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公文范文 > 2024年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4篇)

2024年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4篇)

时间:2024-08-27 18:54:02 公文范文 浏览量:

篇一: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组织部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党建工作要求,科学合理地设置好党的基层组织,推进党的组织制度不断创新,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近年来,X区不断探索创新,完善基层党组织设置,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切实做好了党组织和党员的有效管理,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X区辖一乡一街道,X个党(工)委,X个党总支、X个党支部,其中X个区属党(工)委中包括X个区直机关工委,X个乡党委,X个街道党工委,X个部门党委,社区党支部X个,村级党支部X个,非公企业党支部X个,共有党员X名。近年来,X区党组织严格按照四个原则(坚持以党章为依据的原则;与党的新任务相适应的原则;按照社会基层单位设置的原则;依据工作需要和党员数量确定设置形式的原则),主要依托社区、事业单位、企业等设置党组织,积极探索党的基层组织设置模式,不断优化各种组织资源配置,巩固和扩大党的覆盖面,实现了党的有效领导,发挥了党的战斗堡垒作用。

  二、经验做法

  一个是采取分类设置方式建立管理性总支。为了加强区直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的管理,X区在区直机关工委和直属支部之间增加了一个中间层次,增设了区委党总支、政府党总支、工信局党总支等X个管理性总支,由有关职能部门负

  责人任书记,主要负责下属支部的党员发展、教育管理、支部换届等日常工作。总支享有下属支部的人事建议权、党员发展预审权、党内干部考核权。尤其是将工信局党支部升格为党总支,作为全区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党支部的管理机构,归口管理全区所有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有效避免了以前一直存在的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隶属关系比较杂、“归口”管理比较混乱的情况。

  另一个是采取联合设置方式建立非公企业党支部。以“非公企业建设在哪里,党组织覆盖就到哪里”为切入点,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村企联建等形式,使具备条件的企业实现了党的组织全覆盖,近年来,新建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X个,并对X家企业采取挂靠的方式建立了党组织;选派X名党建工作指导员,使有党员的非公有制企业全部实现了党的工作全覆盖。

  三、在党组织设置上存在的问题

  一是对基层党员的教育管理覆盖不全。当前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和地区间流动日益频繁,外出经商务工人员及外来务工人员日益增多,流动的范围也十分广泛,其中的党员组织关系大部分在原地,或者是“袋袋党员”,长期不参加组织生活。党员从业的流动性、多样性、分散性的趋势日渐凸显,给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相当大的难度,甚至导致一些党员游离于党组织之外。同时,由于农村党员老龄化情况没有得到根本改善,部分年老体弱的党员也不能正常参加组织生活。二是“两新组织”的党组织设置覆盖不全。随

  着经济的发展,催生了大量的私营企业、社会团体、民办非公企业单位、中介组织等新经济和新社会组织,经济结构的多元化、经济组织的多样化,对党组织设置方式提出了新要求。同时,随着农村经济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向集约化经营过渡,出现了股份制、股份合作制和个体私营企业等不同类型的经济实体。目前这些单位和组织在党组织的覆盖上还很不全面。同时,以村、社区为单位分块设置党组织的传统模式却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造成诸如劳动力、土地等生产要素的自我封闭和人为分割状态,难以跨行业、跨所有制进行优化配置。

  三是相关职能部门管理覆盖不全。市场监管、税务部门对非公有制企业的管理,在非公有制企业审批登记时,没有及时提醒具备条件的非公有制企业及时成立党组织,造成了组织部门了解企业信息滞后,不能及时掌握情况,对非公有制企业党建的指导和监督造成一定影响。

  四、意见建议

  一是积极探索横向的联合。探索区域联动,构建基层党建新模式,以“建立总支、分类管理、条块结合、以块为主、服务共享”为目标,由社区党总支牵头,建立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由社区党总支书记担任联席会议召集人,每季度召开一次联席会议,通过交流学习、专题研究、通报情况等形式,共同商议社区党建工作重大事项,开展党建工作经验交流和工作研讨。同时,根据实际情况建立“新居民流动党支部”,将社区辖区内“两新组织”中的流动党员统一管理。

  二是积极探索动静的结合。在加强对本地经商务工的党员进行组织化教育管理的同时,改变对流动党员管理比较薄弱的局面,着力创建流动党员党组织。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经商务工的党员越来越多,为了加强对外出务工群体党员的管理,可以村或几个村为单位在某个经商、务工集中的单位中建立党小组(分长期和临时两种)。由外出务工的人员建立的党组织受村(社区)党组织的领导,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委托所在社区或企业党组织领导,或者实行由流出地和流入地党组织共同负责的双向管理机制。

  三是积极探索新老的组合。参照机关事业单位的做法,增设村老党员支部,与领导本村工作的党支部或党总支分开,把男X岁、女X岁以上的党员编入老党员支部。老党员支部及其成员不再承担领导本村工作的职能,对其组织生活等党的活动也适当放宽。在和领导本村工作的党组织分开后,利用其地位的超脱、对党的方针政策和领导程序的熟悉、特有的党性观念等优势,对承担本村领导工作的党总支和负责人发挥必要的监督作用。这样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村基层处于领导核心地位的党组织的党员老龄化问题,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党员结构,增强其活力和在新农村建设中的适应力。可以有效改变农村基层党组织的形象,增强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解决新党员发展的难题。同时也可减轻老党员的工作负担;另一方面也可以利用他们相对超脱的身份,对村工作发挥特有的监督作用。

