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税源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4-12-3113:41来源:安阳日报
我有话说
新形势下,随着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变化,税源结构呈现多元化、复杂化的特征,税源管理难度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传统的税源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很难适应当前的税源管理工作。如何加强新形势下税源管理,已成为我们必须要面对和研究的一个新课题。
长期以来,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着诸多影响和制约税源管理的因素,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税源管理理念滞后。“收好税”已成为不少税源管理人员的主导思想,各级把能否完成税收任务作为衡量各项工作的硬性指标。管理理念滞后直接导致了管理方向偏失、责任淡化,“重管轻理”现象严重。二是税源管理力量薄弱。当前,基层税务机关一线管理人员较少,年龄结构趋于老化,业务水平参差不齐,适应目前税收征管形势的工作能力和税收执法水平不高。三是税源监控不到位。税务机关所了解和掌握的情况大多是从纳税人申报资料中所获得的静态税源资料,是对纳税人经营活动情况事后的评析,缺乏前瞻性和预见性信息资料。对纳税人经营活动的信息事前、事中动态监督不够。四是税源管理手段落后。近年,尽管各级税务机关不断加大了信息管税力度,但没有形成管理与监控的规范化、标准化,结果是“重点税源管不了,普通税源管不住”,直接影响税源管理的质量和效率。
针对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一是以实现专业化、精细化管理为目标,创新税源管理理念。要切实转变“重收入轻管理、重形式轻实质”的观念,坚持组织收入与税源管理、基础建设并重的管
理理念。二是配齐配强税收管理员队伍,激发他们干事创业的活力。应按照税源管理的需要,加强对税收管理员知识更新和技能培训的力度,规范工作流程,明确税收管理员职责,完善奖励机制,严格绩效考核,激发一线管理人员的干事创业活力。三是创新税源监控方法,实现税源管理全方位监控。要从纳税户税务登记开始,全过程进行监控,建立按行业、分类型、定参数的税源监控指标分析体系。四是以纳税评估为抓手,创新税源管理模式。要积极探索建立纳税评估管理平台,对纳税人纳税申报的真实性、准确性进行分析评估,促进完善税收政策、改进税收征管的工作机制。五是以部门配合为支撑点,形成税源管理合力。一方面是完善与工商、地税等职能部门之间的网络互通,搭建一个统一规范、便捷高效的应用系统平台,促进部门信息资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另一方面,要将税源管理工作作为征收、管理、稽查各部门具有共同责任的工作加以落实,实现征收、管理、评估、稽查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做好税源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真正把税源管住、管好、管出成效。
篇二: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对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问题及对策探析与思考
税源管理是整个税收征管工作的基础和核心,是反映税收征管水平的重要方面,也是落实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的最终落脚点。为进一步抓住税收征管的核心,摸清实际税源底数,不断强化税收专业化管理,现对基层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作以粗浅分析,以助于更好地推进基层税源管理工作。
一、税源管理工作现状
