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一、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严重不足。在大力发展劳务经济的大背景下,农村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随着劳务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农村“不富余”的劳动力也一起转移了,部分留守人员劳动力比较薄弱。“大忙”时节田间劳作是一种劳动密集型的体力活,光靠留守农村的老人、妇女、小孩来承担,肯定是不行的,严重影响“三夏”生产质量和进度。
二是农业生产积极性不高。受市场影响肥料、种子、农药等农资涨幅过快,粮食生产成本增加,与外出打工相比传统农业生产效益较低,农民获利较小,如遇自然灾害那就是“赔本的买卖”,因此农民生产积极性不高,对必备农业生产资料缺乏投入动力,导致大量耕地退化。
三是秸秆焚烧问题依然突出。由于农村大牲畜减少和农村能源利用方式改变(电、沼气)以及运输条件限制,焚烧秸秆现象屡禁不止,极易引发火灾等不安全事故的发生,大量秸秆就地焚烧,严重危害身心健康,威胁交通安全,破坏土壤结构,造成大气环境污染。
四是公路上碾晒小麦现象时有发生。受农户下山进镇政策影响,大量农户迁移至公路沿线居住,居住环境“寸土寸金”,由于没有固定工作,依然以务农为生,加之交通安全意识淡薄和习惯使然,在没有晾晒场所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在公路上碾晒小麦的问题,极易因此发生意外交通事故。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大力引导农户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加强土地流转力度,培养农业种植大户,实现农业生产由分散型向规模型的转变;大力推广新农机具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劳动力效率;加强基层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减少农业生产对自然条件的依赖
-1-
程度。
二是加强农资市场监管。从农资生产企业原料供给、农资运输、货源供给等环节入手,严格控制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过快上涨。坚决打击垄断市场、强买强卖、人为操纵物价的行为;要切实加强对农资市场的监管力度,坚决杜绝假冒伪劣农资流入市场,防止坑农害农事件发生,维护农民的利益;严格落实国家各项农业优惠政策,积极探索保护价格收购农产品、购买农业保险等方式,确保农民务农积极性。
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通过报纸、电视、广播、走村入户、召开会议等多个途径引导教育农民焚烧秸秆带来的危害和使用秸秆还田的正确方法;积极发挥各个农技部门工作职能,大力推行“畜、沼、园”
农业循环经济模式,减少农业投入成本,增加农业生产效益;积极探、引进、推广秸秆饲料、秸秆工业原料、秸秆能源等有效利用技术,从而减少农作物秸秆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
四是大力推广新型农机。要加强宣传教育,让沿线农民充分认识在公路上打场晒粮所带来的危害性,多部门联合加强道路巡查力度,及时纠正并制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现象的发生;要积极争取中、省财政农业机械购臵补贴,加大农作物收割机械,粮食烘干机械等农机具、新技术的推广力度,减少因在公路上打场晒粮而造成的交通事故。
-2-
篇二: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
三夏生产已经开始,上级高度重视,但在农村田间地头并没有出现繁忙火热的场面,究其原因,与农民种小麦减少、机械化普及有很大关系。
一、存在的问题
(一)小麦种植面积逐年减少。据季家铺老党员季树伟粗略统计,现在任丘市农村土地种植小麦的不足50%,种植玉米的能达到80%以上。由于小麦施肥多、灌溉多、易倒伏,收割花费大、不挣钱,同样的钱买粮食吃更合算,导致小麦种植积极性不高。
(二)农村劳动力普遍务工。民营企业较多,这些人实现了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村家庭多是半工半农,每户的主要劳动力,一般有1-2人在打工,在家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地里农活主要是老人在管理,多年来沿用传统的农耕方式。
(三)存在焚烧秸秆现象。小麦收割普遍采用大型收割机,收割后田野留下小麦秸秆,很多家庭尤其是年轻家庭多是用天然气做饭,不烧柴禾,农村“百日攻坚”以来门前院内也不让堆积过多柴禾,因为小麦收割后不实行秸秆还田,直接种玉米,所以有人就把田里的秸秆焚烧。
(四)存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现象。今年由于燕山南道、会战南道施工,两条道路上无法晒粮。但在柿汉路和其它通村路上,存在打场晒粮现象。原因是小块地的小麦,收割机进不去,只能用镰刀割下来,很少有打麦机器,以前村里各队的轧麦场已经消失,就选择在公路上
打场,还有人在公路是打场晒豆子,晒麦秸做肥料等。
二、对策及建议
(一)加强宣传引导。全市制作宣传广播,宣传耕地保护、积极种粮、禁止焚烧秸秆、严禁在公路上打场晒粮的必要性,在各村反复播放。印发宣传单,由中小学生带给家长,并利用板报、橱窗开展宣传,提高村民认识。
(二)加强土地流转。根据传统耕地承包分配统计,很多农民一人大约承包一两亩耕地,采取的也多是传统耕种方式,家庭里耕地少、主要劳动力打工,无法有效利用耕地、发展高效农业。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土地流转迫在眉睫,培育农业种养大户,实行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真正让土地长出“金子”,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三)加大补贴力度。对于粮食直补、粮种补贴,每年各户种植面积不同,不能种与不种一个样,应该实行“多种多补,不种不补”政策,保护种粮农民的积极性。
(四)加大巡查力度。乡村两级加大对秸秆焚烧的管理力度,发现秸秆焚烧立即制止并扣发粮食补贴,每天上报台账。多部门组成联合执法组,制止在公路上打场晒粮行为,进行说服教育。
永丰路办事处
2014-6-6
篇三: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夏期间农业生产工作面临的新问题及对策建议汇编
三夏期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时期,也是农民朋友们忙碌的季节。然而,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三夏期间农业生产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下面将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是气候变化问题。随着全球气候变暖,三夏期间的气温和降雨量可能发生不可预测的变化。这对于农业生产产生了一定的不利影响。因此,我们建议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的趋势,提前做好农作物的防治、排涝和灌溉工作,以减少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不利影响。