篇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社区党组织单位功能建设发展的调研报告

  在应对体制外资源大量增加、城市社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过程中,街道党工委自身也从一个力气弱小的末端,发展壮大为代表国家权力对多元化的社会进行有效整合和互动的“排头兵”.从这个意义上讲,街道党组织的单位制属性在社区建设的背景下,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有所增加。

  适应社会的转型和变迁,建立在传统单位制基础上的城市治理模式起先逐步向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转变。城市社区党组织在担当社会冲突化解、群众利益表达、社区文化培育以及社会力气整合等社会职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20世纪90年头以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绽开,社会自主性空间渐渐扩大,社会自由流淌资源增多,xx城市社区的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些新改变和新特点。为此,xx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在体制和机制上做了很多探究和创新,使基层党组织的功能和角色发生了较大改变,社区党组织在调整优化自身单位角色的同时,社会角色的作用日益显现,并担当起重要的社会功能。本文将以xx新区的xx社区为例,对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单位角色和社会角色的嬗变与构建进行分析,为正确相识和理解社区基层党组织功能作用,探究更加主动有效的工作机制和方法供应一些参考借鉴。

  一、城市社区党组织单位角色功能的发展变迁及其表现

  安排经济时代,街道党组织在中国城市社会浩大的单位体系中,无论是从角色、职责,还是从地位、权力上看,都处于“伞状结构”的末端;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日趋成型的城市多元社会结构给传统党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模式带来挑战,街道党组织的作用和地位大大提升

  在改革开放以前,“单位”是中国城市社会的基本社会调控单位和资源安排单位。在城市社区中,社会成员总是隶属于肯定的“单位”.根据级别凹凸和职能与行业分布不同,单位被政党和行政的力气分割成若干个平行林立的管制领域,任何单位都是这一领域中的一个构成要素。

  xx街道成立于1986年7月,当时辖区内共有22个居委会,99个企事业单位。街道内居民主要由市内的动迁户构成,绝大部分居民都是企事业单位的职工,没有工作单位的人员很少,也就是说,当时xx街道的居民大都是单位人。在安排经济时代,单位不仅是他们工作的地方,是获得合法身份和社会认可的依据,而且是他们的福利待遇和社会保障的主要来源,单位成员主要通过单位参加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

  当时,街道总体上仍旧是安排经济的单位社会中一个有机的组织部分,居委会仍旧是以单位的模式运作,管理对象主要是没有正式单位的居民,而退休人员仍属于原工作单位,同时也被纳入街道单位-居委会体制进行管理。街道党建的工作范围则局限于街道本身、里弄党支部及所属经济实体的党组织,不涵盖街道辖区内的各种级别和类别的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建工作。在街道辖区内,驻区单位和街道之

  间,也就是所谓条块之间,仅有极为微弱的关联,基本上各自为政,各种条条之间更是不相往来。这种“千条一块、条大块小”的区域组织格局是与安排经济时代单位体制在党组织建设和城市管理中的主导地位相适应的。

  20世纪90年头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发展,城市的社会结构渐渐发生了重大改变。一是出现了大量外省市国有企业、外资企业、合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随之而来的大量外来务工人员和流淌人口。二是街道大量的集体经济企业的转制,导致大量的职工脱离了单位,没有正式工作单位的人愈来愈多。随着社会福利制度的改革,单位的社会功能渐渐萎缩,单位不再供应住宿、医疗,教化等社会福利保障,使这些居民对单位的依附关系逐步解体,他们变成了社会人,社区成为他们的归宿。三是各种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大量出现,游离在传统的单位为主、街道为辅的二元主辅结构之外。同时,随着城市建设、住房体制改革和商品房开发的加快,越来越多的居民起先混杂居住在小区楼盘之中。

  然而,在区域组织格局中地位弱小的街道党工委和办事处无力担当起体制转轨和社会转型须要他们担当的大量资源整合、利益协调、公共服务和社会稳定的功能。为应对日趋成型的城市多元社会结构给传统党组织建设和社会管理模式带来的挑战,有效地弥补党组织建设的空白点和社会管理的盲区,xx市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推动社区改革。一方面,街道通过建立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社区事务协商委

  员会等机制,提高街道党组织面对区域性工作的组织和整合实力。另一方面,给予街道新的事权和管理权力,并实行新的财税体制,使街道财力逐步增加,提高街道的工作地位。

  在党的执政体系和城市政府管理体系中,街道越来越被给予以基础性地位。在社区中各类组织交织的关系网络中,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日益成为最关键的联结点。

  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区域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各项工作之间的联动性日益提升,xx街道党组织逐步形成了“区域大党建”的整体工作格局和工作思路,着力建设党组织“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领导实力、整合区域内的各种资源、全面提升社区管理水平。xx年,xx新村街道党工委改建成xx社区(街道)党工委,建立社区管理委员会,对区属派出单位实行双重管理制度,使街道在社会公共事务管理上的协调权落到了实处。xx年前后,xx社区(街道)实行体制改革,根据大系统、宽职能的设置,社区党政内设机构全面整合,社区(街道)党工委成为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的领导核心。

  在自身作用和地位得以提升的同时,xx社区(街道)党组织切实担负起领导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职责。xx年前后,为增进对两新组织党员的服务,开拓基层党建的新领域,xx社区成立了以“两新”组织为工作目标的党建办,着手建立了一系列新型基层党组织载体。1999年,xx社区成立了xx乃至全国第一个不依托单位而是依托整座商务楼宇组建的联合党支部--“嘉兴大厦联合党支部”.随后,街道党工委在“两新组织”中建立了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党支部”,如在一个企业内部建

