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党历史简介(精选文档),供大家参考。希望对大家写作有帮助!
党的历史简介5篇
党的历史简介篇1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介》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文革时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党采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新的时代(1990-至今)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新的中央领导,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国人民满怀信心地团结在党的周围,为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
较详细:
1917年,十月革命的曙光照亮了世界。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中国以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为代表的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学习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活动。于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当中,逐步传播开来。
1919年5月4日,北京“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呼声,划破长空,震撼中国大地,中国历史又翻开了新在一页。
此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全国各地新出版在进步刊物如雨后春笋,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便达到400多种。比较出名的除《新青年》、《每周评论》外,还有《少年中国》、《觉醒》、《湘江评论》等。1918年4月,毛泽东同蔡和森、何叔衡在湖南发起成立了“新民学会”。1919年7月,李大钊组织了“少年中国学会”。不久,周恩来和郭隆真等人组织了“觉悟社”。当时,在宣传马克思主义方面最突出的是李大钊和陈独秀。他们编辑的《新青年》,成为宣传新思想和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阵地。在他们的推动下,许多先进青年和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中宣传马克思主义,促使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一大批青年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逐步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1920年4月,共产国际派代表维金斯基等来华,先后会见了李大钊、陈独秀等人,开始酝酿成立共产党。之后,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共产主义小组的基础上,于1921年7月下旬,在上海举行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有: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铭、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十二人,还有陈独秀指派的代表包惠僧以及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尼柯尔斯基。大会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制订了我党的第一个纲领。规定了党支的奋斗目标是“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消灭资本家私有制”,“达到共产主义”。大会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由陈独秀担任中央局书记。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各族人民为新民主主义而斗争的过程中,经历了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全国解放战争这四个阶段,其间经受了1927年和1934年两次严重失败的痛苦考验。经过长期武装斗争和各年方面、各种形式斗争的密切配合,终于在1949年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后,便领导了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1922年1月到1923年2月,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高潮。同时,建立了以共产党员和国民党左派为核心的国共两党和各界人民的革命统一战线,联合一切可以联合的力量,迅速地掀起了1925年至1927年的大革命高潮,胜利地举行了北伐战争,基本上摧毁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但是,在这次大革命的过程中,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机会主义者,犯了“一切联合,否认斗争”的错误,对统一战线内部的地主、资产阶级分子的妥协性、反动性认识不足。因此,没有及时有效地组织革命力量同他们作坚决的斗争。结果,当蒋介石、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先后叛变的时候,我们党不能组织有效的反击,导致了第大革命的失败。
大革命失败后,蒋介石国民党在帝国主义、买办资产阶级和封建势力的支持下,建立了新军阀的反动统治,对共产党人和革命者实行极其残酷的镇压。仅1927年到1928年上半年,就屠杀了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33.7万多人。但是,共产党人并没有被吓倒、被杀绝,他们揩干身上的血迹,掩
埋好同伴的尸体,又继续战斗了。
1927年8月1日,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8月7日,党中央召开紧急会议,确定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9月,毛泽东同湖南省委领导了湖南、江西边界的秋收起义。随后,湘鄂赣粤各地的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和其他许多地区的起义先后爆发。自1927年大革命失败到1928年,党在全国各地领导武装起义100多次,开始进入创建红军和发动土地革命的新时期。
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组织了中国式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军队中建立了党的组织,并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1927年10月,秋收起义的部队转入井冈山。1928年,朱德带领起义的部队到井冈山会师,创立了红军第四军,扩大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到1933年,全国红军发展到33万人,共产党员也从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的1万人发展到30多万人。
在此之后的一段时间里,党内的“左”倾错误,几乎使城市中有组织的革命力量损失殆尽。党中央在城市站不住脚,1933年,被迫撤到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红一方面军损失惨重,不得不在1934年10月退出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二万五千里长征。1935年1月,长征途中在遵义召开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批评了党在军事指挥上的错误,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领导地位。但是,王明冒险主义造成的这次严重失败,使全国红军由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由30万人减少到4万人左右。
1937年7月,抗日战争爆发,针对当时实际情况,毛泽东同志多次重申党的二大提出的关于中国革命分两步走的规化,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光辉思想,指出了中国的出路在于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反动统治,并进而转入社会主义。并着重总结了建军党以来,在统一战线方面的经验教训,制订了既联合又斗争的策略,以及同顽固派斗争的方针,建立了国民党在内的包括一切抗日的阶级阶层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并将我党工作的重点放在敌后,放手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建立革命根据地和政权。在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执行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路线,致使革命力量迅速发展。到抗日战争胜利前夕,人民军队的主力,由抗战开始的3万多人,发展到120多万人,共产党员由抗战开始的4万多人,发展到121万人,使我们党真正建设成为一个具有广泛群众性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成为中国人民前所未有的领导力量。
抗日战争结束以后,蒋介石依赖美国的援助,拒绝我党和全国人民关于实现和平民主的正义要求,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以根据革命形势的变化和革命实践的发展,充实和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政策,面对蒋介石发动的全面内战,提出了“针锋相对,寸土必争”的方针,以革命的两手反对其反革命的两手。在武装斗争总题上,毛泽东同志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使我党领导的革命力量在内战中不断发展壮大,仅仅经过3年多的英勇奋战,就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推翻了国民党政府,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我们党发展为代表全国各族人民利益的执政党。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胜利充分说明: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不谋任何私利的政党虽敢于并善于领导人民百折不挠地向敌人作斗争的政党。中国各族人民从亲身经历中看到了这个事实,人而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实现了我国历史上空前的民族统一和团结。