目前,西峰区国税局共管辖纳税人12919户,其中企业纳税人3388户,个体纳税人9531户。按照税种划分,增值税纳税人12836户,其中一般纳税人716户,小规模纳税人12120户。主要分布在能源化工、电力销售、邮政电信、交通运输、成品油经销、酒类制造、农副食品经销、砖瓦建材制造、自来水、批发、零售等行业;企业所得税纳税人2952户,均为居民企业纳税人,主要分布在供热、酒类制造、农副食品经销、砖瓦建材制造、其他加工、零售、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等行业;消费税纳税人40户,主要分布在成品油生产、酒类销售、金银饰品销售等行业。西峰区国税收入主要来源于能源化工、烟草、电力等行业,其中原油生产、石油化工、油田三产及油田劳务企业缴纳税收占总收入的90.19%,烟草和电力企业缴纳税收占5.26%,其它企业及个体税收占4.55%。全区年纳税在100万元以上的企业40户,年纳税500万元以上的企业5户。近年来,全面推行了“重点税源重点管、一般税源行业管、小型税源属地管”点线面立体式专业化税源管理模式,税源专业化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税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和不足。
(一)税源管理不精。对办证户和新开业户的管理不平衡,在日常工作中重视办证户管理、轻视新开业户管理,导致一些纳税户开业后长期不办证,造成税源流失。日常工作中重视起征点以上纳税人管理、轻视起征点以下纳税人管理,户籍巡查不够,税源变动情况不明,造成不应有的漏征漏管等问题。重视单个税源情况掌握、轻视整体税源的综合分析,“一户式”管理不到位,信息利用率不高,导致发生对纳税人的纳税
信息资料掌握不及时,对税源的变动情况掌握不全面的问题。
(二)下户巡查不勤。税收管理员主要忙于事务性管理,应付填表、报表、统计等日常性工作,没有足够时间对纳税人实施实地管理,由于管户人员紧缺,管户较多,并且大多不在管户所在地办公,导致征管监控不力,管户流于形式,管事不能到位,对个体纳税户定税不准,对纳税户做假账、做两本账以及零申报、少申报等异常现象不能及时发现和处理。对纳税人管理乏力,致使税源管理力度削弱,导致税源不清、申报不实、责任不明,出现了税源管理断层。今年,在税收征管清查活动中共清理漏征漏管户147户,补征税款5.23万元,罚款0.93万元,完善个体户税收档案489份,调增起征点以上的纳税人36户,增收税款16.98万元。
(三)管理职责不明。随着征、管、查分离和计算机技术的广泛运用,税收管理员的职能发生了变化,由“管户”为主逐渐过渡到以“管事”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人情税”和“关系税”,有利于税务系统的廉政建设。但是,也出现了“两少一多”现象,税收管理员下户调查研究的少了,对纳税人的经营情况、缴税情况及税收结构进行认真分析的少了,依靠纳税户自行申报来掌握税源、指导征收的多了。因此,造成对辖区内的税源底数不清,户籍不明,大户管不细、小户漏管多,“疏于管理、责任淡化”的问题凸现。
(四)纳税评估不实。从目前实际情况看,税收管理员取得的稽核资料仅包括纳税人纳税申报表及其附报资料、企业财务会计报表,且均为纳税人向税务机关提供。鉴于纳税人会计核算水平和某些主观故意,向税务机关提供不真实、不准确的财报表和纳税申报表等涉税资料,隐匿或少报收入。因此,对其提供有限的纳税资料进行评估,效果并不明显。如在税收专项整治活动中,市局和区局两级共同对汽车销售行业评估风险进行了认真的核查,发现亨佰汽贸公司存在隐瞒销售收入,税负偏低等问题。
(五)部门配合不力。工商、质检、银行、地税等部门没有进行有效的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信息资源利用率低下,有的企业办理了工商营业执照而没有及时办理税务登记证,有的企业注销了税务登记
不及时注销营业执照等。在内部信息传递不畅,征、管、查脱节,造成税源管理不力。只有及时、准确地掌握税源,加强税源监控管理,才能保证税收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加强税源管理的建议
加强基层税源管理按照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突出重点、职责到位的原则,认真落实税源专业化管理各项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税收预测分析、企业纳税评估、税源监控和税务稽查之间协作配合的良性互动机制。