  立的独立党支部,根据“行业”和“地区”为单元成立的联合党支部,还有根据党员的职业和社会属性,探究成立的“社区保安队联合党支部”、“大厦青年学问分子联合党支部”等。XX年,xx社区起先探究从“支部建在楼上”向“支部建在片上”转变。新型的社区党建更多地体现了“区域性大党建”的开放性、互动性特征。目前,xx社区党组织已形成了“三纵三横”的网络化结构。

  作为一个城市基层的单位组织,街道党工委从地位弱小的上级党委的派出机构,上升为社区治理结构中的领导核心,成为社会网络化管理的织网者。街道党工委在应对体制外资源大量增加、城市社会结构发生重大改变的过程中,其自身也从一个力气弱小的末端,发展壮大为代表国家权力对多元化的社会进行有效整合和互动的“排头兵”.从这个意义上讲,街道党组织的单位制属性在社区建设的背景下,不但没有弱化,反而有所增加。

  二、社区街道党组织社会角色的发展变迁及其表现

  街道党政干脆面对基层社会,是国家政党体系与社会的联结点,在社会转型的过程中被推到社区建设和管理的前台。在充分发挥单位角色功能同时,其社会角色的功能也日益显现。

  面对社会转型和变迁,大量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从单位体制中溢出,体制外资源渐渐发展壮大,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建设和发展的领导核心,必需快速适应经济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所带来的政党生态环境的改变。为了对体制外的组织和资源进行有效地引导和

  管理,建立在传统单位制基础上的城市治理模式起先逐步向以社区为基础的管理模式转变。

  xx社区(街道)在xx市历次城市基层管理体制改革中,始终是体制改革探究和创新的试验田。在推动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实践中,xx社区党政组织在担当社会冲突化解、群众利益表达、社区文化培育、社区环境营造以及社会力气整合等社会职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化解社会冲突,构建社区表达参加机制

  改革开放以来的30多年,正是各种利益群体涌现、利益分化加剧的时期,也是冲突利益冲突增多的时期。在单位体制的整体功能渐渐弱化的状况下,急需建立理性化、制度化的利益表达机制,使居民的利益表达处于有序的状态。xx社区(街道)党工委主动发挥平衡各种利益关系、化解各种利益冲突的功能,着力构建了一系列制度和机制。一是建立了理性化、多渠道的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建立居民区党总支、居民委员会、社区层面的各种民意代表机构和社区代表会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等社区事务协商机构构成的利益表达网络,使一般群众特殊是困难群体的利益诉求能够为公共权威所明察和重视。二是建立了制度化、广覆盖的民主参加机制。对于干脆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简单引发争议和冲突的事情,通过引入主动的听证会制度,将群众的利益诉求组织化,并在群众参加过程中实现决策的公开化和民主化。在处理重大拆迁、项目建设的过程中,社区党组织切实扮演好参加者的角色,真正维护和代表了社区公共利益,为达成最优化的公共利益

  创建了有利环境。

  2.引导社会组织,整合社区各种社会力气

  20世纪90年头以来,城市基层社区中的组织环境日益困难,各种经济、社会组织纷纷出现在社区建设的舞台上。为加强对各类社区社会组织的管理,切实引导各类社区组织参加社区事务,共同促进基层社会发育和社区自治,xx社区(街道)党工委构建了一系列机制。

  一是社区资源共享机制,比如,推出“四个轮子一匹马”的制度支配,即居委会、社工站、业主委员会、物业公司作为小区中的四个相互独立而又相互合作的社区组织,共同担当居民区日常事务管理的职责,社区党组织则为四个组织之间的资源共享平台供应制度保障。二是评优激励机制。比如,为了调动双管单位参加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主动性和主动性,xx社区(街道)建立了报告测评制度、工作评议制度、通报会签制度等,引导居民运用民主的方法对双管单位进行监督和评议。三是购买服务机制。建立以项目为导向的契约式管理模式,由政府出资购买民间组织的服务,再按契约约定进行管理,从而为民间组织的发展供应深层的机制支持。四是协商共治机制。xx社区还在社区事务协商委员会基础上,根据社区共治的理念,设计成立社区委员会,把街道党政领导成员、驻区单位、区政府职能部门派驻机构、社区群众代表整合到一个共同的协商、议事组织中,为社区成员参加社区建设供应了载体。

  同时,社区党工委还着力培育和利用五种载体--社区党建工作会

  议、社区党员代表会议、社区党建联席会议、在职党员理事会和阳光驿站(党员服务中心)--来组织和发动各类社区单位参加社区建设和管理工作,形成了以社区党工委为核心、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基础、以社区党员为主体、社区各级各类组织共同参加的社区建设和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格局。

  3.建设社区文化,培育居民共同的社区意识

  长期以来,基层社会组织的主体较为单一,只存在行政组织--街道与居委会,其社会活动的开展也主要是为了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的确定,其提倡者和发起者往往是街道的党政组织,居民参加是比较被动的。随着基层社区社会性的不断增加,居民的自主性意识增加,其自主组织、参加社会活动的热忱也日益提高。

  在xx社区,每年开展由辖区企事业单位、学校和居民群众参与的体育健身节、科学普及节、文化艺术节、教化读书节等社区“四大节”,每个节历时三个月,居民可以各取所需,找到合适自己的菜单。xx社区(街道)还投资建立了全市第一个街道社区科普中心,开设了xx社区学校和14个居委会分校,全面举办各类文明礼仪、书画、英语百句、烹饪、插花等数十余门课目,每年3万余人次参与学习。

