡润为“中国新贵族”划定的消费标准,符合这一标准的中国新贵富豪有5.1万人。胡润研究员目前发布了北京、上海、杭州、深圳、成都、沈阳等六城市的新贵族消费门槛报告,胡润称,他的调查团队认为,在中国顶尖消费群体中,资产在100亿人民币以上的有200人左右,资产在10亿以上人民币的有2000人左右,资产在1亿以上人民币的有5万人左右,资产在1000万人民币以上的有80万人左右.而北京的亿万富豪数量居全国首位. 然而,在这样恢宏的数字下,我们当今社会依旧有人解决不了温饱问题,住房问题,教育问题,医疗问题,我国甚至有超过10亿人面临饮水困难问题。

在我们看着那些富豪榜上一个个醒目的财产数目时,不知道有没有想到过,如果这些人能拿出一部分钱帮助那些困难的同胞,我们社会的贫富差距会怎样?如果他们不只是在为了出名的时候才贡献那一点,能默默地为贫困人民做些什么,就当是买了点奢侈品、修了一次车,我们的社会会怎样?会更加和谐,贫富差距会减小很多。

从以上事实,我想我们应该明白点什么了,也是时候考虑贫富差距问题的严峻性了吧?

三、我国社会贫富差距的原因简要分析

需要强调的是,在实现共同富裕的过程中,并非只有错误的决定,更多的还是正确的决定。这里只是因为选择了在贫富差距这个不太完善的角度分析而已。

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只有鼓励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先富的帮助后富的,才能实现共同富裕。

有了理论的实现途径,还需要我们尽力为了我们的目标而奋斗。

如果说产生贫富差距的原因。

3.1中国社会基本国情影响

中国没有走上完全的纯粹的社会主义路线(当然,那也是不可取的)而产生贫富差距是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并不是说人有三六九等。但是因为个人性格关系,如不愿工作、游手好闲的人,你没办法使他富有起来;
有些人安于现状、不愿继续进取。再说普通大众,因为中国人口众多,尚无办法完全解决就业问题,只能慢慢努力,所以工资水平就要低出其它国家很多。劳动力供给大于劳动力需求,工资必然下降至最低水准。再加上国内经济体系处于病态,发展极不平衡,致使部分生活必备品价格虚高,比如房价、肉价之类。百姓手中没有积蓄,没有资本,就自然没有办法让家庭富裕起来。而这样的一高一低就促使了贫富差距的持续加大。

3.2国家法律体制的不完全

社会贫富差距大,不能说在国家法律体制上没有缺陷,个人认为,国家法律、体制的不完全应是其中的一个因素。

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让一部分人先富是正确的,因为我国的农民人口众多,但是农副产品的价格不可能很高,利润有限。而且现在我国发展最缺的是内需,即国内民众的消费能力有限,所以迫切需要一些富人来消费,比如有一群人有能力消费高档茶叶,就可以多养活一批茶农。所以,需要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而且最好鼓励这部分人消费,以带动其他人的收入。这是一个相当漫长的过程,因为中国13亿的人口,9亿农民,自然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解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关于国家的体制改革。国内许多富人都是通过不正当的手段取得财富。比如:偷税漏税,权钱交易。这些手段都是非正当的,都应该被禁止。

四、解决或缓解贫富差距的对策分析

【虽然我们有了足够的知识理论和明确的行动目标。但是,任何事物,在初期探索的时候都是黑暗和未知的。】

4.1改变公民的思想观念(与前面的原因分析相对应)

4.2尽量解决不正当的收入差距

个人认为,要实现共同富裕,现在应该首先解决不正当手段导致的收入差距。

解决收入差距我觉得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通过制定一些利于弱势群体的政策,给农民,工人以及其他社会下层人民提供一定的福利,解决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从看不见的方面提高他们的收入;
第二,我国应该完善和制定足够的法律体制,来禁止钱权交易和垄断手段带来的非法收入,严厉惩治非法之徒。为了禁止不正当竞争和交易,国家应该尽快完善学校、政府机关等的相关体制。这样做才能杜绝这些非法的手段,这样才能一定程度上减小社会贫富的两极分化。至于第二点,随着新的领导人的上台,防腐正在加强,相信在政府的严厉手法下,社会将更加廉明。

4.3适当改变发展道路

我们认为的共同富裕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一个人人富足,享受平等教育权力,拥有生活满足感的社会。那么,是否是一个完全平均的社会主义制度呢?人人拥有均等的钱,拥有共同的权力,拥有相等的社会地位。这样的社会就却成为了一个集体社会。

