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县领导调研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新闻
关于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途径的调研报告
关于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途径的调研报告
在社会矛盾集中凸显、上访案件频发不断的严峻形势下,__省__县委、县政府以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扩大公众参与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了__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新型基层社会治理模式。__县经过四年来的摸索和实践,逐渐形成了一条多元化、多层次反映群众利益诉求的渠道,以及作为司法诉讼和行政仲裁有效补充的非诉讼纠纷调节机制,有效促进了党委、政府与群众之间的相互沟通,切实起到了为百姓排忧解难的重要作用。这种注重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积极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努力搭建沟通平台的做法,对党在基层社会治理中的领导方式创新方面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__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建立背景
__省__县地处__山腹地,全县总面积____平方公里,辖区内有_个镇、_个乡、___个行政村。常住人口__._万人,农业人口占__。县内少数民族人口众多,含__族、_族等__个少数民族,仅__族人口就占__._。
__县地处偏远地带,原本是有名的国家级贫困县。随着近年来县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的较快发展,人民群众特别是贫困群众的生活得到了不小改善。然而,20__年_月__日,__县遭遇百年一遇的特大洪灾。在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各种利益诉求交织其中,各类上访案件呈井喷式爆发。甚至还出现许多要求过高、没有法律政策支持、违背常理以致政府无法解决、法院不能判决的不合理诉求。“闹访”“缠访”现象时有发生,“信闹不信理”“信访不信法”的问题比较突出,单纯依靠一般性的行政接访和司法手段无法有效化解。
因此,__县委、县政府领导班子针对“__”特大洪灾后所面临的严峻维稳形势,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以建设幸福__为目标,以创新社会管理为主线,以积极回应群众需求、扩大公众参与为切入点,研究建立了“__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
__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创新之处
__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以下简称“中心”)于20__年_月筹建,同年_月__日正式挂牌运行。经过四年来不断的探索和改进,已经逐渐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有效运行机制。
党委领导、科学布局的统筹设计
作为扩大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创新之举,__县党委对中心进行了精心的统筹设计和建设,制定了《__县开展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实施方案》,规范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实施方案》明确规定:“成立__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全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该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组长,县委常委和直接负责该项工作的县人大副主任任副组长,县有关部门和各乡镇、街道主要负责人及中心主任任委员。并以此为契机,统筹规划全县的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机制,历经三年在各乡镇、社区建立民事民议工作站,构建覆盖全县的新型社会治理网络。
正是通过这一系列的统筹设计,确保中心形成了由党委统一领导、社会公众参与、政府经费保障、职能部门落实、纪检督察监督、新闻媒体推动的组织定位,形成了诉求服务程序化、组织方式多元化、干群沟通平台化、舆情引导专业化的运作基础。
“非部门化”且“非民间化”的主体定位
一直以来,党和政府对公共事务管理方面的权威,在广大群众当中有着任何其他组织都无法取代的地位,“有事找政府”早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的共识。但是,由于部分领导干部在政策制定和工作作风等方面曾经出现过一些问题,以及长期以来群众头脑中形成的“官官相护”的思维方式,又导致了群众在寻求解决“官民矛盾”时,时常存在着对政府相关部门的不信任感。而对于中心,一方面它的“官方”色彩(没有人会认为它是民间组织),在群众中树立起良好的权威性。另一方面,它的“非部门”色彩(它不是党委和政府的职能部门),又在群众中获得了较大的信任度和亲切感。从实际效果来看,中心创办四年来,相当一部分群众上访由政府信访部门转到中心,其态度和情绪明显好于在政府信访部门;对于中心的调解工作和“评理”结果,也有较大的认同度。