  在文化活动组织方面,采纳合同外包与技术层面的合作等社会化、市场化的运作方式,提升活动的艺术层次。在这个过程中,社区党政的主要职能是整合资源,搭建平台,供应公共服务。

  由于很多文化活动主要由来自社区的自发性组织实施,因此在内容上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需求。党员、一般公民和社会志愿者通

  过共同参加颇具特色的市民学校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增加了相互之间的互动与理解,社区居民对于基层政府的治理和基层党组织工作的认同度越来越高。

  三、结语:单位功能与社会功能的互动与互补

  基层党组织在领导方式、决策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发挥单位角色和社会角色的特色和优势,两者相互促进、相互融合,以提升党对城市基层社区的领导实力

  在城市社区的组织生态丛林中,城市社区党组织凭借其拥有的不行替代的权威资源、组织资源和群众工作的阅历,借助组织手段、制度手段和文化手段的不断创新,以及适时地调整其与上级组织的关系模式,使其成为引导和凝合各类社会组织参加社区建设的主导性力气。社区党组织在领导方式、决策机制和管理模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在充分发挥单位角色功能的同时,其社会角色的功能也日益显现。两种功能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对加强党对城市基层社会的领导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xx社区(街道)的实践看,社区党组织在担当社会建设和社会管理的过程中,其领导核心作用通过主动运用组织、制度和文化手段,变得更为强化了。xx社区党组织在实践创新过程中,工作领域进一步向社会拓展,工作机制更加注意社会协商与参加,工作方式更趋柔性化,构建了一种基层党组织之间、基层党组织与社会组织之间支持和服务的关系模式,进一步提升了党对城市基层社区的领导实力。

  xx社区的实践表明,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民主政治进程的推动,党要加强对社会的领导,必需逐步走出仅仅依靠行政权力调控社会的时代,重视和借助各种社会力气和社会组织,渐渐学会运用多种手段、多种资源来引导和组织各种社会力气,建立党领导下的社区共治机制,真正实现人民群众当家做主。

  相关文章:主动推动法律进社区

  努力探究社区法治化城市社区档案工作调研报告关于社区建设工作的调研报告社区近期文明创建工作的调研报告社区党建工作八法:一个提升社区党建工作水平的总抓手司法局社区矫正相关问题调研报告商品交易市场和社区商业调研报告街道社区队伍建设状况调研报告社区居家养老服务调研报告关于社区环境管理的调研报告范文

篇三: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社会组织调研报告3篇

  一、广东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基本情况

  广东新社会组织数量多,涉及领域广,已日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据统计,截止到XX年3月,全省共有新社会组织23261个,新社会组织从业人员65.6万多人,其中党员61561名,占总数的9.3%;已建立党组织6085个。近年来,我省在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取得了良好成效。一是抓党组织组建。坚持“支部建在行业”与“支部建在协会”、“支部建在社区”相结合,以“建、联、挂、派”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党组织覆盖面。二是抓制度规范。制定出台关于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意见,对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设置、隶属关系、工作分工、党员教育管理等进行规范指导。三是抓群团建设。坚持党组织与群团组织建设相结合,普遍推行“党群工作一体化”党建模式,实行党、工、青、妇组织对应设置、人员交叉任职、工作互动。四是抓投入保障。积极探索社区党建、园区党建与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相结合的途径,实现党建资源共享。有些地方采取将党建经费纳入财政年度预算,将收缴的党费全额返还,对基层党务工作者给予适当补贴,对困难党员给予补助等形式,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目前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是党员难找。有些党员由于种种原因不愿意亮出身份,这给党组织开展工作带来了不少困难。而且,发展党员不容易,党建工作的影响力有待提高。二是党组织难组建。目前全省新社会组织中党组织的组建率只有26%。已建立党组织的,也主要集中在会计师、律师等行业。三是活动难开展。由于部分业主、合伙人对党建工作认识不到位,加上活动场所等条件限制,一些新社会组织党组织难以正常开展活动,无法发挥作用。有的党员对传统的“三会一课”、读书读报等活动兴趣不大,参与积极性不高。

  三、加强和改进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第一,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要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科学

  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社会组织党建工作的重要性,坚持循序渐进、改革创新、注重实效的原则,树立服务的理念、引导的理念、促进和谐的理念。

  第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服务机制。坚持谁审批谁主管,谁主管谁组建,谁组建谁管理的原则,没有业务主管单位或业务指导单位的新社会组织,其党建工作由登记管理机关领导和管理。将新社会组织党建与社区党建统筹谋划、同步推进,完善现有机构人员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设立新社会组织党工委,加强专职党建指导员队伍建设。

  第三,进一步创新方法方式。创新党组织组建方式,以行业协会、商会、民办教育学校和职业培训学校为重点,逐步向其他新社会组织铺开。创新党组织活动方式,按照“业余、小型、灵活、分散、实效”的原则,充分利用互联网和现代科技手段,开展经常性的教育培训活动,开展让党员喜闻乐见的活动。

  第四,进一步加强组织建设。选好配强党组织负责人,把党性强、业务精、有一定组织领导能力和党务工作经验的行政负责人或合伙人、管理者选拔为党组织负责人。建立活动经费保障、活动阵地建设制度,探索建立区域党建资源共享机制。在新社会组织中评先评优活动,增强党员的创先争优意识。积极拓展党员参政议政渠道,在推荐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等人选时适当考虑新社会组织党员。健全党员关怀帮扶机制,通过开设党员维权热线、实施结对帮扶等形式,帮助党员解决实际困难。

