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关于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各位学员,大家好!今天讲“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具体措施”。如何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具体措施是什么?在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提出了很多具体的措施,有100多项的改革措施需要具体落实下去,选了十项与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有关的措施给大家说一下。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和依法办事的能力,很多人说不知道怎么做,这十项措施都是有依据的,都是有四中全会决定的说法的。
一、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
一、将法治建设的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干部和各级领导班子的工作实际进行考核,纳入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中,这是一个重要措施。
党的方针政策贯彻到基层,一个重要的指挥棒是政绩考核。将法治建设纳入到政绩考核的指标当中去,纳入到指标考核体系当中去,这是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的一个重要的督促措施,甚至是一个导向棒、指挥棒。
在四中全会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决定中就明确了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法治建设的成效责任是落实到人头上的,落实到第一责任人上的。将法治建设的成效作为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际的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除了纳入指标体系进行考核之外,这是一个日常的措施。
二、提拔和问责干部
二、提拔任用和问责,管干部。考核是管干部,但提拔任用和对摘掉官帽子问责,这也是管干部。它的力度更大,在四中全会的决定中就明确提出相同条件下优先提拔使用法治素养好、依法办事能力强的干部,要将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的人选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一个是戴官帽子,一个是摘官帽子,都要看人的法治能力、法治素养和依法办事能力的强弱。。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的离任审计,这是一个改革。对生态环境进行损害责任的终身追究,这也是改革。所以,凡重大改革必须于法有据,那相关的立法和法规就得跟上来。我们是拿目前比较热门的环境问题在举这个例子,法律指导和规范着各项改革,这是第三个措施。
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
四、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行政机关不得法外设定权力。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决定中就指出,要完善行政组织和行政程序的法律制度,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法定化。行政机关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坚决消除权力涉租寻租空间。权力清单分三个清单:政府权力的正面清单,将权力列举出来;政府责任的正面清单,将职责责任列出来;公民法人的权利的负面清单,法律规定哪些不可为的规定出来,剩下的都是可为的。
权力的清单制度在古代的罗马法当中就有了这一说法,“法为明文不为罪,法不禁止即可为,法不禁止即自由,法不禁止即不受罚”,它是指对于私人和私权利,凡是法律没有明文规定是罪的,那都不是罪;法律没有明文禁止的,都是可以自由做的,不受法律处罚的。说是自由做,但要受到道德的挑战,受到乡规民约的挑战,“法不禁止即可为”,为了还要受到道德的调整,最准确的是“法不禁止不受罚”,不受到法律的处罚。这是在古罗马的私法当中就有的这一说法了,这是负面清单,这是对私人、私权而言的。
而对公权力,对公务员、国家机关而言,它是实行“法无明文不可为、法无授权不得为”的法律理念。“法无明文不可为、法无授权不得为”,凡是法律没有授权给政府或公务员能做的,做了就是越权、错位、超越职权、滥用职权,做了就是错的。
权力清单背后的法理依据,它是如何处理国家与私人的关系,如何处理公权力与私权利的关系,如何划定公权力与私权利的界限,如何处理好政府与社会的关系,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个人的关系。职权实行法定主义,公权力实行正面清单,主要原因是政府的权力是人
民授予的,是人民通过社会契约理论委托给政府行使的,这是社会契约论的说法。如果从人民主权,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是一切权利的源泉这个角度,也一样讲得通。人民是权力的主体,国家机关和公务员授予他们哪些权力就有哪些权力,所以,权力清单对私权而言是权利的负面清单,只规定哪些不能做,剩下都是可以做的,做了都是可以的,不受法律的处罚。而对公权力实行正面清单。公权力的权力权限、权力范围及责任都是正面清单。十八届四中全会就明确提出了实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现在已经在全国都推行了。