中国革命的胜利,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指导下取得的。我们党创造性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它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形成了伟大的毛泽东思想,找到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正确道路。这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发展上一个重大的贡献。
中国革命的胜利,在我国结束了极少数剥削者统治广大劳动人民的历史,结束了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奴役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劳动人民成了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人民革命在一个人口占人人类近四分之一的大国的胜利,改变了世界政治力量的对比,也激励了许多类似中国这样受帝国主义、殖民主义压迫剥削的国家的人民,增强了他们前进的信心。中国革命胜利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最重大的政治事件,以对国际局势和世界人民斗争的发展具有深刻的久远的影响。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是无数先烈和全党同志、全国各族人民长期艰苦奋斗结果。对此,中华民族的每一代儿女都应加倍珍视它、爱护它,必要时甚至用生命来捍卫它。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医治战争的创伤,恢复和发展经济,使年轻的共和国粉碎了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的封锁和颠覆活动。在国内领导全国人民,迅速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奠定了社会主义的政治、经济基础。在一个几亿人口的大国中比较顺利地实现了如此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促进了工农业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这的确是伟大的历史性变化。在1956年9月淫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我党宣布: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成,国内主要矛盾已经不再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而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之间的矛盾;
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由于生产落后而不能满足这种需要之间的矛盾。此后,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直到“文化大革命”前夕的十年中,我们虽然遭受过严重的挫折,仍然取得了很大成就。十年中,全国工业固定资产增长了3倍,农业的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开始大规模展开,并逐渐收到成效。高等学校的毕业生为前七年的4.9倍。科学技术工作也有比较突出的成果。
1957年,毛泽东同志也曾提出了必须正确区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敌我矛盾的问题。但是,毛泽东现场在此之后的一个时期内,逐步夸大了确实存在的阶级斗争的严重程度,提出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随后发展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错误理论,致使在不少场合混淆了敌我,造成了阶级斗争扩大化,终于酿成了“文化大革命”这样全局性,长时间的严重错误。
1976年10月,党中央政治局代表人民的意志,粉碎了“四人帮”反革命集团,结束了“文化大革命”这场灾难。
1978年12月,党中央召开了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其中包括果断地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这个不适用于社会主义社会的口号,作出了把全国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十一届三中全会的重大意义,就在于它真正开始了全面的、坚决的、依靠群众和深思熟虑的拨乱反正,开始了认真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及以前的“左”倾错误,使用权党重新加到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的轨道上来。
从十一届三中会全召开,经过十二大,至今为止的21年的时间里,我党领导全国人民,在建国以来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的基础上,坚持改革开放,并紧紧把握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使国家的面貌发生了许多可喜的变化,人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在经济建设、科学发展等不少领域,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党的历史简介篇2
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简介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
中国共产党创立时,中国正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的基本矛盾中,其中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成为中国革命的基本任务。
1.中国共产党产生的阶级基础,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工人运动的迅速发展。中国工人阶级是伴随着外国资本主义、中国早期官僚买办资本和民族资本开办近代工业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到1919年,中国近代产业工人已达200万人左右,成为中国社会的一支重要力量。中国工人阶级从产生时起,就不断地进行反对剥削和压迫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随着工人阶级的壮大,工人罢工的次数日益增多,罢工的规模急剧扩大,开始参加规模较大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军阀的政治斗争。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迫切需要先进的革命理论的指导和本阶级政党的领导,从而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准备了物质力量,为中国共产党的产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为了反抗外国帝国主义侵略和本国封建主义统治,争取民族独立,改变国家贫穷落后的面貌,中国人民进行过无数次不屈不挠的斗争。但是,包括太平天国等农民运动和辛亥革命等资产阶级革命,都没有能够从根本上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统治,最后都失败了。近代历史证明,农民阶级和资产阶级都不可能领导中国民主革命取得彻底胜利。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必须有一个新型的先进的阶级来领导。这个历史重任,落到了中国工人阶级身上。中国工人阶级除具有世界一般工人阶级的优点外,还具有斗争最坚决最彻底、集中程度高,易于形成强大政治力量、便于和农民结成巩固联盟等本身独特的优点。这些特点,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是中国最革命、最进步、最有远大前途的阶级。在中国社会的发展中,中国工人阶级有力量、有能力肩负起历史责任,发挥决定性作用,领导中国革命达到胜利。
2.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思想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基础上产生起来的。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志士仁人一直苦苦寻找救国之路,诚心诚意地学习西方资本主义文明。
但是,西方资本主义列强这些“先生”并不希望中国独立富强,他们总是欺负自己的“学生”,特别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充分暴露出资本主义制度固有矛盾的现实,从反面教育了中国人民。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不得不在黑暗中继续摸索新的出路。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把学习的目光由西方转向俄国,转向马克思列宁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传入中国。在近代中国,最早歌颂十月革命、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是李大钊。