  近年来,区老年社团组织越来越多,机构逐渐壮大,这些老年社团组织为广大老年人提供了老有所为的平台、知识更新的机会和晚年生活的自娱自乐乐园,对于老年人丰富晚年精神生活,培养兴趣爱好,提高自身素质及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全区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老年社团组织已经逐渐得到了社会认可和赞许。

  一、我区老年社团基本情况

  区地处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辖xx个镇办,x个行政村,xx个城镇社区,总人口万。据x年统计,全区60周岁以上老年人xx

  万人,占总人口的%。目前,全区城乡有老年协会x个,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协会x个,其中xx人以上的社团xx个,活跃在第一线的文艺爱好者达到x万多人,覆盖带动人群x万余人。

  近年来,在党委和政府的重视支持和正确引导下,全区各有关部门从老年人需求和特长出发,发挥老年社团作用,积极组织老年人开展各种有益的文体活动,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老年社团组织秉承“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的宗旨,以其非营利性、民间性、公益性、自愿性与组织性的特征,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发挥着特殊的作用。在城区,区老年社团近几年发展迅速,在和谐社会建设中异常活跃,如老科协、老年学会、老促会、慈善协会、老体协、老年门球协会、老年书画协会等老年社团积极开展各类活动,发挥了重大作用。在老干局的大力支持下,区xx活动站、xx活动站、xx活动站、xx活动站、xx活动站等民间社团在民间文艺演出中表现抢眼,在省市区重大文艺活动中屡获奖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区老年学会、老科协每月xx日举行法律法规、健康知识讲座等。老科协专家对推广杨梅、长毛兔、食用菌等先进技术,支持鼓励种养大户发展经济,带动了群众致富,促进了三农经济发展,区老科协今年荣膺全省老科协科技创新先进集体称号。老年学会和老科协下属的老年艺术表演队积极配合党委政府深入敬老院、农村社区开展“三下乡”、文艺表演等。区老干局、老龄办、教体局、老体协为广大老年人展示风采,搭建平台。每年都要举办全区健身操、健身柔力球、老年人运动会和老年文艺汇演等大型文体活动。各老年文化社团,改变过去单一自娱自乐、锻炼身体的做法,本着服务于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服务于社会的理念,精心创作编排了主题鲜明、具有时代特点和喜闻乐见的文艺节目奉献给观众,为全区精神文明建设做出了一定贡献。

  二、老年社团组织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老年社团发展时间较短,相关的法律法规和配套政策还不够完善等诸多原因,老年社团组织的发展及作用发挥与党和政府的要求,与老同志的需求还有一定的差距,存在一定的不足和问题,主要表现

  如下。

  1、对老年社团重视不够。当前,社会总体上是以关注的目光看待老年社团,许多单位和群众认为,老年人只要保持身心健康、安享晚年生活,不给政府和单位提意见、添麻烦就行了,能否参与社会事务无关紧要。许多部门把老年社团组织当作附属组织,对待老年社团还缺乏关心及支持。

  2、老年社团管理不顺。老年社团作为社会团体,按照要求也应具备合法地位。但是,全区目前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老年社团主要以村镇社区老年协会为主,很多民间社团由于各种原因没有登记,运行起来名不正言不顺。很多老年社团缺乏必要法律法规知识,导致老年社团组织建设和开展工作没有法律基础,缺少政策、组织和经费等方面的保障,造成老年社团组织建设存在诸多矛盾、困难和问题。

  3、老年社团阵地不全。全区慈善协会、老促会等机构有专门的办公场所。老年学会和老科协两个机构活动场所集中在区干休所。但是,作为民间的老年社团大多没有固定的场所,靠挂靠学校、单位、企业等的活动室或者活动场所开展活动。区直单位和社区的部分老干部活动场所规模小、设备老化、功能不全,难以满足离退休干部总量不断增加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

  4、老年社团经费不足。经费短缺是各老年社团组织共同面临的突出问题。老年社团组织经费主要靠会员自筹,远远满足不了社团组织开展正常活动的需要。由于经费来源不足等原因,单位内部离退休人员和社区老年人组建的社团主要以自娱自乐为主,没有很好起到服务社会的作用。

  三、加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的对策

  加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既是当前老龄化社会的现实需要,又是进一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必然要求。如何加强区老年社团组织建设,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当前,我国老龄化社会日趋严重,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将出台养老问题重大政策。这要求各级党政机关要高度重视老年问题,把老年事业置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面予以规划。

  对于老年社团,应积极将其纳入当地老年事业规划予以统筹安排,切实解决老年社团存在的突出问题。要按照“党政主导、社会参与、全民关怀”的老龄工作方针,给予老年社团更多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老年文化体育活动的良好氛围,促进老年社团健康发展。

  二是健全机制,激发活力。要建立健全老年社团组织管理的机构,落实好老年社团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强主管部门和涉老管理部门之间的协作和沟通,集中优势,整合资源,形成合力,使老年文体活动有章可循。增强老年文体活动的计划性,使群众性自发活动由无序到有序组织,使社团的优势得以充分发挥。进一步增强老年社团组织的功能,强化老年社团组织在老干部服务管理上的职能,更大程度发挥老年社团组织和离退休人员在文化传承、示范教育和智囊库等方面的作用。

  三是加大投入,提高水平。各级政府要将老年社团的经费纳入本地区老龄老干部发展规划中,建立政府拨款、社会捐款、提供服务的收入和会员交纳会费及其他收入等多渠道的资金来源,形成逐年增长的财政支持保障机制,确保老年社团组织正常活动开展。进一步加大老年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确保老年文化社团健康、持续发展。积极抓好区老干部活动中心建设,加大区老年大学的办学力度,在基础设施及部室建设上投入更多的财力,规范老年大学管理,提高办学质量,丰富办学专业,突出办学特色,吸引更多的老同志参与到终身学习之中来。