其次是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关注度提高,农民需要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管理,确保农产品符合各项标准和市场需求。为此,建议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农药使用方法,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
第三是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问题。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程度相对较低,一些农业生产环节仍然依靠人工劳动。这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农民朋友们的健康也有一定的威胁。因此,建议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益。
最后是农产品销售和流通问题。由于三夏期间农产品产量较大,造成农产品销售和流通压力增大,容易引发价格波动和农民收入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
体系建设,提前制定销售策略,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积极开拓市场,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增加农产品的销售渠道,确保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的顺畅。
总而言之,三夏期间农业生产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和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出台相关政策和标准,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等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三夏期间是农业生产的关键时期,也是农民朋友们忙碌的季节。然而,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背景下,三夏期间农业生产工作面临一些新的问题。下面将进一步提出一些对策建议。
首先,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全球气候变暖导致降雨和温度波动加剧,给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带来一定的不确定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建议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及时掌握天气变化的趋势,提前做好农作物的防治、排涝和灌溉工作。同时,加强科学研究,推广旱作农业技术、节水灌溉技术和抗旱农作物品种,提高农业生产的抗灾能力。
其次,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亟待解决。人们对农产品的质量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一些地方的农产品质量监管仍然不够严格,存在一定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农业技术培训,提高农民的专业知识和技能水平。此外,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农药使用方法,减少农药残留,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性。同时,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监管机制,加强对农产品质量的检
测和监控,严厉打击农产品质量不合格和假冒伪劣行为。
第三,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是制约农业生产效率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农业机械化能够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增加农业生产的效益,但是目前我国农业机械化水平相对较低,机械化设备的产量和质量有待提升。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提高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政府要加大对农机购置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的支持力度,推动农机企业技术创新和产品升级。同时,加强农业机械维修和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对农机使用和维护的技能水平。
最后,农产品销售和流通问题是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之一。在三夏期间,农产品产量较大,容易造成农产品销售和流通压力增大,导致价格波动和农民收入下降。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提前制定销售策略,合理安排生产和销售计划。同时,积极开拓市场,加强对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推广,提高农产品的附加值。此外,促进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设,加强农产品物流和仓储设施建设,提高农产品的运输效率,确保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的顺畅。
总而言之,三夏期间农业生产工作面临的新问题主要包括气候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和农产品销售和流通等方面。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加强气象监测和预报,推广科学种植技术和农药使用方法,加大农业机械化投入,加强农业技术培训,加强农产品市场监测和预警体系建设等措施,以促进农业生产的稳定发展,提高农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篇四: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五篇
【篇1】“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夏”指夏种、夏收和夏管,是农业一年中第一个大忙,对于一年的收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影响“三夏”生产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有:
一是劳动力资源不足。一方面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涉农区域青壮年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留守人员劳动力比较薄弱,无法高强度适应“三夏”期间劳作强度和跟进生产进度。另一方面,部分农业工作专业性较强且需要大型机械操作,存在一定安全隐患,社区及镇街人手有限,不足以指导、监管涉农人员开展“三夏”期间的农业。