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元议事代表队伍
动员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是中心最具特色之处,也是中心的最大优势所在。这主要体现在中心拥有一支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多元议事代表队伍。中心建立初期,共设议事代表___名,组成比例为:党代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占__;法官、律师等精通法律法规的司法界人士占_;熟悉行业政策、专业知识的专业人士占__;阅历丰富、公道正派、有威望的社会人士占_;有代表性的居民代表、村民代表占__,并且明确规定“议事代表应不在党政机关担任主要领导职务”。议事代表的管理原则上严进宽出,程序上不断优化,以有关部门推荐、组织推荐、群众自荐等方式提名为基础,经中心民事民议办公室初步审查、新闻媒体公示,最后由业务指导部门确定为正式代表。目前,已在全县所有乡镇组建了民事民议机构,议事代表已增至___名。
“平等协商”与“民意主断”相结合的纠纷解决方式
在化解矛盾、解决纠纷的具体问题方面,主要由中心的民事民议办公室以“平等协商”与“民意主断”相结合的方式,在“评理”平台上实现。所谓“评理”,就是针对上访群众反映的社会矛盾焦点和难点问题,组织安排当事人、涉事部门和议事代表展开热议广评。评理的具体方式有即时评议和现场评议两种:对于影响范围较小、时效性要求较强的诉求个案,一般组织进行即时评议,即在接到诉求之时,马上召集当事双方进行调解,通过平等协商,在纠纷初起之时即解决问题,把矛盾冲突解决在萌芽状态;对于那些涉及面广、影响较大、难度较高的诉求个案,则组织当事各方和评议代表,举行评议大会现场评议,即由当事双方陈述事实、说明理由,然后“民意主断”,由议事代表投票明断是非曲直。
在民事民议的过程中,中心以非诉讼调节机制作为司法诉讼调节和行政调节的补充,引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评判,其结果虽不具备法律效力,但却成了民间舆论和是非评价的“风向标”,既体现了“合法”“合规”的工作程序,更体现了“合情”“合理”的价值取向。
双向互动、化解矛盾的干群沟通渠道
在中心受理的群众诉求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群众与政府及从事公共服务的企事业部门之间的纠纷。为化解社会矛盾在潜在或萌芽状态,中心变被动防守为主动出击,通过“说事”和“建言”平台,了解社情民意,回答群众疑惑,解读方针政策,密切干群关系。
所谓“说事”,即通过领导基层座谈、涉事部门约谈、百姓即时访谈三种形式,将接待群众上访变为党政机关主动下访,听民声、解民怨,把问题化解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一是领导基层座谈,即县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到基层与百姓面对面交流座谈,倾听民声、了解民意、发现问题;然后由中心归纳整理,协调督促相关部门落实。
二是涉事部门约谈,即由相关部门自拟主题,主动深入群众,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约谈可以由相关政府部门或相关乡镇、村屯、社区、企事业单位组织,并及时通报中心;也可由群众提出申请,中心转办相关部门组织或由中心直接组织。
三是百姓即时访谈,即针对群众反映的诉求问题,通过“家访”“上门谈”等形式,开展矛盾调处及媒体报道工作。
所谓“建言”,即基于某一时期县经济发展和民生需求,组织百姓参政议政,集民智,汇民策,共谋发展大计。
一是主动寻求建言,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可能引发社会矛盾的改革方案、政策措施、重点项目等,决策前要组织“建言”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
二是被动听取建言,中心把群众来访时表达的意愿、提出的建议,送到相关部门“上门”建言。受理、处理、监督三方协调联动的保障机制
人民群众的诉求圆满解决是以相关解决方案的落实为主要衡量方式。为此,在县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的统一领导下,建立了中心、涉事部门和监督部门的协调联动机制。依据协调联动机制,群众诉求所反映的问题由中心形成《诉求问题反馈表》报送县委、人大、政府、政协主要领导、涉事部门分管领导、涉事部门及监督、督查部门,形成全方位的监督保障体系。涉事部门收到《诉求问题反馈表》后,要设立“民情台账”,采取对照“查账”、验收“销账”的办法,确保《诉求问题反馈表》中的问题逐一落实。暂时不能解决和无法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做出回应。对于涉及多个部门的诉求问题,要建立部门联动机制,由县级主管领导或牵头部门负责人统筹协调处理,并且要求在第一时间向诉求群众公开说明。监督、督查部门负责对涉事部门的处理情况跟踪问责,定期定向通报。工作不力的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必要时在电视台做出说明或公开检讨;对认识不到位、态度不认真、工作效率低下、群众严重不满的领导干部及相关人员将做出必要的组织处理。
全景式、全覆盖的媒体跟踪报道平台