(一)严格落实制度,加强税源基础管理。一要管户管事到位。要结合实际,择优配备企业和个体税收管理员,细化税收管理员的工作规程、岗位职责,制定具体的税收管理员巡查记录制度和量化目标,规范税收管理员的执法行为,形成执法有记录、过程可监控、结果可核查、绩效可管理的良性循环机制,真正做到管户到人,管事到位。二要纳税辅导到位。税收管理员要经常深入企业进行纳税辅导,切实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情况,防止做假账、做两本账以及零申报、少申报等现象的发生。对个体纳税户要加强巡查,除熟悉正常经营户的情况外,还要加强对非正常户、新开业户起征点以下纳税户的管理,防止假注销、假歇业、假失踪、漏征漏管现象的发生。三要分析预测到位。建立税收统计分析与预测制度,制定科学的税收预测和税源走势分析办法,收入核算部门要根据纳税人纳税情况,及时将新增的重点税源和纳税大户纳入收入核算,通过对税收结构和走势的分析,及时掌握税源的变动趋势,为税收的管理决策提供依据。四要部门配合到位。要积极向当地政府主要领导汇报信息比对交换存在的问题,取得政府领导的支持理解,建立健全以政府主抓,国税与工商、地税、质检、房产、银行、公安交管等部门的信息交换机制,定期交换信息,加强税源监控。对内,以征管部门为牵头单位,加强各单位、各科室之间的信息比对,把各科室掌握的信息变成整个税务部门的共同信息资源,提高信息的综合应用水平。同时,要加强与金融部门信息联网,以利于账户查询、冻结存款、扣缴税款、加快代扣代缴、申报划转税款等各项税务管理业务的有效开展。五要管理重点到位。要制定税收管理员日、月、季、年重点工作制度,通过分析、预警、监控、评估、筛选、异常信息处理、台帐、工作总结等模块,解决税收管理员“管什么”、“怎么管”、“管没管”的问题,提高税收管理员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有效地加强税源管理,做到税源清、管户清、入库清,无漏征户、无漏管户、无欠税户,申报全、资料全、档案全。
(二)围绕关键环节,堵塞税收漏洞。一是纳税评估打基础。要充分运用纳税人申报纳税资料、计算机存储的各种信息和第三方信息,综合分析行业总体税收状况和纳税个体纳税情况,探索规律,建立纳税评估指标体系,加大计算机评估力度。并充分运用纳税人申报的财务会计相关信息数据,具体分析企业相关税种纳税情况与其销售收入、实现利润等指标的对应关系,发现问题。结合行业平均利润率和平均税负等评估指标,建立科学、实用的纳税评估模型,确定科学的税负率差异幅度、销售额变动率,分行业实行纳税评估,对于异常情况,税务机关必须密切关注,并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制定解决措施。二是行业管理抓关键。根据纳税评估结果,制定行业税负,加强行业管理,如近期开展对农副产品收购企业、汽车销售行业、混凝土制售行业的整顿,既公平了行业税负,又加强了行业管理。在同一行业纳税人,分户测定纳税人税负值,作为管户人员管理的参考值,如果纳税人的申报税款低于参考值的合理幅度,税收管理员要入户查明原因,写出书面情况报告。同时,税收管理员要经常深入纳税户加强企业生产经营和财务管理的监督,及时了解其生产经营和资金运作情况,切实做到心中有数。三是实地巡查确保障。要针对个体税收起征点上调后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取新对策,扎实抓好户籍管理。实行户籍巡查登记制度,建立巡查登记簿,个体税收管理员要对所管辖的纳税户每月至少巡查1次,每次按要求在巡查登记簿上如实登记,掌握纳税人的生产经营及户籍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定额。对起征点以上的纳税户要从定税、税额调整、申报缴税等方面严格把关,严密监控,严防流失。对达不到起征点的,要办理税务登记,实行动态管理,督促纳税人按要求进行申报,做到免征不免管。
(三)把握税源重点,实现税源精细化管理。一要强化重点监控。对出口退税企业、减免税企业、年纳税额100万元、免税额在100万
元以上的企业、零申报户、负申报户、低税负户、亏损户的生产经营、财务核算、申报纳税、行业税负等指标纳入动态分析,重点监控,堵塞税收漏洞。二要强化实地调查。管理员要定期到纳税人生产经营场所实地了解情况,掌握其产品、原料、库存等生产经营和销售、成本、价格、利润等财务情况,及时取得动态监控数据,找出影响税负变化的主要因素,增强税源管理和组织征收的针对性。三要强化重点稽查。要树立"重点稽查"意识,对一些税收秩序比较混乱、征管基础比较薄弱的行业,有针对性地开展专项税收治理,加大对涉税违法行为的查处和打击力度,对查处的案件特别是典型案件要进行分析解剖,研究发案规律、作案特点和手段,及时发现税收政策和管理上的漏洞,力争做到检查一个行业,规范一个行业的税收秩序。四要开展岗位培训。要按照"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结合岗位专业特点和管理的难易程度,进行CTAIS操作技能、征管业务、财务知识、统计预测分析方面的培训,有针对性地加强税收管理员知识更新,切实提高税收管理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五是要建立健全岗责体系。按照先企业后个体,工作难易程度和税收管理员的能力差异分配任务,做到以能定级,按级定岗,以岗定责,明确职能定位和工作重点,减少日常的应付性事务工作,确保税收管理员有时间、有精力从事税源管理工作。六是要严格考核。征管部门要充分发挥绩效管理的作用,对税收管理员税源管理情况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抽查,定期评估通报每一位税收管理员对税源的管理情况,严格奖惩,对责任意识淡薄,疏于管理的要追究责任,切实做到人人肩上有责任、户户税源有人管。