二是农机资源不足。进一步提质农业生产,机械化是一个必然选择。目前,由于产业的逐步调整,对农作物耕、种、管、收、储、加工全过程机械作业要求更高,但市面上符合上述要求的农机产品种类较少,价格较高,无法满足普通农业工作者生产需求。
三是资金资源不足。目前,国内金融机构对种植业的资金扶持相当薄弱,就智慧农业而言,其基础设施成本高,一套完整系统约10万左右,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导致农业发展缺乏资金支持。
针对以上困难问题,提出如下意见建议:
一是充分落实各项优惠扶持政策,吸引进城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二是组织专家、志愿者到农村区域指导、协助开展“三夏”期间农业生产工作,保障农业生产;
三是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的同时,积极加大对农业机械新
共
15技术应用、新产品开发等的补贴,鼓励农业机械企业积极创新。
四是积极调整财政支农结构,把财政支农资本的重点放在“三夏”期间农村经济发展迫切需要增加投资的领域。
【篇2】“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根据8月21日李克强总理在重庆考察时强调西部地区要担负起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任的重要批示,按照《青海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立足资源特点和产业基础,着力承接和引进一批精深加工,高端制造业,建设出口商品加工基地。围绕承接产业转移,有序的在西宁市,海东市,格尔木市建立省级对外开放经济合作区,争取建设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要求,海东市着力承接和引进西宁市等地区。
一、海东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进展情况
(一)区位优势。海东市“公铁空”的立体化交通格局和干线公路网体系为提升海东门户枢纽地位提供了有力保障,在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中,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区位交通优势转化为强大的发展动力。2016年我市建成青海曹家堡保税物流中心,该物流中心总占地面积501亩、总投资19亿元、总建筑面积65万平方税物流国际商务区、昆仑国际酒店、保税商品直销中心、陆港口岸服务中心等,为海东市外向型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平台支撑。
(二)产业优势。海东市设立“一区五园”,河湟新区重点发展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商贸物流、文化旅游四大产业;乐都工业园着力打造装备制造、新型建材、房屋制造及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民和
共
15工业园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发展以铝精深加工、镍基合金、镁基合金等为主的新材料产业,着力构建以铝精深加工为主的新材料产业基地;互助绿色产业园以青稞酒酿造、高原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制药、民族文化工艺品、高端装备制造业及新型电子信息为主导产业;化隆巴燕·加合市级经济园打造铝型材加工、高端复合材料等改良型加工制造、高原特色农副产品加工、仓储物流、绿色建材、房地产开发等为特色产业示范基地;循化清真食品(民族用品)产业园规划建设清真食品、民族用品、农畜产品、文化与旅游用品、现代物流与信息产业、小微企业创业园六个功能区。
二、承接产业现状
全市土地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2019年总人口149.32万人,人口密度大,土地面积小,工业环境容量较小,西部地区要担负起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重任还处于探索规划阶段,相关准入条件、政策、标准、指标容量需进一步调查研究。截至目前,全市共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93户,规模以下工业企业434户。规上工业企业主要涉及九大行业,其中:铁合金行业共有企业18户,产能88.8万吨;碳化硅行业共有企业4户,产能11万吨;有色金属行业共有企业5户,其中:电解铝企业有2户,产能51.5万吨;铝加工企业有3户,产能70万吨;建材行业共有企业22户,其中:水泥企业有7户,产能720万吨;玻璃企业有1户,产能360万重量箱;商砼企业有10户,产能402万方;其余4户为砂石、标砖、混凝土构件等建材生产企业;能源行业共有企业19户,其中:供电企业有1户,水力发电企业有
共
157户、光伏发电企业有5户,年发电量约133亿千瓦时;天然气企业有5户,年供气约14亿方;洗煤企业有1户,产能30万吨;化工行业共有5户,主要产品有电极糊、炭素、乳化炸药、磷酸铁锂等;装备制造行业共有企业6户,主要产品有轨枕、波纹钢板、网围栏、下支臂模锻件等;采矿行业共有企业2户,主要产品为砂石、铁精粉、金精粉等;农副产品加工行业共有企业12户,其中:白酒企业有1户,产能5万吨,植物油企业3户,产能21.6万吨,其余8户为牛羊肉、辣酱、饲料等加工企业。
三、海东市承接产业转移工作存在的堵点、难点和问题
(一)依靠海东市减量化无法解决新建项目指标的需求,需要在全省范围内进行总量增减平衡和排污权交易,且企业在排污权交易前需落实减量指标,项目污染物排放指标无法落实,影响项目开工建设。
(二)土地供给制约因素工业项目建设,各县(区)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紧缺,土地占补平衡指标和农转建土地指标落实难度大、建设用地指标紧张,各园区可利用土地资源非常有限。
(三)全市市级财政财力薄弱,对企业、项目扶持力度不大,引进新兴产业企业和项目难。周边地区交通、信息、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步伐加快,制约发展的交通运输、人才集聚、要素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因素得到快速改善,海东的区位优势减弱,招商项目要素配置不足,招商引资工作的竞争压力持续加大。
(四)对内贸易发展质量效益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
共
15比较突出。消费需求与兄弟市州乃至省外其他地区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消费新业态、新模式与基础建设水平、服务保障能力还不相适应。现代流通体系建设相对滞后,全市商贸流通企业仍处于规模小、管理手段落后、经济实力不强、市场竞争力弱的状况,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不强。缺少集购物、餐饮、娱乐、健身等各种功能于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跨区域消费(“两头吸”现象)和网购影响了全市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物流基础设施薄弱,尤其缺乏具有规模的农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及重要物资的储备、保鲜、冷链等设施。