为了保证群众诉求工作做到公开、公正、透明,同时也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的引导作用,中心利用现有的条件,建立了一个全景式、全覆盖的电视媒体跟踪报道平台。__电视台为报道中心活动,增设《__民声》频道,通过《__》《__》《__》三大品牌栏目与中心高效联动、紧密结合,实现了无缝对接。《__》作为公共话语平台,播出百姓评理、说事、建言实况,搭建起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平台。原汁原味地播出群众“评”一些社会上有影响的上访案件,“说”一些遇到的困难事、烦心事、纠纷事,“提”一些促进社会发展的好想法和好建议。《__》是把突出社会管理创新这一宣传报道作为整个栏目的重头戏,重点对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诉求以及问题的处理结果跟踪报道。《__》突出深度报道的优势,与《民生新闻》长短相接,遥相呼应,围绕政府民生工程和社会关注的民生热难点问题,进行调查式报道,围绕百姓身边的烦心事开展跑腿报道,对部门解决督办百姓反映的热难点问题进行跟踪报道,对群众诉求事件的处理结果开展系列报道,多年来逐渐成为__人民群众爱看、必看的电视节目。
__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借鉴意义
曾经在有些地方,政府维护社会稳定主要注重建立硬性控制系统。但许多被视作不稳定的事件是由于群众权益受到侵害又无法维护后采取的极端、无奈之举。为了顺应人民群众过上更美好生活的新期待、维护群众合法权益,__县委、县政府注重“察民情,解民忧”,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通过发动社会各方力量以维权促维稳,建立柔性治理体系,倾力打造“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格局,探索出一条有效维护社会动态稳定的新途径。这对于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的社会管理工作创新,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维护群众权益,体现服务本质
中心秉承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体现政府服务本质的工作原则,积极为__县人民群众排忧解难。至20__年__月底,中心共接待群众诉求____批____人次:行政接访办公室协调处理___件次;法律援助办公室提供法律服务___件次;民事民议办公室受理___件次。在民事民议办公室受理的___件次中,受理集中评议申请__件次(其中组织召开评议大会_次,另外__件次在评议大会召开前息访);受理即时评议___次。结案率达__以上。
一方面,中心接收群众诉求,切实发挥到了行政和司法调节机制不能完全起到的特殊作用;另一方面,中心解决群众问题,有效化解了群众与政府、群众和市场主体、群众与社会组织甚至家庭邻里的多种矛盾,超越了政府信访部门和司法部门的职能局限,体现了党委、政府为人民服务的本质。
动员社会力量,强化道德约束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在改善民生和创新管理中加强社会建设,把社会管理体制作为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__县的经验证明,动员社会组织和广大公众等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管理,可以有效缓解社会对立情绪,高效完善基层社会组织建设,促进公众遵守道德规范并履行相应社会责任。无论是“平等协商”和“民意主断”的“说理”,还是民声民意的“说事”,无论是群众建议的“建言”,还是群众意见反馈的监督和媒体报道后的社会舆论,中心的运作已经逐渐将法制、道德、诚信、自律等理念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社会生活之中。
通过公开报道每一件处理结果,让群众“听得到、看得见、信得过”,培养人民群众宽容的心态和遵守规则的习惯,既规范了社会行为、引领了社会风气,发挥了熟人社会的道德约束作用,又引导群众通过正常的渠道、采取正当的诉求方式进行合理合法维权。
搭建沟通平台,和谐干群关系
当前我国的干群关系存在相对紧张的现象,出现了群众不满情绪较为严重、干部又因不被群众理解而深感委屈的现象。其实,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党群、政民之间缺乏通畅有效的沟通渠道。中心以“第三方”的身份出现,在各方当事者自愿的基础上,积极协调各个方面,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引导当事者以和解方式解决纠纷,在某种意义上成为社会冲突的“缓冲器”。
截至20__年__月末,中心利用“说事”平台组织县级领导基层座谈___次,收集整理民生问题___件,已经解决___件,列入逐步解决的__件。20__年__月_日,“县级党政领导进社区”制度正式实施,这是对领导基层座谈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这项制度要求每周一晚_时__分,在县城的四个社区中各安排一名县级党政领导与群众面对面交流,倾听群众诉求,了解社情民意,帮助解决实际问题。制度要求县级党政领导中的所有成员轮流排班参加,每人每年进社区不少于__次。县电视台和社区要提前公布进社区的领导姓名、职务、分工等相关信息,便于群众“预约”领导。各社区不得事先筛选群众人选、限制问题范围。这项制度不但使得党和政府能够直接了解社情民意,推进社会建设;而且通过《__民声》电视频道向社会全程录播,使得广大群众对党和政府关注民生的政策措施以及决心和诚心得到直观的了解和真心的理解。说实话,讲真情,改善了政府的形象,密切了干群关系。