李大钊(1889-1927),河北省乐亭县大黑地村人。他在1913年至1916年留学日本期间,就注意研究社会主义思潮。1918年,他先后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庶民的胜利》等文章,热情歌颂十月革命的胜利,指出十月革命是“立于社会主义上之革命”,“是二十世纪世界革命的先声”,并满怀豪情地预言:“试看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1919年5月,李大钊写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一文,在中国第一次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经济学说和科学社会主义,并强调阶级斗争学说是把三大原理联络起来的“一条金线”。同年7月,他发表《再论问题与主义》等文章,驳斥一些人对马克思主义的攻击、诬蔑,强调对中国社会问题必须有一个“根本解决”,从而维护和推进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1919年的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1919年上半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在巴黎召开了重新瓜分世界的“巴黎和会”。当时,中国作为战胜国也参加了会议。但会议拒绝中国正当要求,还决定把德国在山东的一切特权转交日本。北洋军阀代表居然准备在这样的和约上签字。消息传到中国,激起中国各阶层人民强烈愤怒。为了反对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主权的损害,反对北洋军阀政府的卖国政策,1919年5月4日,北京学生3000余人在天安门前集会,举行示威游行,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签和约、严惩亲日派卖国贼。5日,为抗议反动军警的镇压,北京学生实行总罢课并通电全国。陈独秀、李大到等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在运动中发挥了政治领导作用和组织上的骨干作用。北京学生的斗争得到各地学生的响应和全国人民的支持。6月3日以后,上海、北京、唐山等地工人先后举行声援学生的大罢工。从此,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成了运动的主力军。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坚决斗争下,运动取得胜利。五四运动是在中国民族灾难空前深重,各种矛盾交织激化的条件下,是在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中国工人阶级壮大的条件下爆发的,并以其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斗争,使中国革命进人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构成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4.中国共产党的诞生。马克思主义认为,工人阶级的革命政党,是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的结合。工人阶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才能由自在阶级转变为自为阶级,形成自觉的工人运动,不断提高斗争水平,产生组织起工人阶级政党的要求、马克思主义是工人运动经验的科学总结,只有和工人运动相结合,才能转化为巨大的物质力量,指导工人阶级在革命斗争中建立起自己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创建的历史表明;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并日益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过程,也就是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准备到正式建立的过程。在五四运动中,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看到了中国工人阶级的历史地位和它的伟大作用。因此,一大批先进分子纷纷到工厂、煤矿等地方,调查工人生活,开办工人夜校,讲解革命道理,宣传马克思主义,发挥桥梁作用,使马克思主义逐步地和中国工人运动结合起来。各地共产主义小组成立以后,这项工作开展得更加深人,知识分子和工人当中都涌现出一批有共产主义理想的先进分子。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的条件基本具备了。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诞生了。1921年7月23日到8月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出席大会的李达、毛泽东、董必武、王烬美、张国焘等十多人,代表了全国50多名党员。大会通过了第一个纲领,确定党的名称是中国共产党,确定了党的奋斗目标和组织原则;
会议通过了《关于当前实际工作的决议》,决定集中力量领导工人运动,首先是组织工会和教育工人;
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共中央局,陈独秀为书记。中国共产党正式宣告成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开天辟地的大事件,从此;
中国有了一个完全新式的、以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行动指南的、统一的和唯一的工人阶级政党;
中国工人阶级有了坚强的战斗司令部,中国人民有了可以信赖的组织者和领导者;
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兴起,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二、中国共产党成长过程中的几个历史阶段
(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全面建设(1949-至今)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从十一届三中全会起中国开始实行的对内改革、对外开放的政策,中国的对内改革首先从农村开始,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开始实行“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拉开了我国对内改革的大幕;
对外开放是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中国的强国之路,是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场我们党领导的新的伟大革命,引领中国人民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广阔道路,不仅造就了当代中国30年举世瞩目的辉煌巨变,也积累了极为重要的宝贵经验。
三、中国共产党近代以来逐渐发展成熟的思想体系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民主集中制为组织原则和组织制度,以实现共产主义的社会制度为最终目标。
1.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三大优良作风。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经过遵义会议和延安整风,党的七大又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是总结建党24年经验做出的历史性决策。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2.邓小平理论。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总结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实现全党工作中心向经济建设的转移,实行改革开放,开辟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新时期,逐步形成了建设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路线、方针、政策,阐明了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问题,创立了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中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引导着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科学发展观。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统筹兼顾各方面利益任务艰巨而繁重;
特别要看到,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这种空前的社会变革,给我国发展进步带来巨大活力,也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和问题。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根据新的发展要求,集中全党智慧,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指明了我们进一步推动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思路和战略,明确了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指导思想,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社会发展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和新的中国国情相结合达到了新的高度和阶段。
小结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党在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奋斗目标就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和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的体现,我们一定要结合新的实践在全党发扬光大。
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提倡“认真学习的风气,民主讨论的风气,积极探索的风气,求真务实的风气”这“四种风气”。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共产党员保持先进性,要体现时代的要求,做到:胸怀共产主义远大理想 ,带头执行党和国家现阶段的各项政策,勇于开拓,积极进取,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多做贡献;