(五)对外贸易结构布局不合理、发展动能转换不合拍,外贸主体少、总量小、品种单一、竞争力弱的现状尚未根本改观。外贸企业培育有待进一步加强,全市现有进出口资质的企业58家,但有业绩仅11家,受中美贸易摩擦影响,全市进出口支柱企业--平安高精铝有限公司向美国等国家的铝板带出口量严重下降。另外,因劳动力、原材料等各项成本上升,国际市场需求减弱以及企业创新能力不足等因素,传统外贸订单量依旧走下坡路,订单碎片化目前仍然是企业的运营方式。
(六)电子商务发展缓慢,专业服务人才缺乏。大量的信息资源无法有效开发,基层电子商务服务人员整体素质不高;农村电子商务基础设施薄弱,平台构建资金来源比较单一,主要依靠企业投入,新的通讯信息技术、信息效据资源库、设备等得不到及时更新和普及。
(七)招商引资工作有待加强。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交流等工
共
15作还处在探索新模式阶段,在谈项目多,签约落地项目不多,重大项目落地也不多。宣传方法单一,信息渠道不广,包装、推介项目的意识不强、针对性不够,招商引商氛围不浓,还需认真研究推动。
四、政策措施建议、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建议省上相关部门在承接并布局新能源、新材料、有色金属精深加工、特色农畜产品精深加工、生物医药、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重大项目方面向海东倾斜,并在重大项目规划、前期工作深度上加大支持力度,促进大项目、好项目在海东落户并建成投产,扩大海东工业经济总量,促进海东产业结构调整。
(二)承接与被承接并举。一是加快优势产业被承接,积极推进拉面、青稞酒、青绣、富硒四大产业发展,充分发挥“高原牌”“河湟硒谷”等品牌优势,融入“一带一路”建设,深入拓展国内国际市场。充分发挥龙头企业引领带头作用,推动形成走出青海、面向国内、走向国际的发展模式;二是因势利导承接产业项目落地生根,根据各园区自身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基础、市场结构、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态势和主体功能区定位以及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实际,科学规划,优化空间布局,深度融合产业集聚模式,培育形成完整产业链。深化青藏高原牦牛产业示范园项目、深圳森光、灿鸿等基础电子材料科技企业产业转移探索,强化无锡市对口帮扶海东协作关系,承接无锡工业园区产业项目。
(三)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一是在承接产业准入条件、配套政策、相关标准、指标容量等方面适当倾斜,充分发挥财政、税收、项
共
15目建设等方面的优惠政策措施,统筹推进水、电、气等生产要素直接交易,强化要素保障;二是严格执行清理规范涉企收费政策,全面落实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篇3】“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2020年全县目标任务完成水稻种植7.5万亩、高粱2.5万亩、薏仁米6万亩、蔬菜14万亩,养殖畜类22万头、禽类10000万羽,全面做好“夏收、夏种、夏管”工作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环节,我局立足工作实际,抢抓水稻、高粱、薏仁米、蔬菜等的种植和畜牧业的养殖,为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奠定坚实基础。
一、面临的困难问题:
一是农村劳动力不足。农村青壮年劳动力普遍外出务工,在家的多半是老人、妇女和孩子,大部分留守人员劳动力比较薄弱,地里的农活都是老人、妇女在管理,而且沿用的是传统的农耕方式,机械化水平低,无法有效利用耕地发展高效农业,无法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以者相镇旗上村为例,耕地面积3990亩,农村总人口5292人,劳动力人口2016人,外出务工1207人,留守老人、妇女1700余人,从事农业劳动生产劳动力2300余人(其中,青壮年劳动力600余人,留守老人和妇女1700余人)。
二是农户对粮食生产积极性不够高。粮食生产与外出务工相比,粮食生产效益较低,农户获利较少,并且受市场影响,农资价格上涨,粮食生产成本持续上升。以鲁贡镇者冗村为例,主要以黄豆花生等种
共
15植为主,每亩收入1050元,肥料投资折算为150元,每亩可赚900元,1人种10亩,一年下来可赚9000元左右;若外出广东中山等沿海城市务工,每月保守的按照基本工资1720元计算,一年务工11个月收入18920元,除去路费等2000元,可赚16920元。据者冗村部分务工人员介绍,平均每月工资在3000元左右,务工10个月下来也有个30000元的毛收入,比在家里务工强得多。相比下来,农户对粮食生产的积极性大大降低。
三是粮食生产设施薄弱。地块零星,基础设施较落后,机械化种植普及率低;基地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抗自然灾害能力较弱,遇干旱、洪涝灾害等极端天气容易成灾。据农机补贴办理人员反馈,我县每年申报农机具补贴人员在350台左右,根本达不到机械化要求。据悉,贞丰县每年都不同程度遭受干旱、洪涝等灾害。2018年,小屯、长田、鲁贡等6个乡镇洪涝受灾面积1.27万亩,成灾面积0.03万亩,绝收面积0.02万亩,造成经济损失300余万元;2019年,珉谷、挽澜等5个乡镇洪涝受灾面积0.43,成灾面积0.02万亩,绝收面积0.02万亩,造成经济损失170余万元。
四是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抵抗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近年来,全县注册农业企业生产经营主体近500余家,目前在实际经营的不足100家。经营者缺乏有效、及时的信息支撑,出现了蔬菜品种结构性趋同,蔬菜生产的现代化水平较低,多为粗放型的经营,规模化商品化蔬菜基地面积比重较小。全县蔬菜基地不足10个,大部分为农户自产自食结余自销,优质品牌、特色的蔬菜品种比较缺乏。
共
15五是高温高湿等恶劣气候适宜各种病源微生物繁殖、生长,致使疫病发生、流行的风险升高,加上洪水灾害极易造成多种动物传染病、寄生虫病流行。如: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牛羊炭疽病、耕牛血吸虫病、猪丹毒、肺疫、链球菌病、鸡法氏囊病、球虫病、以及中毒病、胃肠道传染病等疫病容易发生和蔓延,这些疫病一但发生和蔓延,将会给养殖业带来致命的打击,对食品安全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人体健康构成很大威胁。在今年全县生猪补栏任务较重的情况下,还加大了非洲猪瘟等高传染性疫病的防控难度。部分乡(镇、街道)工作重心放在了脱贫攻坚和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上,存在对动物疫病防控重视不够的问题,部分乡镇仅有1名兽医技术干部,还被抽去干其他工作,在抓疫病防控上没有技术支撑;还有频繁调运也给防控工作增加了难度。
二、对策及建议:
一是加强土地流转力度。充分村社合一或以村为单位将不愿种、不想种、没有能力和劳力种的农户手中将土地流转,转包给有实力的大户去经营,打造农业生产规模化、特色化,切实解决劳动力不足,农户生产积极性不高问题,实现土地效益最大化。
二是转变农业生产方式。引进大户或有实力的企业等到我县发展农业产业,利用他们的科学新技术和生产方式示范带动当地农民发展高效、生态农业,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依托他们的技术团队和力量培育大户和致富能手;加强农资市场执法,加大打击制假售假、哄抬物价等违法犯罪力度,稳定农资价格,保证农资质量,保障农户种粮
共
15积极性。