篇三: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税源管理是税收征管工作的核心。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变化,纳税人数量不断增加,经济成分多元化,经营方式多样化,使征纳双方信息不对称现象日益突出,税收征管的复杂性和工作难度明显增加,给税收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证明,只有牢牢抓住税源管理这个核心,税收收入才能持续稳定增长,才能最大限度实现严密监控税源应收尽收,因此,要始终将税源监控管理置于税收征管工作的突出地位,切实抓紧抓实抓好。
一、当前税源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税法遵从度不高,纳税申报真实性差。近年来,随着税收管理的手段不断创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水平日益提高,征管质量显著提升,但是纳税人税法遵从度并没有随征管质量的提高而同步提升,特别是一些重点税源行业,如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商贸流通、制种等,不按期申报以及申报不实的问题比较普遍。建筑安装、房地产开发和制种企业由于自身特点,存在生产经营的不均衡性,建设、开发及生产周期长,取得收入时间相对集中,建筑企业在工程竣工决算后、房地产开发和制种企业在销售实现后,才集中申报缴纳税款,难以做到按期申报。虽然近年来由于强化管理,不按期申报的现象有所减少,但申报不实的问题仍然普遍存在,大量存在,税收违法问题依然比较突出。
(二)干部业务素质无法完全适应当前税收征管需要。一方面,人才相对缺乏,特别是懂税收、懂财会、会评估、会分析、能查账的复合型人才比较缺乏,虽然全系统干部学历层次普遍较高,但科班出身、真正受过税收专业教育的干部比例很小。另一方面,队伍结构失衡,全市地税系统干部平均年龄42岁,其中40岁以上干部占总人数
60%以上,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队伍活力不够,后劲不足,缺乏昂扬朝气和蓬勃锐气。另外,干部学习动力不足,知识更新速度较慢,部分干部对学习的目的意义缺乏正确认识,功利思想严重,满足于拿文凭考证书,而忽视了学以致用、学用结合,突出表现在全系统计算机等级考试过关人数不断增加,级别不断提高,但计算机实际操作能力差强人意。尽管市县两级近年来不断加大干部培训力度,但培训大多以短期应用型培训为主,综合素质型培训较少,税收管理员在日常税源管理中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跟不上飞速发展的税源管理需要。
(三)过分依赖税收信息化建设和软件系统功能。近年来,随着信息化建设投入加大,信息化管理手段不断改进,快速发展的信息化使大家形成了对信息化系统的过分依赖,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事实上,由于软件开发的相对滞后以及现有软件功能存在缺陷,信息化管理仍无法满足目前税源管理与监控的需求,传统的税源管理手段被信息化管理手段取代,而新的税源管理手段又不尽完善,给基层一线强化税源管理带来诸多不便。有的被动等待信息化发展,寄希望于信息化建设一步到位来解决所有管理问题,有的过分依赖信息化建设,满足于计算机管税。尽管信息化建设有效解决了从税务登记到税款征收的全过程电子化管理,也具备一定的统计分析功能,但尚不能利用现有信息化成果开展深层次的数据评估分析、税源监控预测和税源动态管理,信息化建设仅仅实现了税收业务的电子化,信息化建设成果无法得到更大范围的应用,对税源监控和税收征管的科技支撑作用十分有限。同时,由于对征管资料的收集、整理、保管、移交、利用等工作重视不够,使现有软件系统功能得不到充分发挥,大量的征管数据得不到有效利用。因此,转变税收管理方式并非对过去管理手段的简单放弃,而要结合信息化建设实际和税源变化形势,坚持在继承中创新。