  四是注重引导,壮大规模。老年社团都是公益性质,要想取得进一步的发展,需要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涉老部门一方面可以经常性举办老年社团工作交流座谈活动,加强各社团之间的交流与借鉴,探讨提高社团水平的方法和途径,帮助社团共同提高组织活动的能力和水平。另一方面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加大对老年文体工作的宣传力度。广泛宣传老年文化社团在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及社会和谐稳定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对表现突出的社团及离退休干部个人,进行表彰和宣传,努力在全社会营造重

  视和关心老年文化体育事业的浓厚氛围。老年社团要积极组织会员面向社会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展示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进一步增强老年社团的凝聚力、吸引力和知名度,让更多的老年人参与到文体活动中来,从而为老年社团组织的生长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我县的社会组织工作在重庆市民政局的精心指导下,在县委县政府的的坚强领导下,以xx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服务大众、促进和谐”为主题,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举的方针,以培育发展为重点,依法登记、分类规范、加强服务指导与监督管理,各项工作都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我县社会组织现状

  (一)发展态势

  近年来,我县社会组织发展较为迅速,截止到XX年底,共有民间组织156个,其中社团组织108个,民办非企业单位48个。具体分布如下表:

  (二)社会组织党的建设及创先争优活动开展情况

  在我县的156个社会组织中,建立党组织的有150个,占96%。自全县开展创先争优以来,我县的社会组织积极参与,也相应的成立了领导班子,按照“一讲两评三公示”的要求,积极推动创先争优活动。各党支部为提高党员的党性,积极采取外出学习、相互交流的方式,不断提高组织成员的整体素质。如巴川中学积极打造教师

  “健康工程”——实行“四个一”:每个工作日10:20全体党员集中到操场做一次课间操,每周分工会小组开展一次800米跑,每月一次户外活动(远足、登山等),每期组织一次趣味运动会。一年来,共攥写260篇,发展规划11个,帮助就业50人,帮扶贫困学生100个,化解劳资矛盾50个。

  (三)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培育发展情况

  在xx大报告中指出:“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和农业综合效益。”积极培育和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和农民合作组织,是建立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增强农业竞争力,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措施,也是农民

  表达利益的渠道、推动村民民主管理的重要载体,实现了村民和市场经济的接轨。一年来,我县培育了2农村专业经济协会,为农民带来了50万元的经济收益。虽然我县的农村专业协会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但在培育上还是有一定问题的。如思想认识不到位,农民参与积极性不高,培育程度发展较慢;规范程度不高,没有形成利益分享、风险公担机制;规模小,能力也比较差,难于低于风险的侵袭。

  二、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及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一)社会组织的运行特点

  社会组织并不是组织成员及物资设备的简单集合和组合,它是组织成员为了实现同一目标而协同努力的集体。因此我县的社会组织具有以下特点:

  1.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统一性。社会组织是因为一定的目标而组织起来,具有共同的目标和价值,因此具有一套运行有效的组织体系,以便实现政令统一,确保组织运行的权威性。

  2.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双重性。我县的社会组织都在“双重管理体制下”的管理,一方面要受到主管部门的领导;另一方面要接受民政部门的监督。只有得到主管部门的支持,才能更好的拓展资源获取渠道。

  3.社会组织运行具有灵活性。社会组织制定了一系列的,目的就是为了维护组织的运行,实现组织的长效久安。但时代是变化的,社会组织也会根据现有的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和变化自己的运行机制,保障社会组织的长久性。

  4.社会组织运行具有市场性。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依靠扎实的物质基础,在当代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不可避免的要根据市场的发展提供有效地服务,这样才能保证社会组织的健康发展。

  5.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法制性。社会组织根据成员的意志制定了章程和运行规程,成员都要在章程规定下活动;同时社会组织也要在法律法规的框架内从事自己的行业,因此法制是社会组织的有效保障,也是社会组织运行的重要依据。

  6.社会组织运行具有文化性。社会组织也有自己的组织文化,而组织文化更多的是在运行中体现的。组织文化决定着组织的精神面貌,决定着组织是够可以长治久安,是否能够更好的为成员服务,因此社会组织大都在运行中不断的创新和实践自己的组织文化。

  (二)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1.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组织在承接政府职能转变、直接参与社会公共管理、健全市场体系、规范市场秩序等方面具有特殊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行业协会对经济的发展促进最具有意义。建立行业协会,实现了资源的互通有无、调剂余缺,有利于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的相互交流,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资源的有效整合。如围龙镇的石材行业协会,实现的石材资源的有效调整,革新了技术,完成了石材企业的结构调整,大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竞争力。

  2.社会组织极大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社会组织作为一个服务型的组织,以提供服务为主要的产品支出,因此社会组织在调节劳资矛盾、维护会员合法权益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我县的煤炭行业协会,XX年调解劳资矛盾50余起,并组织和帮助行会的会员加入意外医疗保险,为会员解决了后顾之忧。同时社会组织可以培育人民的互助协作精神,增强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坚持自助、互助和助人的原则,极大地推动和传播了志愿精神。

  3.社会组织极大地繁荣了社会文化

  和谐社会的涵义之一就是以人为本的和谐文化。社会组织在弘扬社会先进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方面有着不可代替的作用,它为弘扬传播先进文化和促进学术研究提供了一个平台,有力地促进了社会先进文化我需要。如我县的合唱协会、老年书画研究会、美术家协会,定期的开展活动,以“唱读讲传”为契机,不断弘扬红色文化和传统文化,大大的繁荣了我县的文化,推动了精神文明建设。