我们社会的发展道路不是一成不变的,适合我国社会发展的才是最好的。

以江苏的华西村为例,它的经验和成果告诉我们这样一个事实:走集体经济是可以达到共同富裕的。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华西村一只坚持走集体经济的道路,他们成功了,在华西村人民他们拥有自我满足感,社会富足感,没有所谓的贫富差距,做到了真正的社会保障,他们拥有完善的医疗教育等保障体系,人们的吃穿住行全部有保障。

我认为,走市场经济达到共同富裕,还是走集体经济,我们要走的路,不是只是按着原来的旧路,一种单一的旧路,我们可以选择一条融合集体经济和市场经济的道路,做到真正的与时俱进,做到真正的共同富裕。

5、结束语

共同富裕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标准。实现中国人民的共同富裕是邓小平决定实行改革开放的基本动因,也是判断改革开放成败的最终标准。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篇4

论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的内在关系

[摘要]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指向。共享发展进一步深化了对共同富裕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认识。我们一定要确立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共享发展理念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指向的认识,并把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在推进共享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共享发展;
共同富裕;
根本目标;
路径指向;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我们党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其中,共享发展理念着力解决的是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目标,集中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也明确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那么共享发展与共同富裕是什么关系呢?从近来的研究中,学者们更多地是把二者混为一谈,这可能会造成认识上的误区。本文试图对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作一探讨,以求同仁赐教。

 

一、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共同富裕是无产阶级政党奋斗的目标,这主要是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基于对资本主义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制度的揭露和批判,同时也是他们对未来社会主义的科学设想。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中明确提出,在未来新社会中,“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将如此迅速,……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1]743为了向农民灌输社会主义思想,把农民组织起来,1903年列宁在《告贫苦农民》一文中指出:“我们要争取新的、更好的社会制度:在这个新的、更好的社会里不应该有穷有富,大家都应该做工。共同的劳动成果不应该归一小撮富人享受,应该归全体劳动者享受。”[2]112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虽然没有明确提出共同富裕的概念,但是未来社会应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想从一开始就写在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上了。

中国共产党一成立,就把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确立为自己的奋斗目标。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鲜明特征。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就明确提出了共同富裕的奋斗目标。1953年,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就提出:“逐步实行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使农民能够逐步完全摆脱贫困的状况而取得共同富裕和普遍繁荣的生活。”[3]6621955年,毛泽东在党的七届六中全会上也指出:“要巩固工农联盟,我们就得领导农民走社会主义道路,使农民群众共同富裕起来,穷的要富裕,所有农民都要富裕,并且富裕的程度要大大地超过现在的富裕农民。”[4]838在这里,毛泽东同志不仅明确提出了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还提出了比当时已有生活水平更高的富裕标准。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邓小平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提出的共同富裕思想,并在实践中开始探索共同富裕的路径。一是把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富起来、大多数人穷,不是那个样子。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5]364二是把共同富裕上升为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1992年他在南方谈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373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把共同富裕作为判断真假社会主义的根本标志。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传承毛泽东、邓小平关于共同富裕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新情况、新问题、新特征,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努力缩小地区差距、收入差距,继续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行。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十八大刚刚闭幕,习近平率领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就重申,“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他还强调,“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这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根本立场。要坚持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6]

纵观我们党的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把实现共同富裕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一刻也没有动摇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努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朝着共同富裕的目标前进。

 

二、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指向

 

共同富裕的实现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这就决定了实现共同富裕的艰巨性和长期性,不可能一蹴而就。共同富裕是中国共产党人孜孜以求的奋斗目标,但要达到理想的彼岸,我们必须找到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毛泽东说:“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7]139可见,没有正确的路径和方法,实现共同富裕只能是一句空话。我们党为了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标,在路径选择上作了积极探索。