三是加强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整合涉农资金,向农田水利建设方面倾斜,列支专款,用于农田水利等设施建设,结合项目建设,打造高标准农田建设规模,有效推广新农机具应用,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高产、高效的现代农业,有效解决生产设施薄弱问题,确保粮食丰收。
四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进有实力、善经营、留得下的企业,共谋贞丰产业长远大计,并努力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解决农业产业经营主体实力不强等问题。
五是加强财政资金支持和政策扶持。严格落实耕地保护补贴政策,稳定农民基本收益,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划拨专项资金,用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完善以机耕道、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坝区标准,为经营主体提供高标准的生产基地;创新政策性农业保险、农调扶贫险,做好产业抵御自然灾害、价格波动的保险屏障。最大限度减小在产业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干旱、冰雹、水灾、雪灾以及病虫害等不可预测的自然灾害给群众带来的损失。
六是加强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意识;加强基层兽医体系的机构设置,加大兽医技术干部队伍的建设力度,合理调配编内人员;加强检疫监督,防止疫情传入;加强业务培训,做好技术指导;按照职能职责,抓好常发病预防治疗。一要抓好禽流感、口蹄疫、猪瘟、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牛羊炭疽等病免疫;二要抓好场地清理,切实做好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三要加强环境消毒,全面做好
共
15消毒灭源工作;四要加强疫情监测,紧急开展疫病综合防治。
【篇4】“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2007年以来,国家对加工贸易政策做出重大调整,我市紧紧抓住这一历史机遇,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如何优化经济环境,仍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
一、优化环境对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作用
首先,优化环境是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重要基础。经济发展环境是一个地区思想解放程度、市场发育程度和政府执政水平的具体体现。市场经济是开放经济,从某种意义上就是“环境经济”,哪里的经济环境好,哪里的经济就会充满活力,就能吸引更多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生产要素。发展环境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和决定一个城市、一个地区的发展前景和发展后劲。加快推进承接产业转移,就必须把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放在首位,做到以环境促开放、以环境促承接、以环境促发展。
其次,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是推动承接产业转移的客观需要。去年9月,市委张硕辅书记在中共XX市第四次党代会上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将XX建设成为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五年内引进外资36亿美元,引进内资1200亿元,承接对接全方位推进,成为全省对外开放排头兵、产业承接样板区、对接东盟桥头堡。按照这一奋斗目标,今后五年,承接产业转移将作为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推手。要实现第四次党代会的既定目标,就必须将优化经济环境摆在党委、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和措施,全力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共
15共
15四是服务能力有待提高。个别部门存在重承诺、轻兑现,喊得多、干得少,上热下冷现象,服务态度呈“金字塔”型(即领导重视、小鬼难缠)。有的单位工作人员把“限时办结制”的最高时限当作最低时限来执行,限时办结不能提速。有些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言行粗鲁,态度冷、横、硬、冲。
三、在推进承接产业转移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建议
发展环境是一个城市的核心竞争力,优化XX经济发展环境,推进XX承接产业转移,着重要营造好四个“环境”。
一要营造健全有力的组织环境。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纪检监察机关和优化办组织协调、部门各负其责、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的优化经济环境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要强化主体责任,切实落实优化经济环境工作行政首长责任制。各级各部门要层层签订责任状,每项工作、每个环节都要有明确任务、具体要求,确保落到实处。
二要营造宽松灵活的政策环境。进一步加大政策的研究和创新力度,用足用活国家和省里给予的各类优惠政策。借鉴广东和周边地区的好做法,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出台财政扶持、规费减免、金融支持、要素保障、“飞地工业”等方面的具体扶持政策,打造最具有竞争力、最具有吸引力的“投资洼地”,真正适应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
三要营造优质高效的政务环境。进一步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确保在上一年的基础上对现有行政审批项目削减20%以上。按照“一门受理、并联审批、封闭运行、限时办结”的要求,把与承接产业转
共
15移密切相关的行政审批部门,全部纳入政务服务中心,实行“一站式”审批、“全程代办制”服务。对产业承接园区实行封闭式管理,未经园区管委会同意,任何部门、任何个人都不得擅自进入园区检查。
四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进一步明确监督重点,创新监督方式,充分发挥各级政府行政效能投诉中心的作用,突出一线暗访和随机抽查,主动挖掘线索,查找经济环境和效能建设工作中的深层次问题,做到重拳出击不手软、彻查到底不姑息、追责到位不袒护、公开曝光不留情,达到查处一案、教育一片、规范一方的效果。要完善测评方法,建立测评库,深入开展“满意不满意”测评活动。要加强政府绩效考核,充实、完善具体指标体系,提高优化经济环境和机关效能建设工作在绩效评估中的分值,形成优环境、提效能、促落实的强大合力。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切实增强外来投资者的安全感。
【篇5】“三夏”期间农业生产面临的困难问题及对策建议