扩大公民参与,推进协同治理
社会管理的本质是维系社会正常秩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营造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管理活动。所谓社会协同治理机制,是指政府出于治理需要,通过发挥主导作用,构建制度化的沟通渠道和参与平台,加强对社会的支持培育,并与社会一起,发挥社会在自主治理、参与服务、协同管理等方面的作用。
中心的运行机制,一方面注重公民参与,以平和方式解决矛盾纠纷,使当事双方包括评议群众和广大观众有机会充分理解当事双方的意见并反省自己的意见,以健全公民参与机制而非单纯依靠强制去帮助人民群众解决具体问题。另一方面,注重过程公正透明,以平等方式加强沟通,还特别关注事后引导帮扶,在程序和规则上体现民主政治,将党政领导、政府部门、市场主体、平民百姓等同聚于一个平台之上,平等自主地表达自己的意见。通过保护并尊重社会的主体地位以及社会自身的运作机制和规律,综合运用行政管理、居民自治管理、社会自我调节以及法律手段甚至市场机制等多种方式,最终形成政府与社会间协同关系的良性循环。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指出,要“健全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利益保护机制,引导群众依法行使权利、表达诉求、解决纠纷”。__县群众诉求服务中心的经验,无疑是对此的一种有益尝试。
篇二:县领导调研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新闻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日期:2011-02-13]
作者:
王岩铭
这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的关键词是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治安,材料,社会,工作,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
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xx
县县委、政府牢固树立“围绕发展抓稳定,抓好稳定促发展”的思路,以综合治理创建工作为载体,大胆
探索,开拓创新,年年都有新举措,岁岁都上新台阶,形成了党政齐抓、部门协作、全民参与、上下联动、纵横协调
的综治工作格局,群众满意率在
98%以上。连续
13年保持了市综治工作先进县,被评为省“治安模范县”,全国、省
处法工作先进单位等称号。市综治委多次在该县召开现场会,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村情民意恳谈会、“一警一干,双岗双责”、“警、企、村联防”、“治安民调中心户长”等多项经验先后受到中央、省、市的肯定和赞扬,多项经验在
全省、全市进行了推广,并被新华社、《人民日报》转发。主要做法是:
一、切实加强领导,为综治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淇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综治工作,牢固树立“抓综治、保稳定、促发展”观念,把加强综治工作作为促进经济社
会发展,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摆上议事日程。一是在思想上摆正位置。将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综治工作长期规划、年度计划和阶段性工作重点,并与经济工作同部署、同检查、同考
评;二是责任明确化。把目标管理职责和综治“打、防、建、管、教、改”6方面任务具体量化,层层分解,逐级签
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同时,强化督查,严格奖惩。2001年以来,对
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批评,对
名领导干部实行了戒勉谈话,表彰先进单位
65个,先进个人
13名,1名干部因综治工作成绩突出得到提拔重
用;三是制度规范化。制定了综治办规范化建设基本标准,建立了各项工作制度,及时、准确完整地记录综治工作的轨迹,通过召开现场会,适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验,完善了工作推进机制;四是保障多极化。建立健全了县、乡、村
三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综治工作人员,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全县村级治保会、调委会进行调整和充实,确保了综
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政法机关警力向一线倾斜,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达到
人以上、3人以上、人以上。2003年,在全县推行了“大学生村官计划”,行政村通过竞争上岗配备了
19名“大学生村官”,优化了基
层组织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县政府在可用财力紧张的情况下,开源节流筹资金,为政法
综治部门解决基础设施、交通工具、技术装备等经费,县、乡两级分别按人均
0.3元、0.2元的标准将综合治理专项事
业经费列入年度财政预算,并按期予以拨付,为综治工作提供了可靠的经费保障;五是宣传多样化。将每年三月份定
