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全县农民工返岗复工情况总结汇报(2022年),供大家参考。
全县农民工返岗复工情况总结汇报
根据会议安排,现就我县农民工返岗复工情况简要汇报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春节过后,人社局就围绕农民工返岗复工和本地企业招募人员开展工作。
(一)全面摸排农民工及企业用工情况。一方面,组织基层人社服务所对返乡人员进行认真排查登记,重点掌握返乡人员就业意愿和需求。组织乡镇人社所、村级信息员对辖区内农民工就业情况全面摸排,掌握农民工基本情况、技能情况、就业意愿、健康状况等信息,为组织有序返岗提供前期准备。另一方面,组织人社专员进企业,同时协同住建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商务、科工、产业集聚区对全县各领域用工情况进行摸排,掌握企业用工需求,为企业招聘人员做好准备。
(二)积极做好劳务输出服务。对摸排上来的农民工就业信息及时梳理、分类。对用工规模较大的地区或企业,采取包车输送、企业灵活接送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2月8日,在XX镇举行全县农民工返岗务工欢送仪式,率先拉开全市复工复产返岗就业的序幕。截至目前,全县已开展“点对点”包车服务36批次,帮助1560名农民工实现“出家门,上车门,下车门,进厂门”。
(三)全力帮助做好本地企业招工工作。通过科工、商务、住建、产业集聚区等部门以及人社专员,对辖区内商贸、文旅、工业、建筑四大类企业进行调查摸排,共收集用工需求4410个。人社部门采取多项措施帮助企业招聘员工,一是在县红旗广场举办“春风行动”大型招聘会,参加招聘企业41家,提供就业岗位2600个;二是创新开展“直播带岗”模式,通过抖音等短视频平台在线推介企业和就业岗位,高峰时期8000余名网友在线同时观看;三是利用微信公众号、微信群、云上XX、就业信息发布平台等媒介,持续推送企业招工信息,累计发布重点企业岗位信息6000余条,在“云上XX”APP上编辑发布“虚位以待职等你来”招聘信息10期,浏览量5800余人次,使求职者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到便捷的就业服务。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截至2月20日,共为本地企业招聘工人2678人。
(四)加强劳务协作。一是与劳务基地协作,重点与浙江慈溪、安徽广德等地合作,建立了劳务协作基地,重点推介组织农民工转移就业;二是注重发挥人力资源中介机构、民间经纪人在劳动力转移方面的优势,积极组织农民工外出就业,进一步提高劳动力转移组织化、规模化程度。
截至X月X日,我县农民工返岗就业XXXX人,其中县内务工XXXX人,省内务工XXXX人,省外务工XXXX人,境外务工XX人。
二、存在问题
一是招聘会后,通过与本地企业回访情况来看,本地部分企业仍还存在缺工情况,重点是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二是新生代劳动力就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劳动者主要选择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圈等沿海大中城市就业,县内务工者较少,影响县内企业用工;三是劳动者就业技能水平不高,我县绝大部分劳动力素质偏低,技能单一,多在建筑行业、企业生产一线从事工作,薪资待遇上升空间不高;四是部分55岁以上大龄劳动者求职难度较大,适合岗位较少。
三、下步工作
一是持续推进“万人助万企”,全力服务本地企业。针对县内部分企业招工难、用工紧缺问题,我们将继续立足职能,着力在用工信息发布和招工等方面下功夫。一方面,进一步与相关企业联系,详细了解企业所需的用工类型、用工时间、工资标准等基本信息,建立用工需求清单;另一方面,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线上通过各类媒体广泛发布用工信息,引导企业在X人才网、X人才网等人力资源网站注册登记并发布招聘信息,充分发挥线上平台方便快捷优势,搭建供需桥梁;线下,加快人力资源市场建设进度,确保月底前投入使用,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劳动者求职需要,组织开展灵活多样的线下招聘活动,借助智慧就业服务系统进行供需双向推送,提升招聘求职成功率,全力保障本地企业用工。
二是扎实开展“人人持证、技能XX”,统筹做好人才引育。聚焦县内企业所需高层次人才,以省内XX籍高校毕业生和驻X高校毕业生作为引才重点对象,积极到各高校积极开展宣传推介,着力引进高学历、高技术人才回(来)X就业。依托技工学校和培训中心,面向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下岗职工等群体,深入开展以持证就业为目的的订单式、定向式培训;发挥企业主体作用,大力推动企业职工岗位提升培训,为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技能人才支撑。针对大龄劳动力,注重开展带动就业能力强的技能培训,发挥“XX红”家政服务员、“XX足疗师”等劳务品牌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他们参加技能培训并协助安置工作,拓宽其再就业之路。
三是强化政策落实力度,着力增强企业发展活力。持续开展“惠企政策进企业”活动,用心贴心的服务当好“金牌店小二”。宣讲内容上,主要讲解人才引进培育政策、创业担保贷款流程、就业创业惠企政策等,进一步提升政策知晓度;进一步落实人社相关资金扶持政策,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请相关扶持资金,提高其吸纳就业积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