刻苦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强辨别是非的能力,掌握做好本职工作的知识和本领,努力创造一流的成绩;
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维护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坚决同危害人民、危害社会、危害国家的行为作斗争。
党的历史简介篇3
回顾党史 展示成就 开创未来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0年波澜壮阔,90年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90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介
下面,我们通过八个阶段来回顾一下党的历史。
1、(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6、文革时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党采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7、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并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8、新的时代(1990-至今)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
十六届一中全会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
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
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5.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也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
7.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8.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0.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1.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2.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4.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7.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举行。经过这次大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大会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以及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比过去更能认识时代特征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18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这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0.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21.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2.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2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4.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三、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结合中国特点,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成就。前面在讲党的历史时已经提到了很多成就,有很多是我们所熟知的,也有一些是我们不知晓的,如果一条条的去列举,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今天重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所能亲身感受到的,也是最熟悉的最近五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十一五”规划建设期间的变化和成就。
“十一五”时期(2006——2010),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4项预期性指标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完成外,其他各项任务胜利完成,主要目标完成率高达86.4%,明显高于“十五”计划的64.3%和“九五”计划的75%。可以说,“十一五”规划是历史上完成情况最好的五年规划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协调性增强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同期,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比“十五”时期加快1.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过去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薄弱环节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也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的五年。
过去5年,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
城市公共交通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同期,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5%,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
“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09倍。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
过去五年还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去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同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转变。同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迅速增长。
我国还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极大地扩大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过去五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06%,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
——军队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建设取得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科学筹划和推进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了党的军事理论和我军战略指导的与时俱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拓展和深化,现代后勤建设深入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明显,正规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和军事外交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我军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显著提高。
2008年12月,胡锦涛主席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使命任务的新要求,当代中国军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的价值宣言。
99式坦克、陆基巡航导弹、新型战略核导弹、歼-10战机、大型预警机、新型水面舰艇……一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部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
不辱使命,赤诚为民,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彰显本色。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全军和武警部队出动数万官兵以及相应的装备、车辆、器材,经过长时间艰苦工作、连续奋战,出色完成了有关安保和支援任务,受到党和人民高度赞誉。中国还积极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已连续组织8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5603人次,其中9名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