为“综治宣传月”,利用宣传车、新闻媒体、综治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综治知识,形成了人人关
心、支持,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从
200年开始,在全县农村推行了“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将
6多种与群
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写成
10多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喷制在各村的显要位置,一首诗宣传
一部法律,一首诗明示一种行为,群众喜闻乐见,起到了前移黩化的作用。新华社和《人民日报》先后对这种普法宣
传形式进行了宣传报道。
二、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综治工作思路和措施,探索社会长治久安的方式方法
坚持“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认真抓好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工作,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刑事犯罪的发生。
一是以打开路,集中整治。从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问题着手,从人民群众愿望最强烈的问题入手,认真谋划严打整
治工作。2001年
月,在全县开展了为期两年的严打集中活动,对八类严重刑事犯罪活动展开了凌厉攻势。2002年
月,抽调
10名政法干警,划分六个战区,开展了“除霸治乱”专项整治,重点解决农村的突出治安问题。2003年
月,以解决农村宅基地中的违法现象为重点,组织开展了“农村宅基地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活动。2004年
月,为
优化投资环境,又开展了“弘扬社会正气、打击邪恶势力”集中活动,严厉打击以强买强卖、强装强卸、暴力阻扰施
工为代表的各类扰乱经济秩序的犯罪活动。4年来,全县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336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
1459人,打掉犯罪团伙
11个,整治治安乱点
33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6次,保证了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
安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达到了
90%以上。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命案侦破攻坚战”中,现行命案发三破三,积案存
破
3,均居全省先进位次;二是构筑“打、防、控”一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为突破口,狠抓“四队一工程”建设:成立了以巡警为主的3人专职治安巡逻队,使治安在前
治设防,警力在一线加强。从县直单位及有关企业抽调干部职工,成立了
5人的城区治安巡防大队,增强对城区社
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建立了以民兵和群体为骨干的乡镇专职巡逻队、护厂人、护校队、护村队共
24支
2235人,达
到了处处巡逻不留死角,天天防范不留空隙。组建了铁路治安联防护路队,将境内铁路划成
21个责任段,使护路任
务落实到沿线每个乡镇、每个民警、每名护路员。聘请出租车司机、环卫工、送水工、个体商户等人员组成的“治安
信息员”队伍
100余名,成为政法机关的“了望哨”、“巡逻车”。在铁西工业区实行的警、企、村三位一体的“共建
联防工程”,构筑了外围治安承包、内防外控的治安防控模式,其经验在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三是完善
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警机制,根据各类案件的发案时间、规律变化,以及辖区社会治安信息的变化,力求
“全面控制、突出重点、整体联动、科学用警”,有效地实现了对社会面的控制,可防性案件得到了大幅下降。
三、构筑“民调”大格局,探索综治工作新路子
新形势下的综治工作,只有“创新”才有活力。近年来,我们在落实好综治各项措施的基础上,锐意进取,积极探索
新路子,使全县基层综治工作充满了活力。一是建立“四级网络”,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新格局。建立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矛盾纠纷排查调处机构,完善了矛盾纠纷定期排查和调处制度,县每月排查一次,乡镇每半月排查一次,行政村每
天排查一次,重大节日、敏感期随时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
行领导包案制,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解决。二是开展“一干一警,双岗双责”活动,打牢基层平安工程。向全
县每个行政村派驻一个基层创安工作小组,每组由一名干警和一名干部组成,干警主要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干部主