(四)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管理职责发挥不充分。当前,税收管理员承担的程序性、事物性工作居多,税收管理员往往充当着“消防员”的角色,税源管理工作捉襟见肘,能够真正静下心来深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掌握税源动态变化情况的时间并不多,以致对纳税人的信息掌握不全。同时,管理员队伍人数相对固定,年龄逐步老化,而管理的纳税户却在不断增加,随着征管方式的不断改革创新,税收管理员工作重心由单纯的催报催收等一般性工作,逐步拓展到以计算机操作、申报审核、税收分析、纳税评
估、税收检查、税源监控、纳税服务等为主的技术性、综合性工作,这些变化,使相当数量的管理员难以适应。因此,有一定难度的税源管理工作势必就落在了个别业务骨干身上,形成了工作负担不均衡,加之基层考核多注重内部收入目标、执法责任制等内容,忽视了对基础管理工作的考核,使税收管理员的税源管理职责无法得到充分发挥。
(五)对税源及税源监控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已制定的各项税源管理制度落实不到位,税源管理的全面性、规范性、实用性不强,在日常检查、税源调查、数据采集、预测分析、纳税服务等诸环节上,仍然处于粗放型、轻责任、低标准层面上,甚至出现空白状态。日常管理中,突出了管理的形式,忽视了管理的实质,每项工作都是重要工作,每个税种都要重点管理,所有税源都不放过,每个纳税环节都重点监督,使基层忙于应付,大家对税源及税源监控管理的实质和重要性认识明显不足。强化税源管理并非一蹴而就,短期就能实现,需要不断的总结完善,循序渐进,逐步推进,需要抓住主要矛盾,抓住重要环节。
(六)在税收执法上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方面,执法刚性不强,执法程序和执法实体存在风险。随着企业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大量的国有企业改制为独资、股份制、有限责任公司等经济形式,企业数量激增,规模扩大,经济形式多元化,核算方式复杂化,但与之相对应的税收征管工作重心却放在了纳税服务、自行申报、集中征收上,弱化了税源管理,尤其是把税
收执法的最后关口置于税务稽查,但稽查点小面窄,程序繁杂且死板,税务处罚受各种因素的干扰,达不到警示和惩戒的预期效果,加之存在管理理念滞后、管理手段软弱等因素,使偷税行为的普遍性、反复性、多样性、严重性长期存在。另一方面,税收征管过程中存在执法风险,例如委托代征、代扣代缴等环节中还有与税收征管法不相适应的地方,大量的委托代征工作不规范,没有签订代征协议或代征协议过期的现象普遍存在,甚至委托没有代征资格的组织或个人代征税款。这些潜在的执法风险,尚未引起足够重视。
(七)分级分类管理和专业化管理不尽完善。目前,分级分类管理只按纳税人大、中、小标准进行划分,突出了抓大、控中、管小的分级管理办法,但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按行业和税种进行分类管理。专业化管理也仅仅局限在建安房地产和交通运输两个行业,管理环节的专业化分工还未涉及,“四位一体”工作机制还未建立,各环节仍分属不同部门独立运行,缺乏协调机制,税源管理的整体合力无法得到有效发挥。
二、强化税源管理的思路及建议
(一)提高纳税人税法遵从度。采取多种形式开展税法宣传教育,提高针对性、注重时效性、突出操作性。除法律、行政法规、行政规章规定不能公开或者需要保密的事项外,积极推行政务公开,赋予纳税人更多知情权。通过提醒服务、精简程序、查前辅导、引导自查等方式,优化纳税服务,引导纳税人正确履行
纳税义务。同时,加大违法行为查处力度,提高税收违法成本,促使纳税人正确履行纳税义务。
(二)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只有人才培养多元化,才能实现管理人才的现代化。首先,应科学、客观地分析税源状况和人力资源状况,将综合素质较高的人员充实到税源监控岗位上。其次,强化上岗培训和业务学习,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教育,脱岗培训和在岗培训相结合,长期培训和短期培训相结合,送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第三,建立考核激励机制,引导管理人员在日常工作中多学习、勤实践,精通业务知识,既能掌握各项税收政策,熟悉企业财务制度,又能熟练操作和应用计算机。