新中国成立以后,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制度基础。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一穷二白,经济基础薄弱,要想实现共同富裕十分艰难。在一段时间内,由于受到“左”的思想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水平不能有效改善,正如邓小平指出的那样:“中国社会从一九五八年到一九七八年二十年时间,实际上处于停滞和徘徊的状态,国家的经济和人民的生活没有得到多大的发展和提高”。[5]237同时,在实践中大搞平均主义,穷过渡,结果不仅没有实现共同富裕的目标,反而在一定程度上把共同富裕搞成了“共同贫穷”。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通过拨乱反正,我们党确立了“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方面通过改革开放,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经济建设取得伟大成就,为实现共同富裕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邓小平深刻指出:“社会主义时期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使社会物质财富不断增长,人民生活一天天好起来。”[5]171-172另一方面,针对平均主义的弊端,邓小平提出了先富带动后富然后共同富裕的策略。他说:“社会主义道路,就是要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共同富裕的构想是这样提出来的:一部分地区有条件先发展起来,一部分地区发展慢点,先发展起来的地区带动后发展起来的地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5]373在“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方针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分配政策的指引下,广大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一部分地区和一部分人率先富裕起来。与此同时,邓小平还提出了“两个大局”思想,即“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就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比如本世纪末全国达到小康水平时,就要拿出更多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8]“两个大局”思想是对“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方针的进一步丰富和实践探索的具体化。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传承了“先富——后富——共同富裕”方针,同时根据新时期新情况新问题的出现,在收入分配中强调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在推进共同富裕过程中,实施了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比如西部大开发战略,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等等。经过30多年改革开放,国家的经济实力和综合实力得到提升,同时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2001年我国人均GNI达到1100美元,摆脱低收入阶段,成为中等收入水平国家;
2010年,达到4300美元,进入中等偏上收入国家行列。[9]在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显著提高的同时,我们在共同富裕方面还存在一些不完善的地方,民生领域仍然存在不少突出的短板。比如,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很大。虽然东部地区发展迅速,但我国中西部一些地区发展仍较为缓慢,特别是在一些农村地区仍然有较多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的人口。据统计,2014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为7017万人。又如,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仍然较大。尽管基尼系数近年来有所下降,但2014年仍高达0.469,超过国际公认0.4的贫富差距警戒线。城乡差距方面,尽管近几年有所缓解,但2014年城镇居民平均收入仍然接近农村居民平均收入的3倍。[10]再如,教育发展不平衡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医疗保障水平仍有待提高,“看病难、看病贵”,“因病致贫、因病返贫”问题仍然相当普遍等等。

在这一系列问题面前,我们党如何传承共同富裕的梦想,找到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呢?1997年党的十五大首次把“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作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的原则要求之一。[11]2002年党的十六大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保证人民共享发展成果”作为我们党积累的“十分宝贵的经验”之一。[12]2005年,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一五”规划建议时,针对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不同地区和部门、不同群体和个人在享受经济社会发展成果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的实际,提出要“更加注重社会公平,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原则要求。[13]2007年,党的十七大强调,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14]2010年,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二五”规划建议时提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惠及全体人民。2012年,党的十八大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15]2015年,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在制定“十三五”规划建议时首次提出,“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并把共享发展理念纳入指导“十三五”乃至更长时期内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理念之一。[16]

共享发展不是权宜之计,而是基于破解发展难题、实现共同富裕的“智慧之钥”。发展理念,简要来说,就是关于发展方向、发展原则和发展规律的理论概括,是指导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思想观念。发展理念不同于一般的发展政策和发展举措,它是对实践具有长期指导性、指向性的理论观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方向、管长远的东西,是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17]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三、共享发展深化了人们对共同富裕的内涵及其实现路径的认识

 

共享发展进一步深化了人们对共同富裕内涵的认识。长期以来,人们认为共同富裕是指物质财富的丰富。其中,“富裕”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拥有,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集中体现;
“共同”反映了社会成员对财富的占有方式,是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集中体现。[18]共同富裕是一个静态概念,反映的主要是结果,它不仅表现为国家的富裕,更注重的人民的富裕。作为共享发展的成果,既可以是经济建设的成果,也可以是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成果。其对象可以是经济方面的内容,但又不限于经济方面。比如,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更丰富更健康的精神文化产品、更可靠更高水平的社会保障、更清新更优美的生态环境,都可以成为共享发展的成果。这就使得共享发展涵盖的内容更加宽广。作为共享发展指向的共同富裕的目标应该是一个综合有机体,不仅包括物质文明的富裕,还应该包括精神文明的丰裕、政治文明的完善、生态文明的完美。根据我们党“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共同富裕的近期目标是在我们党成立100周年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广覆盖的、均衡的、高水平的小康。共享发展的远期目标是在新中国成立100周年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逐步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