回首辉煌90年,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祖国的进步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根据企业发展战略的要求,有计划地对人力、资源进行合理配置,通过对企业中员工的招聘、培训、使用、考核、评价、激励、调整等一系列过程,调动员工地积极性,发挥员工地潜能,为企业创造价值,确保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读书是一种感悟人生的艺术读杜甫的诗使人感悟人生的辛酸,读李白的诗使人领悟官场的腐败,读鲁迅的文章使人认清社会的黑暗,读巴金的文章使人感到未来的希望每一本书都是一个朋友,教会我们如何去看待人生读书是人生的一门最不缺少的功课,阅读书籍,感悟人生,助我们走好人生的每一步
党的历史简介篇4
回顾党史 展示成就 开创未来
从南湖红船到八一枪声,从井冈号角到长征壮歌,从抗日烽烟到建国大业,从改革春风到小康蓝图,95年波澜壮阔,95年壮丽辉煌。这是一段百折不挠艰辛求索的伟大历程。胸怀救国救民的崇高理想,肩负开天辟地的历史重托,中国共产党高擎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炬,照亮黑暗的旧中国,点燃新中国黎明的曙光,指引中华民族走向复兴的航程。95年的伟大历程向世人昭示: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只有共产党,才能带领人民实现独立、解放、幸福和富强。
一、中国共产党的历史简介
下面,我们通过八个阶段来回顾一下党的历史。
1、(1919—1927)
中国共产党创建于20世纪2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1年7月23日召开, 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中国共产党破天荒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人民指明了斗争的目标;
采取资产阶级民主派没有采取的依靠广大群众的革命方法,推动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个高潮,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影响和推动下,在国共合作的条件下,中国掀起了反帝反封建的大革命。1925年的五卅运动标志着全国范围的革命高潮的到来,为举行讨伐北洋军阀的革命战争奠定了群众基础。北伐战争是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反帝反封建的口号下进行的;
共产党员、共青团员同国民党中的先进人士一起,在北伐军中发挥了骨干作用。随着北伐的胜利进军,党领导的工农运动迅猛发展,动摇了帝国主义、封建势力在中国的统治基础。在斗争的关键时刻,由于大资产阶级的叛变和共产党内发生陈独秀投降主义的错误,这次革命遭到了失败。
2、(1927—1937)
1927年革命失败后,面对国民党新军阀的残暴统治,中国共产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逐步把党的工作重心由城市转到农村,建立根据地,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党领导根据地人民建立革命武装和工农政权,连续多次击败国民党的军事“围剿”。
在革命走向复兴的时刻,党内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使党再次受到严重损失。由于第五次反“围剿”斗争的失败,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长征。长征途中召开的遵义会议,纠正了党内的“左”倾错误,确立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党从幼年走向成熟。随后,党领导红军以异乎寻常的坚强毅力,战胜敌人的围追堵截和各种艰难险阻,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3、抗日战争(1937-1945)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全面的侵华战争。中国共产党制定抗日救国的纲领,提出全面抗战的路线和持久战的战略方针,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指明了道路。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及其他抗日人民武装深入敌人后方,发动人民群众,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建设抗日民主政权。根据地军民逐步成为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在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党领导敌后军民坚决同日本侵略者浴血奋战,并同国民党顽固派的反共妥协逆流进行有理、有利、有节的斗争。中国人民经过八年的艰苦奋斗,终于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并为国际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4、解放战争(1945-1949)
1946年6月底,国民党统治集团,悍然发动全面内战。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挫败国民党的军事进攻,并转入战略进攻。解放区开展土地改革运动,广大农民踊跃支援前线。国民党统治区掀起的以学生运动为先导的人民运动,成为配合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二条路线。“中间路线”遭到破产,人民民主统一阵线更加巩固和扩大。国民党政府陷入了全民的包围中。
党领导人民解放军进行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消灭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立新中国作了政治上、思想上的准备。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覆灭。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了伟大的胜利。
5、全面建设(1949-1956)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人民站立起来了,中国历史从此开始了新的纪元。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治愈战争创伤,调整旧中国的经济结构,使整个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迅速发展。在党的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大规模地开展了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奠定了我国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初步基础。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消灭了剥削阶级,建立了崭新的社会主义制度,这是一个伟大的历史性胜利。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为我国尔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基础。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各方面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6、文革时期(1956-1976)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制定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正确路线。1957年以后,党的领导曾在阶级斗争和经济建设速度问题上发生“左”的偏差,使社会发展主义建设事业遭到严重挫折,出现了三年经济困难。党采取措施纠正“左”的错误,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在政治、思想、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进行大规模的政策调整。但是,经济工作指导思想上的“左”倾错误并未得到彻底纠正,而政治思想文化方面的“左”倾错误又有发展,终于导致了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的发生。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我国国民经济和各项事业虽然遭受巨大损失。但中国共产党、人民政权、人民军队和整个社会的性质都没有改变。党终于依靠自身的力量,战胜了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克服动乱,经受住了历史的考验,迎来了新时期。
7、改革开放(1976-1990)
1976年10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的胜利,使我国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新时期的头两年,党还没有摆脱“左”倾错误的严重干扰,并提出了“两个凡是”方针(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党的工作出现了在徘徊中前进的局面。
1978年12月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决定全党工作重点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转移。制定改革开放的总方针,实现了建国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转折。在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中央的领导下,在指导思想上和实际工作中坚决实行拨乱反正,逐步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和一系列方针、政策。党的十二大制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纲领。党的十三大系统地阐明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通过总结经验,党初步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
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方针、政策的指引下,我国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逐步改革和完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和完善教育体制和科技体制,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改革开放使我国经济充满生机,政治生活更加活跃,民族精神得到新的发扬,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空前增强,各族人民生活显著改善,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取得了辉煌的成就。