  4.社会组织极大地推动了民主建设

  市场经济确立以来,社会利益主体多元化,不可避免的就会产生摩擦,因此社会组织在党和政府无力顾及或不便干预的领域协调利益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利益的调节过程中,公平正义成为了终极归宿,而“罗伯特议事规则”或者类似于“罗伯特议事规则”的程序成为了人们遵守的程序原则,会员积极参与,实现集体议事、集体决策,在不同的利益主体之间实现平衡。也使民主意识逐渐的渗透在人们的心中,从而不断地实践推广,尤其是在农业行业协会中,使农民真正实现的话语权、知情权和决策权,进而推动了民主政权建设。

  三、社会组织发展的基本经验

  经过多年的积极探索,在原有管理的基础上,提出了“小政府,大服务”的管理模式,做到管理不干涉自治。

  (一)登记监督规范化

  在登记方面:建立了一套全县统一的、规范的、符合我县实际的社会组织管理的行政许可程序和文档。同时,对全县登记管理机关的工作人员和相关负责人进行了业务培训,使社会组织的登记管理工作有章可依,避免了全县登记管理和行政许可档案资料的参差不齐。在监督方面:一方面组织全县登记管理工作人员参加行政执法证的培训,使全市登记管理工作人员的行政执法证的持有率达100%;另一方面加大执法力度,采取打疏结合的原则,依法打击非法社会组织。一是对已在业务主管单位取得许可资格没有在民政部门登记的,坚持以疏导为主,引导登记。二是对完全没有登记许可的,坚决予以取缔。去年来全县共打击取缔违法社会组织1家。

  (二)纽带作用最大化

  社会组织作为与政府、企业并列的第三部门,在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公平,倡导互助友爱,疏缓就业压力,反映公众诉求,推进公益事业,化解社会矛盾,解决贸易纠纷,促进科教兴国等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党和政府联系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不可缺少的力量,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产生了积极作用。在社会组织中,集中了一批优秀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在繁荣文化、发展教育、企业管理、保护生态、推进科技进步、促进体育卫生事业方面奉献聪明才智,建功立业,促进了各项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我县慈善会自XX年成立以来,筹集资金3500万元,救治15万人次,救治资金达3300万元,极大地缓解

  了社会压力,促进了社会和谐;铜梁县水禽联合会自XX年成立以来,不断促进扩大养殖规模,目前蛋禽销售已遍及云贵川渝,每年为农户带来数万元的增收。

  (三)内部管理社会化

  为切实克服社团行政化倾向,转变政府职能,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社会建设与管理中的积极作用,积极推动社会组织体制改革。一是定期召开业务培训。我县涉及社会组织有156个,业务面广、情况多样,政策性强,因此我局定期召开社团秘书长和业务主管单位联系人会议,强化业务培训,去年来共培训300人次。二是积极推动社会组织自我管理。积极引导社会组织在章程的范围内活动,不断激发社会组织的自我管理积极性,推动社会组织管理的自治化,培育独立的社会组织管理机制。全县108个社团组织,全部实现了政企分离和独立管理。三是强化监督。自我管理并不意味着不受登记部门的管理和监督,对违反章程活动的社会团体进行限期整改。XX年,整改社会组织3个,注销社会组织1个。

  四、社会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社会组织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社会团体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构建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铜梁等方面发挥了明显的作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

  1.宣传不够深入,群众参与不广泛。受经济发展滞后、信息传递闭塞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广大市民对社会组织感到陌生,对加入行业协会给自己带来多大的利益认识不清楚,认为社会组织尤其是社团就是政府机构,有的社团作用发挥不够好、行业协会尤其是农业行业协会培育发展缓慢。

  2.办公经费匮乏,活动开展不丰富。由于部分社会组织经费无法保证,开展活动不够广泛、影响力不大,帮助会员解决实际问题不够;有的社会成立后流于形式,没有很好开展活动,没能从根本上为会员服务,仅仅依靠收取会费为主要支撑,缺乏财政收入来源。

  3.政治素养较低,党建工作不全面。通过对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也对社会组织派遣了党建指导员,但效果不佳。目前仍有20家没

  有成立“两新”党组织。对已建立党组织的社会组织,在开展活动上多仅限于考察和交流;在创先争优过程中,资料备档不齐全、不完整,活动开展的不够深入,缺乏针对性的开展。

  4.发展程度不一,组织文化不深厚。我县社会组织发展不平衡,有的社会组织发展极为出色,并建立了自己组织文化,实现了组织文化推动组织管理;有的社会组织发展缓慢,没有形成自己的组织文化,管理上出现了一系列问题;有的社会组织在有声有色的开展活动,并不断为会员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或多渠道的财政收入,有的社会组织还在为自己的生存发愁,缺乏主管单位的绝对支持。

  (二)社会组织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培育发展特色龙头社会组织

  一是加快社会组织改革发展,进一步优化社会组织的布局和结构,建立优胜劣汰机制,积极推进社会组织重组与改造,着力培育发展一批符合我县产业特色,适应市场经济需要的行业协会。二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大力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协会。积极发挥农村专业经济协会在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的作用,不断探索社会组织这只有形的手更好地为政府、为广大会员服务,在农村提高社会组织的知晓率和参与率。