共享发展深化了人们对共同富裕实现路径的认识。一是以往主要从分配政策上或者战略举措上思考共同富裕的实现路径,这往往具有短期性、临时安置性。共享发展主要从制度设计的高度,从发展理念的层面来思考共同富裕,具有长远性和指引性,这无疑是对以往路径选择认识上的一次重大升华。二是共享发展的落脚点在于发展。这进一步说明,实现共同富裕关键在于发展,这既是对“发展是硬道理”,“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坚持和发扬,同时也把发展生产力作为实现共同富裕的动力源泉,为实现共同富裕指明了出路。三是共享。“共”即为“共同”,也就是指全体社会成员,绝不是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更不是一小撮人一小撮群体,体现了社会主义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
“享”即为“享有”,反映了广大人民作为社会主义主人翁对社会财富的所有、占有。需要指出的是,共享并不是搞平均主义,而是让广大人民从改革发展中公平受益。共享发展是一个动态概念,反映的是过程,不仅包括结果,还包括起点和中间阶段。“享有”对象既可以是发展的成果,也可以是发展的机会,发展的规则,发展的权利。享有发展机会,讲究的是机会公平、权利公平。比如,关于公有制与非公有制发展问题,近两年来在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呼声中,演绎成“国退民进”的浪潮。这实际上就是压缩了国有经济发展的空间,并不符合共享发展理念。在共享发展理念下,应该是通过公平的市场竞争,让那些能在市场上站稳脚跟的企业自行发展,而不是先给国有企业划上一个圈子,让国有企业只能在这个圈子里发展。

共性发展深化了人们对发展目标和发展路径的认识。现在有一种不良研究倾向,一些学者把共享发展混同于共同富裕,并认为共享发展比共同富裕的内涵更为深远,内容更为完善,这实际上是没有区分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之间的内在关系,是一种片面认识。我们一定要确立共同富裕是发展目标,共享发展是实现共同富裕的路径指向的认识。同时我们要把二者统一起来认识,谈到共享发展一定不要忘记共同富裕的目标,探讨共同富裕目标一定不要忘记共享发展的路径选择。把二者偏离起来甚至对立起来,都是不够准确的。只有把二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我们才能科学把握二者之间的内在关系,在推进共享发展中实现共同富裕。

 

四、在贯彻落实共享发展理念中逐渐实现共同富裕

 

(一)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与其他社会制度“具有决定意义的差别”。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生产资料,铲除了剥削和两极分化产生的经济根源,为共同富裕创造了条件。这一本质特征在当代中国的体现,就是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坚持基本经济制度的关键,是要巩固公有制的主体地位,进一步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

收入分配是民生之源,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确立了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下的分配方式,在收入差距拉大的现实下,一定要坚持按劳分配为主的分配方式,这是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保证。同时根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的部署,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兼顾效率和公平,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只有坚持这一原则,才能遏制住收入差距拉大和两极分化的现象。

(二)努力解决共享发展中的底线问题和突出问题

首先,托住底线。一是脱贫的底线。“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实现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落实共享发展理念的硬性任务。要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真正做到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提高扶贫实效,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二是社会保障安全网的底线。大力推动全民参保,建立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养老、医疗、救助等保障制度的法定人员全覆盖。

其次,突出重点。一是切实增加公共服务供给,提高公共服务的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当前,增加义务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公共卫生、公共文化、环境保护等基本公共服务的总供给,是人们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共享发展需求。二是切实缩小收入差距。建立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的体制机制,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确保持续提高居民收入。规范收入分配秩序,保护合法收入,规范隐性收入,同时遏制以权力、行政垄断等非市场因素获取收入,取缔非法收入。

(三)落实“五位一体”总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形成并积极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形成并积极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指出,“五位一体”和“四个全面”相互促进、统筹联动,要协调贯彻好,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生态文明、和谐社会,协同推进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共同富裕是一个包括物质富裕但又不限于物质富裕的多元综合目标,我们只有着眼于“五位一体”总布局,大力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共享发展理念才能真正实施,共同富裕的目标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2]列宁全集(第7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第4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

[4]毛泽东著作专题摘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3.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6]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八次集体学习时强调:立足我国国情和我国发展实践,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N].人民日报,2015-11-25.

[7]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8]江泽民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340.

[9]转引自李楠,陈慧女.中国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优势分析[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5,(11).

[10]张来民.坚持共享发展,促进共同富裕[EB/OL].人民网,2016-02-03.

[11]十五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19.

[12]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5:6.

[13]十六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6:1064.

[14]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12.

[15]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

[16]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N].人民日报,2015-11-04.

[17]五个细节折射中国发展理念新飞跃[EB/OL].新华网

[18]左鹏.共享发展的理论蕴涵和实践指向[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6,(3).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篇5

龙源期刊网/>

推荐访问:作文 共同富裕 与共同富裕有关作文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 与共同富裕有关的作文标题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