8、新的时代(1990-至今)
按照邓小平同志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1997年7月1日香港顺利回归祖国,1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母亲的怀抱。20世纪末这两项重大的历史事件,充分证明了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中国已经逐渐强大起来的事实。世纪初旧中国的任人宰割、受尽屈辱已成历史,逐步繁荣富强、民主昌盛的新中国,已成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产生的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全面贯彻执行邓小平所倡导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旗帜鲜明地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决进行治理整顿、深化改革、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进一步发展。
十六届一中全会后,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并切实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经受住一系列重大挑战和考验,胜利完成“十五”、“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主要目标和任务,改革发展稳定、治党治国治军、内政外交国防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十八大
二、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的部分重要会议
1. 1921年7月的中共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是中国近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从此,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2. 1922年7月的中共二大:中共二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和制定党在现阶段的革命纲领。会议根据列宁提出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提纲》对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当前阶段的革命性质是资产阶级民族革命的性质进行了分析,并制定了当时党的最低和最高纲领。
"最高纲领"--组织无产阶级,用阶级斗争的手段,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的达到一个共产主义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最低纲领"--即在民族革命阶段的最低纲领,①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
②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打倒中华民族的完全统一;
③统一中国本部(包括东三省在内)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提出与国民党实行“党内合作”。
中共二大的历史意义是巨大的--它正确的分析了中国的社会性质和革命性质,明确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
在中国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明了方向,预示着中国革命的新高潮必将来临。
3. 1923年6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举行--这是党的历史上比较重要的一次代表大会,此次大会讨论并接受了共产国际关于国共合作以及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的决议案,为随后到来的第一次国共合作打下了政治基础。
4.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的紧急会议。会议在中国革命的危急关头,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就国共两党关系、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坚决纠正了以陈独秀为代表的右倾投降主义,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把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作为当前党的主要任务。会上,毛泽东明确提出了"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的著名论断。
5.三湾改编--1927年9月29日,毛泽东率领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进行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三湾改编".这是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的开端,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为从组织上,政治上和思想上建设一支全新型的人民军队奠定了牢固的基础。
6.中共六大--1928年6月18日至7月11日,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莫斯科召开。也是中共历史上唯一一次在国外召开的党代会。
7.古田会议--1929年12月下旬,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九次党的代表大会在福建上杭县古田镇召开。古田会议的中心思想是:用无产阶级思想进行军队和和党的建设。
会议规定: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决定着军队的性质和面貌,这是红军建设的根本原则;
规定红军除了要进行打仗消灭敌人的军事活动之外,还要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任务。
在党建方面,强调把思想建设放在首位。
古田会议决议是中国共产党和红军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8.遵义会议--1935年1月,中共中央在遵义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
会议集中全力解决当时最紧迫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揭露和批判了"左"倾冒险主义的错误和严重危害,对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进行了总结,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的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等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否定了以博古、李德等人在军事问题上的一系列错误主张。
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教条主义在党中央的统治,开始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从而在极端危急的关头,挽救了红军,挽救了党,挽救了中国革命。
遵义会议是中共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9.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中国共产党在陕北瓦窑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
瓦窑堡会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党在新形势下政治路线和革命策略的转变,迎接抗日新高潮的来临。
瓦窑堡会议从理论和政策上解决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问题,从而解决了遵义会议以来没有解决的重要的党的政治路线问题。这次会议是从土地革命战争到抗日战争的伟大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极其重要的会议,它表明中国共产党在总结革命中的成功和失败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成熟起来,能够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创造性地进行工作。
10.洛川会议--1937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陕北洛川县召开扩大会议。
会议正确地分析了全国抗战开始以后的形势,制定了全面抗日的路线,阐明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问题。洛川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历史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它正确地指导了党和军队实行由国内战争到民族战争、由正规战到游击战的战略转变,为争取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了政治思想基础。
11.中共六届七中全会--1945年4月20日,历时长达11个月的中共中央六届七中全会胜利闭幕,这个会议可能是我党历史上最长的会议。当然,这次会议的重要性在于通过了一项在党的历史上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重要决议--《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这个决议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正式宣布:"党在奋斗的过程中产生了自己的领袖毛泽东,形成了中国化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思想体系-毛泽东思想。"《决议》明确指出应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不能否定一切。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通过,标志着延安整风运动的胜利结束,这个决议也为即将召开的党的七大作了极为重要的准备。