“三夏”(夏收、夏种、夏管)大忙时节就要来到,家住那楼镇屯了村脱贫户,年近七旬的黄永革有点烦,往年家里主要劳动力的儿子,疫情好转后,到广东打工,今年几亩早稻的收割和晚稻种植,不知咋办,黄永革这几天一直闷闷不乐。
黄永革的苦闷,不是个别。在我国不少农村,三夏期间农业生产也面临着各种困难,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劳动力不足,三夏又是高温多雨季节,稻谷、玉米、花生等作物收晒不及时,容易腐烂造成损失。
共
15建议加大惠农政策力度,农户购买农机给予更多的财政补贴,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工作效率,更好的为缺少劳动力农户服务。同时村委可组织引导劳动力互帮互助,加快夏收进度,提高夏种的种植效益,遇到易旱易涝的天气,及时做好灌溉和排水。城区和乡镇可组织农业技术员深入田间地头,给农户们进行专业技术指导,提高作物管理水平。那楼镇屯了村贫困户黄厉才说:“经过指导,我才知道种植作物需要这么精细技术,才能提高产量,增加收入”。
共
15
篇五: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关于县当前夏收夏种情况调研报告
为切实做好今年夏收夏种工作,更好服务“三农”,XX县农机局立足本职,周密部署、依法履职,统筹调度、强化服务,充分展示了农业机械在“三夏”生产中的主力军作用。今年XX县小麦种植面积约9万亩,适宜机械收获的面积机收率达98%。
一、当前夏收夏种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农机作业成本高。据亿霖、民乐、大红鹰等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由于XX县是山区县,山区丘陵多、地块小,无法连片作业,机械作业难度加大;而且农机作业油料价格高,人工工时、机械维修费用高。今年XX县小麦机收价格为每亩100元左右,与周边县区机收价格相比,每亩普遍高出20—30元,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引起,一方面主要是受地块影响;另一方面柴油价格高(例如:一台中小型小麦联合收割机作业每亩需用柴油5公升左右,每天可收割小麦40—50亩,燃油成本在200—250公升左右,按柴油每公升比以前高0.8元的价格计,每天多支出160—200元);再一方面人工费高,一台小麦联合收获机械的作业机手每天人工费300元。作业成本的增加,合作社、农机大户等农机作业人员只有提高作业费,这样也就增加了种粮农民的生产成本。
二是作业难度较周边县区大。XX县是山区县,丘陵山地多,地块小、布局分散,多以一家一户的分散种植模式为主,地块与地块之间农作物混杂套种,作业场地不集中,无法连片作业。大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械无法作业,只适用中小型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作业机械转场频繁,机械利用率低。
三是作业需求量大,小麦联合收获机械保有量少。由于XX县是山区县,大型机械保有量少,特别是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增加不多;而且“三夏”麦收抢抓农时、时间紧,农民需求剧增;再是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多,农村劳动力急剧缺乏。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已经成为全县农民群众“三夏”麦收的依赖。但“省功、省时、省力”的机械化联合收获机保有量太少,目前,全县拥有小麦联合收获机械在200多台。
四是农机安全生产形势严峻。“三夏”生产期间,农事活动和农机生产作业活动增多,各种农业机械不论技术状态如何一般都投入生产一线,带来了极大的安全生产隐患;再是天气炎热、时间紧、农活多,农机作业人员的注意力不集中,极容易出现问题、发生农机安全事故。
五是当前天气连续干旱,影响了夏种进度。
二、建议和对策
一是尽管今年对“三夏”作业的小麦联合收割机保质保量优先加油,并对所使用的燃油进行了适当补贴(每公升0.2元),但对作业成本的改变起不到明显作用。
二是积极争取更多的国家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继续加大对联合收割机的补贴力度,引导农民购买农机后加入农机专业合作社,通过农机专业合作社组织开展专项作业服务,既提高作业效率,又便于调度管理。今年,通过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全县新增联合收割机15台。
三是提高农机服务和机械作业水平。一方面充分发挥农业机械的作用,大力组织机械作业,根据生产进度,及时调度农机具,提高农机作业效率,确保作业质量,促进“三夏”生产顺利开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大户的带动作用,积极组织农机专业合作社开展跨区机耕、机播等作业,进一步拓展服务领域,提高农机具的使用水平和效益。
四是抓好农机安全生产监管。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农机化站等媒体进行农机安全生产宣传,以平安农机示范村、平安农机示范乡镇为平台,深入乡村、农户、田间地头宣传安全法规和农机安全常识,努力提高广大机手的安全意识和遵守农机安全法规的自觉性;农机监理站积极与公安交警部门密切配合组织开展农机安全集中整治活动,及时纠正违法行为,杜绝农机安全事故发生。
五是积极引导农民群众进行抗旱,加快夏种进度。
XX区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处于云贵高原东部边缘到湘西丘陵的过渡地带,地势由西向东倾斜。本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但气候垂直变化较明显,又具有多种类型的小气候环境,平均气温在14-18℃,≥10℃积温为4500-5500℃,热量比较丰富,雨热同季,具有夏热春凉的气候特点,年降雨量110-1400。全区总人口370万,农民人均纯收入49元,土地总面积178.3万公顷,耕地面积18万公顷,人均耕地较少,但占地面积多,土地开发潜力大,工业不发达,农业比重大;财政收入,低贫困面广,是经济不发达地的边远山区。
1、水果生产现状
1.1发展历程
我区地势高差悬殊,具有多种小气候类型,果树种类多样,主要水果有柑桔(含柚)、梨、桃、李、猕猴桃、柿、枇杷、枣、葡萄等。1978年以前主要是农民房前屋后零星分散种植,品种落后,产量低,商品率不高。改革开放以来,全区水果生产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八十年代主要发展无核蜜桔,九十年代随着市场变化,各级政府和部门逐渐进行水果结构调整,根据山区立体气候的特点,重点发展柚类、橙类、碰柑、梨、梨、桃、李、猕猴桃等,果树种类的比例逐渐趋于合理,并加大资金投入力度,使水果生产逐步走上规范化,良种化,商品化的道路。
1.2面积和产量
据2000年统计,全区水果面积达8200公顷,水果总产量2870万公斤,分别比八十年代初的633.1公顷和486.4万公斤增长.9倍和5.9倍。果树中以碰桔类和梨所占比重最大,其中,柑桔类(含柚)面积3800公顷,年产量1620万公斤,品种主要有无核蜜桔中的宫川、尾张、兴津,碰柑中的8304、8306,甜橙中的锦橙、脐橙,柚中的沙田柚,本地良种柚等;梨类面积1720公顷,年产量630万公斤,品种主要有黄花梨、金秋梨、湘南、苍溪雪梨、本地梨等。我区水果的平均单产都很低,平均每公顷不及全国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
2、制约水果生产发展的因素
2.1缺乏统一规划,发展混乱,未形成商品生产基地。
我区参予水果开发
的部门较多,由于缺乏统一规划,盲目引种盲目布局现象突出,品种多而混杂,品种布局不合理,连片种植少难以形成规模,没有拳头产品,缺乏竞争力。
2.2科技推广队伍力量薄弱,农民缺乏技术。