要负责矛盾纠纷排查调处,两人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实行双岗双责。三是创建“治安民调中心户长”机制,丰富农
村群防群治网络。在每个村民小组选聘一名有威信的人为中心户长,负责本区域内的“四联”工作(联安、联宣、联
学、联帮),达到四治,即治安促文明、治安保平安、治安求发展、治安促稳定。四是设立“民声服务电话”和“稳
定工作明示墙”,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在每个乡镇和行政村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职责、联系方式公布,并绘制出化解
矛盾程序示意图,群众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随时和干部联系,在干群间搭建“连心桥”;五是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各乡(镇、区)主要领导定期到各行政村召开村民代表、党员、干部座谈会,面对面地接受
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项落实解决,并定期反馈意见。同时,各乡(镇、区)均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随时收
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做到了“电话叫,干部到”,给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这些做法的推行,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夯实了稳定的第一道“防线”。
淇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一、全民参与,突出一个密字,构筑立体防控体系
(一)领导重视,构筑社会治安长效机制。该县高度重视综治工作,一是把综治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政策上支持、资金上倾斜。县委、政府把综合治理工作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制定了综治工作长期规划、年度计划
和阶段性工作重点,把目标管理职责和综治任务具体量化,层层分解,逐级签订综治目标管理责任书,与经济工作同
部署、同检查、同考评。二是强化督查,严格奖惩。2001年以来,对
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批评,对
名领导干部实行了戒勉谈话,1名干部因综治工作成
这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的关键词是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治安,材料,社会,工作,
绩突出得到提拔重用。
三是健全制度,完善了综治工作推进机制。制定了综治办规范化建设标准,通过召开现场会,适时总结和推广先进经
验等形式,使全县综治工作形成了抓争创促稳定的热潮。四是完善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警机制。强化调研,研究辖区社会治安信息变化,掌握各类案件的发案时间、规律变化,可防性案件得到了大幅下降。
(二)人人参与,打造专群结合、形式多样的治安防控体系。一是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综治组织,配齐配强了
综治工作人员。结合村两委换届,对全县村级治保会、调委会进行调整和充实,并通过竞争上岗配备了
19名“大学
生村官”,优化了基层组织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确保了综治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政法
机关警力向一线倾斜,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在
人、3人、2人以上。二是构筑“打、防、控”一
体化的治安防范网络。以构建纵向到底、横向到边、责任到人、专群结合的群防群治为突破口,狠抓“四队一工程”
建设:成立了以巡警为主的3人专职治安巡逻队,使治安在前沿设防,警力在一线加强;从县直单位及有关企业抽
调干部职工,成立了
5人的城区治安巡防大队,增强对城区社会治安的动态管理;建立了以民兵和群众为骨干的乡
镇专职巡逻队等
24支
2235人,并成立由出租车司机、环卫工人等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
100多人,做到
了处处巡逻不留死角,天天防范不留空隙;组建了铁路治安联防护路队,将境内铁路划成
21个责任段,使护路任务
落实到沿线每个乡镇、每个民警、每名护路员,做到了“一保四落实”;在铁西工业区实行了警、企、村三位一体的“共建联防工程”,构筑了外围治安承包、内防外控的治安防控模式,该经验在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三
是创建“治安民调中心户长”机制,丰富农村群防群治网络。在每个村民小组选聘一名有威信的人为中心户长,负责
本区域内的“四联”工作(联安、联富、联学、联帮),达到四治,即治安促文明、治安保平安、治安求发展、治安
促稳定。
二、打防结合,突出一个细字,润物细无声
(一)铸政法铁军,保持对严重刑事犯罪的凌厉攻势。社会稳定离不开一支政治坚定、作风过硬、纪律严明的政法队