(三)明确税源监控管理职责。在税源管理人员数量相对稳定而纳税人数量大幅增加的情况下,人少户多的矛盾日渐突出,要求管理员将所有管户完全管理到位是难以实现的,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分级分类制度,将纳税人分成重点税源户和一般税源户,重点税源户一般只占总户数的10%左右,但其缴纳的税款却占总收入的90%以上,可以考虑设置重点税源管理分局或管理组进行管理,内设日常管理岗和纳税评估岗,日常管理岗负责纳税人的日常管理,评估岗专门负责纳税评估。重点税源以外的管户设一般税源分局或管理组进行管理,内设户籍管理岗、催报催缴岗、纳税事项管理岗以及纳税评估岗,实行岗位分工专业化管理。同时,将人力资源分配到合适的岗位,使其能力得到最大发挥,如将年龄偏大、专业知识不足的人员安排到催报催缴岗,并
按四个程序规范操作:群发短信提醒申报缴纳、电话通知催报缴纳、日常巡查现场告知、实施税收违章处罚。将综合能力较强的人员安排至综合性的纳税评估、分析检查岗,开展专业评估和分析检查。从而使专业化和精细化得到有机统一,工作负担趋于平衡,有效解决忙闲不均、苦于应付的问题。
(四)进一步完善税源监控手段。随着经济税源快速变化,充分利用信息化手段,提高税收管理精细化水平,实现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是当前税源管理的重要内容。为此,要进一步优化税源管理模式、提高税源管理效能,努力将经济税源转化为管理税源。
一是在纳税评估上明确部门和岗位工作职责,突出评估重点,注重评估效率和效益,避免大而全、走过场、图形式的问题。要杜绝以查代评、将评估税款作为考核指标的做法,准确把握纳税评估的范围和界限,通过纳税评估,对纳税人申报纳税情况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做出定性和定量的判断。对发现疑点的企业,进行纳税约谈,要求纳税人举证,说明纳税异常的原因。对在纳税评估中发现的一般性问题,促使其自我纠正,并监督执行,督促税款及时入库,进而提高纳税人的税法遵从度。
二是在税收分析上注重分析的实用性,尽量少用宏观指标,重点应进行相关性分析、趋势分析,研究税收与经济发展的对应规律,注重税收分析基础数据质量,规范数据统计口径,剔除人为调整因素,避免税收分析与纳税评估的重复与类同。
三是增强税收专项检查目的性、针对性,以行业检查为主,加大执法力度,通过发挥税收检查的震慑作用,加大违法者的偷逃税成本,促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达到规范行业税收的目的。
四是建立内部管理工作考核评估机制,对内部管理工作是否达到效率最大化,包括组织结构、岗位设置、人员搭配是否合理,在制定税源管理内部考核评价机制的基础上,通过行政效能平台,科学有效的评估征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五是创新税企互动方式,变被动单向交流为主动双向交流。税源管理部门可以邀请纳税遵从度好的企业财务人员或管理人员为税收管理员讲课,拓宽视野,相互借鉴,充实完善管理内容。探索给予纳税信用等级高的纳税人在税收检查、办税程序等方面适当优惠,而对屡查屡犯、税法遵从度差的纳税人给予媒体公开曝光。
六是创新税源监控方式。利用政策信息监控税源,分析研究政策变化,确保政策执行到位,应收尽收,应免尽免。利用历史数据监控税源,将纳税人不同历史时期的税收分析、征管数据和稽查数据,结合生产经营变化特点进行比对分析,对异常情况重点关注,确定评估和检查对象。利用宏观信息监控税源,及时判断国家宏观政策和经济发展走势,掌握经济增长变化对税收的影响以及未来税收的增减变化趋势,准确掌握新兴税源、项目税源等信息。利用相关部门信息监控税源,建立完善部门信息共享机制,扩大信息收集渠道,充分利用第三方信息实施税源监控,提
高税源监控效率,降低税源监控成本。利用税务登记、申报信息监控税源,将税务登记信息与工商登记、纳税申报信息比对,发现漏征漏管,并重点关注零申报、长期亏损纳税人,及时开展纳税评估,提高申报真实性。利用综合征管系统数据监控税源,以大系统为平台,充分发挥系统数据种类全、数量大的特点,对各类数据进行定期统计分析,提高信息化成果应用水平。
篇四: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加强税源管理是做好税收工作,确保税收收入稳步增长的基础性工作。随着近年来国税系统税收征管改革的不断深入,对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在新的税收征管模式下,全面加强税源管理是国税机关基础工作中的基础,特别是针对在近年来涉税案件的查处过程中暴露出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和对策,以进一步强化税源基础监控管理,夯实征管基础。