12.中共七大--1945年4月至6月,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历时50天。中共七大中刘少奇作的《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报告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的第一次概括。在报告中刘少奇对毛泽东思想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作了详细的全面的阐述。七大确立了毛泽东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
1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从1949年3月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着重地讨论了在现在形势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移到城市的问题。
这次会议的重大意义是:确立了革命胜利后建设人民民主专政国家的蓝图,并为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的转变指明了道路,在政治、思想、理论上作了准备。
14.中共七届三中全会--1950年6月,中共七届三中全会在北京召开。这是建国后中国共产党召开的第一次中央全会。此次会议主要讨论了国家的经济问题,并确定了党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的主要任务以及所应采取的战略和策略方针。
15.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
1978年12月18--22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中心议题是讨论把全党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 全会还审查和解决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一批重大冤假错案和一些重要领导人的功过是非问题全会认为,过去那种脱离党和群众的监督,设立专案机构审查干部的方式,弊病极大,必须永远废止。全会提出了健全社会主义民主和加强社会主义法制的任务。
这些具有重大意义的转变,标志着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
16.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1981年6月27--2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一致通过《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决议》肯定了毛泽东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实事求是地评价了建国32年来的功过是非,彻底否定了"文化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17.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年9月1~11日在北京举行。经过这次大会,形成了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共第二代领导集体。这次大会确定了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纲领,以及到本世纪末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战略重点、战略步骤等一系列的方针政策。这个时候的中国共产党比过去更能认识时代特征及我国的实际情况,同时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规律有了更深的认识。
18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年10月25日~11月1日在北京举行。会议主题是加快和深化改革。这次会议提出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制定了到下世纪中叶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战略,并提出了政治体制改革的任务。
19.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年10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总结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14年的实践经验,决定抓住机遇,加快发展;
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提出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
20.中国共产党十四届四中全会:
1994年9月25~28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共中央政治局主持。全会集中讨论了党的建设问题,并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
21.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年9月12~18日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向大会作了题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报告。报告着重阐述了邓小平理论的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
强调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大会通过了关于《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决议,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并载入党章,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22. 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年11月8日至14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
在大会通过的党章中,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并实现了我们党承前启后,完成整体性新老交替的任务。
23.中国共产党十六届四中全会:2004年9月16日至19日在北京举行。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4.中共十七大:2007年10月15日-21日在北京举行。中共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胡锦涛代表中国共产党十六届中央委员会作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将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并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之一,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三、 “十一五”期间取得的辉煌成就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年来,克服各种艰难困苦,不断完善自身建设,结合中国特点,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创造出一个个辉煌的成就。前面在讲党的历史时已经提到了很多成就,有很多是我们所熟知的,也有一些是我们不知晓的,如果一条条的去列举,恐怕三天三夜也说不完。所以,今天重点给大家简单介绍一下我们所能亲身感受到的,也是最熟悉的最近五年,也就是刚刚过去的“十一五”规划建设期间的变化和成就。
“十一五”时期(2006——2010),是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史上极不容易、极不平凡的五年。面对国内外环境的复杂变化和重大风险挑战,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战胜了汶川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完成了“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新的巨大成就,综合国力大幅提升,人民生活不断改善。
“十一五”规划确定的8项约束性指标全部完成,14项预期性指标除“服务业增加值比重”“服务业就业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基本完成外,其他各项任务胜利完成,主要目标完成率高达86.4%,明显高于“十五”计划的64.3%和“九五”计划的75%。可以说,“十一五”规划是历史上完成情况最好的五年规划之一,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新的显著成效,谱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崭新篇章。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我国积极应对来自国内外的各种风险和挑战,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综合国力大幅提升的五年。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2006-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实际增长11.2%,不仅远高于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速,而且比“十五”时期年平均增速快1.4个百分点,是改革开放以来最快的时期之一。