伍,该县积极打造政法铁军,法院、检察院被表彰为全国人民满意的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连年被表彰为省
市先进单位。政法队伍素质的提高开创了治安防控和严打整治工作的新局面,从经济社会发展最需要的问题着手,从
人民群众愿望最强烈的问题入手,切实做好严打整治工作。2001年以来,先后在全县开展了严打集中活动、“除霸治
乱”专项整治、“农村宅基地问题”集中整治专项活动、“弘扬社会正气、打击邪恶势力”集中活动等专项治理行动
6次。4年来,共打掉犯罪团伙
11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
1459人,整治治安乱点
33个。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命案
侦破攻坚战”中,现行命案发
破
3,积案存
破
3,均居全省先进位次,有效预防和遏制了刑事犯罪的发生。
(二)抓工作创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春风化雨。该县注重“创新”,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的综治宣传工作,通过
开办《法制方圆》、《政法天地》等栏目,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送法进厂矿、学校、农村,开展“综治宣传月”
活动,组建综治文艺宣传队等形式,向农民群众广泛宣传综治知识。并创造性地在全县农村推行了“法律政策明白诗”
上墙,将
6多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写成
10多首通俗易懂的诗歌,喷制在各村的显要位置,一首小诗明示一种行为,一首小诗宣传一条法律,一首小诗讲述一个道理,群众喜闻乐见,起到了潜移默
化的作用,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原省委副书记郑增茂、省委政法委书记李清林专程到
该县调研“法律政策明白诗”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
三、重点下沉,突出一个实字,实现两个转变
(一)畅通信访渠道,变堵为疏。该县一是设立“民声服务电话”和“稳定工作明示墙”,畅通干群联系渠道。在每
个乡镇和行政村把县四大班子包乡镇领导及乡镇领导班子成员职责、联系方式公布,并绘制出化解矛盾程序示意图,群众有什么问题和意见可随时和干部联系,在干群间搭建“连心桥”。二是实行县公检法三长在县信访局集体接待来
信来访制度。三是在各乡(镇、区)设立了“便民服务中心”和党员稳定现任区,随时收集和解决群众的问题,做到
了“电话叫,干部到”,给群众反映和解决问题提供了方便快捷的通道。
(二)心系百姓忧,变被动为主动。一是开展“一干一警,双岗双责”活动,打造基层平安工程。向全县每个行政村
派驻一个由一名政法干警和一名干部组成的基层创安工作小组,干警主要是负责维护社会治安,干部主要负责矛盾纠
纷排查调处,两人互相配合,各有侧重,双岗双责。二是县四大班子包乡镇领导和各乡(镇、区)主要领导定期到各
行政村召开“村情民意恳谈会”,面对面地接受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逐项落实解决,并及时反馈意见。三是建立县、乡、村、村民小组“四级民调网络”,构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大格局。县每月排查一次,乡镇每半月排查一次,行政
村每周排查一次,重大节日、敏感期随时排查。对排查出的问题,按照“分级负责、归口办理”的原则,实行领导包
案制,分解责任,落实到人,限期解决,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工作机制,切实做到了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夯实了稳定的第一道“防线”,确保了无集体赴京、省、市上访事件的发生。淇县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工作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淇县县委、政府把维护社会大局的稳定,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有效途径,通过采取抓领导、严
责任,抓宣传、造氛围,抓队伍、促保障,抓基层、打基层,抓创新、举亮点等措施,不断推进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整
体进步。1994年以来,连续
年被评为鹤壁市综治工作先进县,2001年
月被命名为河南省“治安模范县”。
一、抓领导,强化领导责任机制
淇县县委、政府始终把抓综治、保稳定作为各级领导的政治责任。一是把综治、稳定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与经济工作
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每年都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目标具体,责任明确,强化了各级领导的责任。二是实行了
县四大班子领导分包乡镇综治工作制度。三是建立了以落实“四制”为重点的综治考核与激励机制,年初有安排,半
年一检查,平时有督导,年底总考核,奖惩兑现。2001年以来,先后对
个单位实行了一票否决、黄牌警告或通报批
评,对
名领导干部实行了戒勉谈话,表彰先进单位
65个、先进个人
13名,1名干部因综治工作成绩突出得到提
拔重用。
二、抓宣传,构建综治宣传工作机制