  2.加大对社会组织的监督管理力度

  确保年检率达到100%的基础上,与业务主管单位密切配合,重点检查民间组织按照章程开展活动,遵纪守法等方面的情况。全面实现社会组织动态管理机制,对年检不合格且不按时整改的民间组织一律按照《社会团体登记管理条例》和《民办非企业单位登记管理条例》有关规定,予以撤销。对于工作突出的社会组织通报表扬,以激励先进,鞭策后进,充分调动民间组织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3.积极推动社会组织的自身建设

  定期或不定期对协会秘书长进行培训,增强依法自治水平和处理业务能力,不断强化法治化教育;同时,积极联系组织部,加大对社会组织党建指导员的派遣工作,实现社团团体党组织的全覆盖,提高社会组织的政治素质;建立定期学习制度,建立学习型社会组织,充分发

  挥社会组织在经济社会建设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4.完善和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公益性

  社会组织要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要以章程为核心,建立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落实民主决策和监督机制,坚持非营利性原则,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公众关注特别是弱势群体需要的,必须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动员各方面力量、不同领域组织,参与和从事扶贫济困、救灾防害、敬老扶幼、助孤帮学、社区服务、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诚信面对公众,不断提高公信力,树立良好社会形象。

篇四: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关于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

  标题: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报告

  摘要:

  此次调研主要对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社区基层党组织在一些方面已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仍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需要加强建设和改进。

  一、引言

  社区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基层组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党的组织机构的健全和发挥党在社区工作中的领导作用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亦日趋重要。本次调研旨在了解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实际情况,为改进工作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调研方法

  本次调研采用了问卷调查、实地观察和访谈等方法,对不同地区和类型的社区基层党组织进行了深入了解。

  三、调研结果

  1.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绩:

  (1)党员数量稳步增长,党员素质不断提升。

  (2)活动形式多样化,组织力度加强。

  (3)公民参与程度增加,社区发展更加民主化。

  2.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

  (1)对党员的教育培训不够,党员发挥作用不充分。

  (2)组织活动的内容和形式较为单一,难以吸引更多人参与。

  (3)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联系不紧密,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制有待完善。

  3.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趋势:

  (1)强化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

  (2)推动社区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加强联系。

  (3)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多样性。

  四、建议

  根据以上调研结果,提出以下建议:

  (1)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素质。

  (2)增加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居民参与。

  (3)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建立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机制。

  五、结论

  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形式,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目前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仍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增加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和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其在社区工作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六、分析与讨论

  1.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绩

  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成绩主要体现在党员数量的稳步增长和党员素质的不断提升。通过加强党员发展工作,党组织吸引了更多的人员积极参与,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同时,党组织注重培养党员的思想意识和能力素质,通过开展各类教育培训活动,提高党员的理论水平、政治觉悟和能力素质,使党员能够更好地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另外,社区基层党组织在活动形式和组织力度方面也取得了进展。通过组织各类党建活动,如理论学习、知识竞赛、志愿服务等,丰富了党员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影响力。同时,党组织也加强了对党员的组织管理,建立了完善的组织制度,确保党员的权益得到保障,党组织的权威得到巩固。

  2.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问题

  尽管在一些方面取得了成绩,但是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首先,对于党员的教育培训不够,导致一些党员的理论水平和政治觉悟存在不足。部分党员缺乏系统学习和掌握党的理论知识,对党的政策和方针政策理解不深入,影响了党员在社区工作中的发挥作用。

  其次,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相对单一,难以吸引更多的居民参与。一些党组织在活动中缺乏创新,重复性较高,缺乏吸引力和竞争力,难以激发党员的热情和参与积极性。此外,由于缺乏与居民的有效沟通和互动,社区基层党组织在问题反映和解决问题的机制上仍存在不足。居民反映的问题未能

  得到充分重视和解决,影响了社区基层党组织在居民中的形象和作用。

  3.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发展趋势

  为了进一步推进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高其在社区工作中的影响力和作用,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要加强党员教育培训。通过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党的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增强党员的理论水平和能力素质。同时,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提高党员的实际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其能够更好地服务社区居民。

  其次,要推动社区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建立健全党员联系居民的机制,加强与居民的日常沟通,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及时反馈和解决。通过党组织的引领和组织,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和公共事务管理。

  此外,创新活动形式,增加多样性也是推进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要方向。通过开展主题党日、志愿活动等各项活动,增加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激发党员的热情和居民的参与积极性。同时,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提升活动的覆盖面和传播力,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与发展中来。

  七、建议

  基于以上对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的调研分析,我们提出以

  下建议:

  1.加强党员教育培训,提高党员的素质和能力。建立健全的教育培训体系,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和实践锻炼,提高党员的政治觉悟和工作实效。

  2.增加社区基层党组织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吸引更多居民参与。创新活动形式,开展具有吸引力和参与性的党建活动,如文艺演出、志愿服务、文化体育比赛等,激发党员和居民的热情。

  3.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与社区居民的互动交流,建立反映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良好机制。通过定期的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居民的需求和问题,并及时反馈和解决,提升党组织在社区居民中的形象和作用。

  4.加强党组织与其他社会组织的合作与协作,共同推进社区建设。与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社区志愿者等其他社会组织建立紧密联系,共同协作,共同推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

  八、结论

  社区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基层组织的重要形式,在社区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通过加强党员教育培训、增加活动形式和内容的多样性,以及加强与社区居民的联系和交流,可以进一步推动社区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和发展,提高其在社区工作中的影响力和作用。同时,还需要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引领作用,形成多方共治的合力,共同推动社区的稳定发展。

推荐访问:社会组织党建工作调研报告 党建工作 调研报告 组织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