全区果树专业科技人员只有60余人,人员严重紧缺,知识更新缓慢,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滞后,加上科技推广经费严重不足,果农得不到有效培训。水果生产科技含量低,果园管理粗放,单产水平低,果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严重阻碍我区水果的发展。
2.3经济基础差,生产投入严重不足。
我区大多数农户仍处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农民的经济收入低,积累少,资金紧缺,经济收入仅能解决温饱问题,自我扩大再生产的能力弱,水果生产的投入普遍不足,低投入,低产出,低效益
是造成水果发展速度慢,生产水平低的重要因素。
2.4交通闭塞,信息不灵。
虽然湘黔铁路从我区通过,县与县之间有公路相连,但许多乡镇公路等级差,坡陡、弯急、路面差,水果的运输很不便利。而且我区农村通信不发达,农民与外界联系少,市场信息不灵,影响了产品结构的及时调整。
2.5产业化程度低,产前、产中、产后服务跟不上。
全区水果生产有一定规模,但由于各方面的积极性没有调动起来,没有形成完善的配套服务体系,产业化程度低,生产与市场难于有效衔接,产品积压,果农卖果难的问题比较突出,影响果农种果积极性。
3、发展对策及措施
目前全国水果生产趋于相对供大于求,低劣水果出现卖难,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如何促进我区水果生产的发展,笔者认为应该以科技为核心,市场为导向,产业化为手段,发展优质水果,特色水果。
3.1搞好区域规划,发展名、特、优水果基地。
我区地形复杂,气候类型多样,在生产上必须做到统筹规划,科学布局。根据我区的自然条件可分为几个区域,①乌江低热河谷柚类、甜橙类为主的常绿果树种植区,包含沿河、德江、思南、印江等县海拔在500以下的区域,该区域热量丰富,冻害轻;②梵净山以东低热河谷地区宽皮柑桔、柚类为主的常绿果树种植区,包含铜仁、玉屏、江口、松桃、万山等县,海拔在400以下的区域,该区域热量轻丰富,冻害较轻;③全区海拔600-1000的桃、李、梨等落
叶果树种植区,该区域气候温凉,光照条件较好;④城郊附近及主要公路沿线的多种小水果种植区,以生产周年四季供应的鲜果,丰富本地市场的花色品种。在各个适宜地区,选择土地条件良好,交通便利的地方,适当集中连片建设一定规模的商品基地。
3.2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优良品种,集中发展形成拳头产品。
农业部门近十年来从国内外引种,筛选出一批适合我区栽培的有市场前景的优良品种,柚类有文旦柚、棺溪蜜柚;碰柑有8304、8306、太田碰柑、黔阳无核碰柑等;温州蜜柑有市文、兴津、宫本等早熟品种;橙类有纽荷尔、脐橙4号等;梨子有黄花、金秋、湘南等;杨梅有荸荠、东魁、丁岙等;桃子有燕红、源东白桃、岗山早生等;李子有美国黑李系列、本地沿河空心李;猕猴桃有米良一号、魁蜜、红阳猕猴桃等。今后应相对集中,减少品种,选用良种,规模种植,逐渐形成品牌。同时,加大新品种的引进工作,为品种更新换代打下坚实基础。
3.3加强苗木管理,建立良种苗木繁育体系。
良种良苗是搞好水果生产的基本保证。目前全区水果生产存在的品种混杂,苗木质量低劣,适龄果树不结果,检疫性病虫害蔓延等问题,很大程度是因为苗木管理失控所致,必须制定果树种苗管理办法,建立苗木生产和采购监督机构,要坚决取缔不具备条件,擅自育苗的单位和个人,防止苗木滥育、滥调、滥销,保证品种纯正和苗木质量。同时,要在地、县两级建立无病毒良种母本园,采穗圃和苗圃,培育无病毒苗木,实现无病毒栽培。
3.4采取综合措施,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和品质。
全区水果生产普遍存在单产低,品质差的问题,主要是园地选择不当,建园质量差,品种落后,管理粗放(甚至不管),科技应用水平不高等因素,应通过采用优良品种,广泛推广科学技术,加强综合管理等措施来提高单产,改善品种。具体技术措施:一是推广低产果园改造技术来提高增产潜力;二是推广果园种植绿肥,增加有机肥含量,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和果园环境;三是推广科学的整形修剪技术,培养丰产树形;四是推广保花保果和疏花疏果技术,克服大小年现象,提高果实均匀度;五是推广果树套袋技术,改善果实外观品质;六
是推广科学肥水管理和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七是推广适时采收和分批采收措施。
3.5加强产后管理,扩大加工,确保丰产丰收。
采后处理,如选果、洗果、消毒、分级、包装、贮藏、加工、运输等是我区水果生产的薄弱环节,要加强这方面的工作,把产后处理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要积极建设多种类型的贮藏保鲜库,解决果品集中上市的矛盾,在加工上要积极改造和扶持现有加工企业,提高加工能力,根据市场需求,做到加工产品多样化,提高加工效益,水果贮藏和加工的发展状大,能有效延长水果生产的产业链,促进产品升级增值,解决果农后顾之忧,确保丰产丰收。
3.6加强宏观调控,实现产业化发展。
我区的水果开发必须根据市场的需求进行宏观调控,无计划的各自为阵的盲目开发必然造成巨大损失,各县应因地制宜地作出短、中、长期开发规划,有序发展。水果生产必须实行产业化发展,建立一个完善的管理服务体系,积极培育各种龙头组织和龙头企业,带动千家万户发展生产,实行“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使广大农户能与市场有效连接,提高市场竞争能力和适应能力。
3.7加强和完善科技队伍,广泛开展技术培训。
水果生产要获得较高的经济效益,科学技术的广泛应用是关键,地、县、乡都要建立一支强有力的专业科技推广队伍,水果生产重点乡、村要建立专业技术协会,培养大量的农民技术员,形成完整的推广络,对农技人员和果农要经常性、针对性的开展技术培训,加快知识更新,广泛推广科学技术,提高管理水平,增强开发能力。
3.8建立批发市场,搞活流通,积极开拓市场。
批发市场是搞活流通,促进销售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区目前应在梵净山以东和以西分别建立一个中心专业批发市场,在水果生产集中乡镇建立产地批发市场,形成完善的市场体系,积极鼓励多种成分参与市场流通,培养营销队伍,要建立市场信息服务络,随时掌握市场动态,提供市场信息,指导农民生产。
XX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XX市中部,耕地面积76万亩,系黄河冲积平原,属暖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秋凉春燥,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经过
多年的发展,XX县蔬菜大棚建设已具一定规模。目前XX县蔬菜大棚面积达到11.8万亩,联栋温室40个,占地面积2000亩,日光温室2.6万个,占地面积5.2万亩,中小拱棚3.2万个,占地面积6.4万亩。
一、XX县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情况。
在科技化和机械化日益普及的今天,蔬菜大棚的建设也应该向标准化和机械化发展。目前,XX县蔬菜大棚装备电动卷帘机10000套、微耕机械10台、微滴管设备200套、杀虫灯500套、微喷带13922米、保温被10000套、喷药(粉)机10台。
1、大棚草帘卷放机械化发展情况。日光温室大棚的草帘卷放是冬季温室蔬菜生产的日常作业,正常天气情况下,冬季温室的草帘每天要卷、放一次。经过XX县农机局的示范推广,目前,全县日光温室大棚电动卷帘机使用率达到30%。机械卷放草帘不仅缩短了作业时间,而且能够做到适时卷放,每天延长光照
1.5个小时,室内积温和光照相应增加,在同等条件下,蔬菜提前上市,蔬菜的产量和品质均有提高,还有效减轻劳动强度,深受广大农民群众欢迎。