五、实行依法决策
五、提高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抓决策,实行依法决策。这一决策首先是党委的依法决策,过去比较多地强调政府依法决策,这次在十八届四中全会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定中,明确提出完善党委依法决策机制,这是过去没有提到过的一个新提法,很重要。党委要依法决策,因为现在很多情况下都是党委,比如一个市委、县委、省委在作决策,政府在执行。党委决策也要依法。
现在许多省市党委都搞了依法治国的实施方案。江苏省委就出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意见,提出了36条意见。湖南省委也通过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实施方案,提出了100条方案。很多省市的党委都搞了依法治国的具体方案,这是党委遵守法律、依法执政、依法办事的一个具体体现。那在党委的决策中也必须依法办事。
其次,政府决策要依法。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中提出了政府决策要符合五大机制(五个程序、五大决策机制),做到了这五大机制(五个程序)就可以说是依法办事了。五大机制: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如果在重大决策中不进行公众参与,如听证会不听取老百姓的意见,该举行的听证会不举行,许多的信息不公开,最后闹成一个想上马,某某一个建设项目,结果老百姓上街有幸,上街散步,反对这一项目的落地,这是公众参与不足;专家论证,专家要给予论证来保障决策的科学性,所以,前两个都是民主决策和科学决策的问题;风险评估,环境风险评价、社会稳定风险评价;合法性审查,作出这一决策来,跟已有的宪法和具体的法律法规是不是相抵触,这必须要评估一下;集体讨论,而不是某个人拍板作决定。这些是政府依法决策的五大机制。如果做不到依法决策,那就要对决策所造成的严重的不良后果进行终身的责任问责、责任追究,决策人是脱不掉干系的。
六、抓法治党员干部的法治教育
六、提高党员干部,特别是党的高级领导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能力,就要对他们进行法治教育和法治培训。进行法治学习,不仅是学习法律知识,更重要的是树立法治观念,树立宪法观念,树立一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识。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就要求法治教育要进入党校、行政学院、社会主义学院对领导干部的培训,要有法治方面的内容。各级领导班子的中心组学习要有法治学习,将宪法法律列入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列为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和社会主义学院的必修课。
除了党员干部之外,还要从青少年法治教育抓起,法治教育要进入国民教育系统,成为小学、中学、大学的必修课,要有法律知识的课程进入国民教育体系,营造一个社会的氛围。重点提高党员干部的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能力,是对党员干部进行法治教育,学习、培训,甚至是考试、考核等。
七、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
七、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全民普法已经经过了好几轮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第二个五年计划、第三个、第四个,现在普法的一种新的做法是“谁执法谁普法”。一个政府的执法机关,如劳动局、环境保护局,那在对劳动安全的执法方面,要对环境污染方面的执法,都要告诉被执法企业违反了哪条法律规定,这是“谁执法谁普法”。税务局要告知这是属于偷税、漏税还是瞒报,违反了哪条法律,为什么这么罚你,同样,交通管理方面,违反了哪些交通法规,对它进行罚款、扣分,都要告知。这是谁执法谁普法,通过普遍的执
法活动实行“谁执法谁普法”,就能够建立起执法者自身的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法治能力,同时,对被执法的个人、企业和社会组织,他们也知道自己违反了哪一条。
举一个例子,美国警察在逮捕犯罪嫌疑人时都会说一段米兰达忠告,你有权保持沉默,你从现在起说的每一句话都会成为呈堂公证,意思说你现在说话就成为证据了,可别论说,你授权聘请律师,如果没有钱聘请,我们可以给你提供法律援助,给你指定一个律师,你被逮捕的消息或被抓走限制人身自由的消息会在法定时间之内通知你的家人,你就放心跟我们走吧。米兰达忠告是警察执法当中的一个程序,这个程序本身也是体现了“谁执法谁普法”,在抓犯罪嫌疑人时告知了你的权利和义务,权利义务是什么,这是来源于一九五几年美国的一个判例,米兰达上诉到联邦最高法院,米兰达是一个少数族裔的年轻人,他被警察抓了以后就把自己干的一些坏事稀里糊涂地全都坦白了,结果判了他刑以后,他说我不知道我自己说的话都会对我的犯罪作为呈堂公证了,我也不知道我有权聘请律师,因为我以为我没钱,我就不能享受到律师。
推荐访问:关于提高党员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 党员干部 法治 依法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