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97983亿元,扣除价格因素,比2005年增长69.9%。经济总量居世界位次稳步提升。2010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按平均汇率折算达到58791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快速增长带来了国家财政收入的稳定增长。“十一五”时期,我国财政收入的快速增长,为加大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投入,增强政府调节收入分配能力等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
——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发展协调性增强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着力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经济结构调整的五年。内需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产业结构持续改善,城镇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发展的协调性增强。
同期,我国服务业发展加快,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9%,比“十五”时期加快1.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的发展,城镇化步伐快速推进。2009年,我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6.6%,比2005年提高3.6个百分点,年均提高0.9个百分点。
过去5年,我国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经济总量和投资占全国的比重持续上升,区域发展呈现出协调性增强的趋势。
——完善基础设施,加强薄弱环节
“十一五”时期的五年也是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迅速发展,经济发展的瓶颈制约进一步缓解的五年。
过去5年,我国城镇基础设施累计完成投资22.1万亿元,年均增长21.8%;
城市公共交通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业和能源等基础产业、煤炭开采及洗选业累计投资年均增长30%左右。同期,我国粮食产量年均增长2.5%,实现连续七年增产,连续四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
“十一五”时期,我国进出口贸易规模不断扩大。2010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29728亿美元,比2005年增长了1.09倍。进出口贸易总额近年来一直位居世界前列,其中货物出口额在2009年超过德国跃居世界第一位;
货物进口额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此外,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规模不断扩大,对外投资迅速发展。
——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社会保障事业全面推进
过去五年还是大力改善人民生活,社会保障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我国城乡就业人数从2005年末的75825万人增加到2009年末的77995万人,年均增加543万人。大量乡村富余劳动力不断向城镇转移,去年农民工总量达到24223万人。
同期,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2010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09元,比2005年增长82.1%,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9.7%;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19元,比2005年增长81.8%,扣除价格因素,年均实际增长8.9%。
随着城乡居民消费水平的大幅度提高,城乡居民消费支出持续增长,生活水平明显改善。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向发展性和享受性方向转变。同期,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框架基本确立,城乡养老、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各项社会保险覆盖人群迅速增长。
我国还成功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实现了中国人的百年梦想,极大地扩大和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此外,过去五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节能降耗工作进展顺利。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19.06%,基本完成“十一五”节能降耗目标。污染物排放总量逐步得到控制。
——军队现代化正规化水平不断提高,国防建设取得又好又快发展
“十一五”时期,党中央、中央军委适应国际国内形势新变化和世界军事发展新趋势,着眼有效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科学筹划和推进新形势下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了党的军事理论和我军战略指导的与时俱进。军队思想政治建设全面加强,军事斗争准备不断拓展和深化,现代后勤建设深入推进,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建设成效明显,正规化建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防动员和军事外交工作取得新的成绩,我军履行使命任务的能力显著提高。
2008年12月,胡锦涛主席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概括为——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面对时代发展的新变化和使命任务的新要求,当代中国军人有了属于自己的、不同于世界上其他任何一支军队的价值宣言。
99式坦克、陆基巡航导弹、新型战略核导弹、歼-10战机、大型预警机、新型水面舰艇……一大批高新技术武器装备陆续列装部队,部队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战斗力不断增强。
不辱使命,赤诚为民,在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彰显本色。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2010年青海玉树地震,2010年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哪里最危险,哪里最困难,哪里最需要,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的身影。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全军和武警部队出动数万官兵以及相应的装备、车辆、器材,经过长时间艰苦工作、连续奋战,出色完成了有关安保和支援任务,受到党和人民高度赞誉。中国还积极参加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行动和联合国维和行动。中国已连续组织8批舰艇编队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执行护航任务。截至2010年6月底,累计派出维和官兵15603人次,其中9名维和官兵在执行任务中牺牲。
回首辉煌95年,相信每一个中国人都会为祖国的进步和成就感到骄傲和自豪,面对未来,我们有理由相信,明天一定会更美好!
党的历史简介篇5
【推荐】党的历史简介-范文模板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请及时联系,本司将予以删除
==本文为word格式,简单修改即可使用,推荐下载!==
党的历史简介
敬爱的党组织:您好!
我是一名历史教师,时代的召唤我积极要求进步;
如今我严肃的向党组织申请入党。我知道自己还很年轻,但我一定严格要求自己。
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履行党员的义务,请党组织批准我入党。我要尽快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对党的事业无比忠诚。
我相信: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因此,我要尽快向党组织靠拢,请校党委考虑我的入党要求。作为一名中学教师,我应该承担任务,为组织培养一批信任党的好队伍。我会用一生去实践党的义务和纪律。我认真贯彻“科学发展观”,并研读党的理论著作;
通过学习我认识到加入党组织,才能真真正正将命运与人民联结在一起。
我30岁时,将继续努力,争取加入中国共产党。也许我会默默无闻一辈子,但只要有中国共产党,我还会惧怕什么呢?我一定履行党员的义务和职责,为人民服务。如果我的请求被批准,我将继续努力,向前方迈进,脚踏实地的工作,为萧红中学奉献我的一切。我坚决拥护校党委的指挥,我会更加以实际行动接受党组织的考验。此致敬礼
【推荐】党的历史简介-范文模板
以下文字仅用于测试排版效果,请使用时删除!
“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晋江的万石山,因有摩尼光佛而香客、游人接踵而至。你若来过晋江草庵,或许会知道摩尼光佛就趺坐在这古寺中。
它一眼望去,小小的庵门亮起一个小世界,那两株为陪伴它而等候数百年的圆柏,于沧桑中潜生奇崛、苍劲的虬枝,照焕岁月的光芒。春冬之时,等风来,等小雨飘洒,一股梅花的香迎了过来,拂过行人的肩,贴着它,泛出温润的笑意和光,让人也心生端庄与慈祥。还有那古井、亭子、石径、山石、果树等交叉环绕,似乎只有赞叹才能应景了。
设若携一身惶灼而来,在这幽僻之处清凉,沉潜时光,再轻松而去,应是畅然。而对于一个“身在福中不知福”的人,如我,大抵因可便宜观赏而更多感觉到了寡淡、不稀奇。
诚然,草庵仍是我时常光顾的所在。
清明节的那个周末,为了陪儿子完成一篇登山日记,我们又去了草庵。依然先是在庵前的空地上停留、四处张望,继而复入寺中瞻仰摩尼光佛的尊座,读读石柱上的对联,做若有引动之状。
推荐访问:简介 历史 党历史简介 党的历史简介 党的历史简介50字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