2、土地耕整机械化发展情况。目前,XX县蔬菜大棚内土地耕翻、旋耕、起垄、开沟等各项作业逐步由田园管理机、微耕机等机具来完成,蔬菜大棚土地耕翻机械化水平已达80%以上。一个面积为1.2亩的温室,要进行翻地、碎土、整平等作业,需要4个劳动力花费1天时间才能完成。而使用田园管理机等机械只需1小时左右即可完成。三口之家原来种植一个温室大棚还忙不过来,现在种植2~3个温室大棚都较为轻松,每户农民年纯收入也由过去的2~3万多元,增加到现在的4~9万元。
3、蔬菜大棚节水灌溉发展情况。目前,XX县蔬菜大棚节水灌溉主要是微喷带、微滴灌,年节水灌溉面积5000亩。日光温室内作物的灌溉不同于大田农作物的灌溉,如果进行传统的大水漫灌,不仅是水源浪费,还容易造成地温下降快、温室内空间湿度高,农作物容易发生病。而节水灌溉技术既能节水45%,又能减轻农作物病害的发生,减少农药的使用30%左右。
二、主要措施、做法、经验。
1、进行多渠道全方位宣传。利用定陶电视、手机短语、广播村村通、农村宣传栏等多种形式,采取发放明白纸、出动宣传车,多层次、全方位展示大棚蔬菜生产机械设备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扩大影响,提高广大蔬菜大棚种植户实施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积极性。
2、科学制定蔬菜大棚和农业机械化发展规划。科学推广,因地制宜,结合全县实际,科学制定农机推广规划,引导农民购置先进适用、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的农机具的同时,做好蔬菜大棚机械引进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大力推广电动卷帘机、滴灌、微喷机械化技术。
3、充分发挥农机专业合作社的作用,积极推进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提升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程度和服务水平。
4、积极组织技术人员联合农机生产企业、农机经销商等,举办培训班,搞好技术培训与售后服务,根据天气变化情况,适时组织科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对蔬菜大棚生产给以技术指导。使农民懂调试、懂保养、懂维修、会使用,确保机械发挥应有的作用。
5、强化蔬菜大棚生产全程管理。认真做好各项防范准备工作,采取有力措施,确保蔬菜大棚生产安全。XX县农机安全监理所农机执法人员配合公安交巡警、安监执法大队、交通运管所等部门深入农业生产第一线,加强对动态蔬菜大棚装备的监管,对每一台在用的设备逐台排查,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农业机械发出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明确蔬菜大棚装备使用者为第一责任人,确保督促整改到位,隐患及时消除,保障安全生产。
6、政策推动。在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过程中,注重统筹好相关设施和机具的发展,安排资金专门侧重于补贴发展电动卷帘机、微耕机、微滴灌微喷带等棚内设施设备。
7、建立示范基地,实施辐射带动。依托杜堂镇中远蔬菜合作社,建立了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引进推广各类新机具,通过机具选型、技术路线探索和技术规范制定,发挥了较好的辐射带动作用。在蔬菜大棚示范基地组织召开蔬菜大棚机械化现场会、演示会、观摩会,印发宣传资料,展示蔬菜大棚及机械设备的优越性和先进性,扩大了影响,宣传了社会,带动了农民,达到了实验机具、完
善技术、形成规范、总结经验、探索路子、辐射带动、促进发展的目的。目前,杜堂镇中远蔬菜合作社蔬菜大棚示范基地大棚电动卷帘机使用率100%,大棚土地耕翻机械化水平100%,率先推广了节水灌溉技术、保温被等蔬菜大棚先进技术。
三、存在的问题。
1、菜农对机械化作业的认识不足。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影响,总认为机械化作业达不到人工作业的质量,不愿接受。
2、对于购买大棚蔬菜生产机械的机手来说,效益还不突出。据了解,机手购买一台多功能田园管理机的成本为5000元至7000元,其年纯收入在3000元左右,投入产出比是合理的,但其绝对收入与其他行当相比还不算高,从而影响了机手购机的积极性。
3、蔬菜大棚机械化科技含量低。蔬菜大棚是一项高投入、高产出的产业,目前全县各类温室大棚,大部分棚室规模较小、结构简单,钢架结构大棚很少,抵御风险能力差。机械化程度仅仅是普及了电动卷帘机,管理环节机械化程度较低,有些甚至还是空白。
4、蔬菜大棚设施不合理。当前,大多数蔬菜大棚两端结构均为固定结构,仅有供菜农出入的小门,大型设备难以进入。即便设备勉强进入棚内,但受空间限制,掉头作业难度大,辅助作业时间长,作业效率也很低,并且大棚两端留有作业死角。
5、一家一户的蔬菜大棚户自购蔬菜生产机械使用率底。由于菜农自购的多功能田园管理机的使用率太低,投资成本相对较高,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了菜农的购机积极性。
四、建议
1、加强蔬菜大棚农机手的技术培训。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是农业高科技的产物,而我们现有的农机手,基本上都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学习,这就造成了蔬菜大棚农机手对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不了解,更不用说熟练操作。因此可以通过举办阳光工程蔬菜大棚专题培训班的形式来提高农机手使用、操作
和维修的技术水平,保证作业质量,加快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应用。
2、农村土地流转,应优先照顾蔬菜大棚用地,并且要形成规模,集约经营,以推动全县蔬菜大棚机械化快速发展。
3、改善蔬菜大棚设施条件,适应机械化作业要求。新建蔬菜大棚要设计合理,以便于推广机械化作业。新建大棚要取消室内立柱,采用钢架结构,增加大棚内的面积和高度,合理利用土地资源,为机械化作业提供便利条件。
4、大力推广先进适应的小型农机具。选择适应大棚内作业的尤其是管理环节的农机具,加大推广力度。同时要求大棚机械生产厂家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做好售后服务。
5、制定优惠政策,加大扶持力度。政府应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对大棚蔬菜生产机械化设备的扶持力度,积极争取各种蔬菜大棚机械化生产机具进入政府补贴目录,加大对农户购买装备机具的补贴力度;围绕蔬菜大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环节,汇集社会资金,为农户提供小额贷款等多种形式,扶持蔬菜大棚机械化的发展。
6、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对大棚机械的购买力。地方政府部门要积极扩建蔬菜批发市场,建立蔬菜运销绿色通道,让农民种植的蔬菜能及时销出去;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和先进技术,提高蔬菜的产量和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大力发展乡镇企业和第三产业,让剩余劳动力有用武之地。
推荐访问:三夏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对策 建议 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