一是将每年三月份定为“综治宣传月”,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亲自参与,综治成员单位、县直各单位积极配合,利用
宣传车、标语、图版、传单、咨询台、综治宣传一条街等形式,广泛宣传综治工作;二是在县电视台、电台开办了
《法制方园》、《政法天地》等栏目,定期宣传政策和法律法规,对典型案例进行专题报道,以案说法;三是组织县综
治成员单位开展了“法律进厂、进学校、进农村”活动,捐赠法律书籍,为基层提供法律服务;四是各乡镇均组建了
文艺宣传队,有条件的村建立了法律宣传一条街,向农民群众宣传综治知识和法律常识。从
199年开始,在全县农
村推行“法律政策明白诗”上墙,将
6多种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政策法律法规编写成通俗易懂的诗歌,喷
制在各行政村的显要位置,有针对性地对群众进行宣传教育。省委政法委领导给予充分肯定,新华社和《人民日报》
先后进行了宣传报道。五是全县建立青少年法制教育基地
个,13所中小学全部配齐了法制副校长,定期向青少年
及中小学生进行法制宣传教育。综治宣传工作的深入,大大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政策意识,全县形成了人人关心、支持、参与综治工作的良好局面。
三、抓队伍,建立工作保障机制
调整充实了县综治办工作人员,由原来的人增加到
人;各乡镇均有一名副书记主抓综治工作,配齐了综治办专职
副主任,工作人员达到
人以上。政法机关警力向一线倾斜,各派出所、法庭、司法所工作人员分别达到
人以上、人以上、2人以上。为强化基础,行政村全部成立了综治办,由村主要领导任综治办主任。4年来,先后
次对乡村
基层干部进行了集中培训,由综治委、综治办领导和专门机关工作人员授课,提高了乡村综治办、村委会、治保会、调委会人员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在全县推行“这篇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经验交流材料的关键词是综合治理,经验交流,治安,材料,社会,工作,
大学生村官计划”,175个行政村通过竞争上岗全部配备了“大学生村官”,优化了基层组织的年龄、知识结构,为基层综治工作注入了活力。
“大学生村官”受到了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人民日报》于
2003年
月
11日进行了宣传报道。县、乡两级分别按
人均
0.3元、0.2元的标准落实了综治专项经费并列入年度财政预算。4年来,共拨付综治经费
9万元,为综治工作
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抓基础,完善打防控体系建设机制
一是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和专项治理行动。4年来,全县共破获各类刑事案件
336起,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
1459人,打掉犯罪团伙
11个,整治治安乱点
33个,开展专项治理行动
6次,保证了社会治安大局平稳。人民群众对社会治
安的满意程度逐年提高,达到了
90%以上。淇县被评为全市严打整治斗争先进集体,县公安局副局长焦树泉被评为全
国严打整治斗争先进个人。在今年全省开展的“命案侦破攻坚战”中,现行命案发三破三,积案存
破
3,均居省市
先进位次。二是完善了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城区组建了
3人的交巡警巡逻队,个乡镇各建立了
人以上的专
职治安巡逻队,17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了十户联防巡逻队。厂矿企业、内部单位、学校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护厂队、护
校队,全县各种治安巡逻队共
24支
2235人。三是完善了社会治安形势分析评估、预警机制。全县共聘请出租车司
机、环卫工、送水工、个体商户等人员组成的“治安信息员”队伍
100余名,成为政法机关的“了望哨”、“巡逻车”,形成了严密的治安防范网络。铁西工业区实行的警、企、村三位一体的“共建联防工程”,构筑了内防外控的治安防
控模式,其经验在全省综治工作会议上进行了交流。四是建立了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县、乡、村、组四级网络,实现了
各类矛盾纠纷发现及时,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把大量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
五、抓创新,探索维护社会稳定的长效机制
几年来,结合淇县实际,积极探索创新,总结推广了一系列基层在抓综治保稳定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经验。如“党员
稳定责任区”、“民声服务电话”、“便民服务中心”、“一村一警一干”、“治安民调中心户长”、“稳定工作明示墙”、“村
情民意恳谈会”、铁路护路方面的“一保四落实”等切合农村实际的化解矛盾纠纷的做法,在全县形成了“领导包案、基层疏导、群众参与、整体联动”的矛盾纠纷排查化解机制。这些做法分别得到了省、市综治委、办的充分肯定,并
在全省或全市进行了推广。市委书记王训智还就淇县的“村情民意恳谈会”进行了专题调研,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人民日报》2004年
月
25日给予刊登。
推荐访问:县领导调研社会治理综合服务中心新闻 治理 调研 服务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