一、当前税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观念因循保守,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在税源管理工作中,机械地以实现税收的多少将纳税人划分为重点税源和非重点税源。“重点税源重点管理”,而重点税源和重点户不相一致,重点户不一定是重点税源,而是税收征管工作中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纳税企业。将更多的征管力量和注意力都放在了纳税大户的重点管理上,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部分重点户、非重点税源、某些行业和重要部位及环节的管理,造成税源管理“头重脚轻”,征管基础薄弱,给一些蓄意偷逃税犯罪分子以可乘之机,存在很大的隐患。从我们近两年查处的涉税案件来看,作为重点税源重点管理的企业出现问题的很少,恰恰是容易被我们忽视的农产品收购加工企业、收废、用废企业等均不是重点税源的重点企业利用农产品收购发票,废旧物资回收发票等大肆偷逃国家税款的犯罪活动居多。其中大部分是征管基础不实,税源管理不到位、不全面所造成的后果。
(二)部门协调配合不力,税源管理“雾里看花”。从外部来看,涉及税源管理工作最紧密的工商、国税、地税等部门之间的协作配合只局限于信息的传递,而没有实现相互间的信息共享,部门间的联席会议制度、信息传递制度、工作分析制度没有得到很好地执行,只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部门间协调配合的作用。不能最大程度地综合利用各自的信息资源,解决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户数不相一致的问题。一方面一些纳税人不能及时纳入正常税源管理,导致漏征漏管户的存在;另一方面出现了许多非正常户,给偷逃税行为留有可能的空间。
从内部来看,由于我们当前最为注重的是新的征管模式本身的正常运转,而没有特别注意研究在新的征管格局下如何加强各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信息共享的问题,造成目前内部间信息传递不畅,征、管、查在一定程度上脱节的现象,税源管理责任不明,职责划分不清等问题。比如纳税人到办税大厅进行纳税申报,因负责征收的人员不了解纳税人的经营状况,只能就纳税人自行申报的数字、纳税资料等进行审核;而管理人员了解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情况,但是在纳税人申报纳税时不能在第一时间看到纳税人报送的申报资料,而是要在申报期结束后通过前台传递的信息才能看到纳税人申报情况。这样就形成了脱节,如果
纳税人进行虚假纳税申报或申报不实,无法及时发现,就给税源管理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三)计算机监控不全面,税源管理“华而不实”。从税源管理监控的角度来看,计算机监控不全面,有些“华而不实”。主要是因为计算机内数据的采集录入是靠纳税人提供的,如果纳税人故意隐瞒销售收入,进行虚假申报,提供虚假数据,计算机本身是发现不了的;我们强调要“人机结合”、“机器管事”、“制度管人”做好税源管理等其他各项工作。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各项制度没有得到很好执行,形成人管与机管脱节的现象,对机器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丢弃了原来“管户制”的一些好的经验和做法,使机内错误或虚假的数据不能得到及时修正,不能及时发现和查处各类涉税违法犯罪行为,忽视了在税源管理中最主要的人的因素,单纯依靠机器去加强税源管理工作是不可能取得实际效果的。
(四)考核办法不完善,税源管理“奖惩无据”。加强税源管理一直是各级国税机关强调和努力做的一项工作。但是到目前为止,税源管理一直没有完善的考核办法,没有量化的考核标准,比如管理责任人在税源管理工作中应做什么,如何做,应达到什么效果等都没有明确的规定,无法衡量税源管理工作的好坏,致使税源管理工作奖罚无据,不能以责任落实和责任追究的办法促进税源管理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二、加强税源管理应采取的措施及对策
(一)转变观念,着眼全局。要从做好税收工作和改革全局出发,切实转变以往那种“重收入、轻管理和基础”的观念,树立“组织收入与税源管理,基础建设并重”的思想。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做好重点税源重点管理,保障收入工作,最关键的是重点户,也即薄弱点或问题易发点的管理,就是要高度重视纳税大户、销售收入大户和纳税异常户、外来投资者等企业的税源税基控管,特别是要将税制存在缺位、容易给偷逃税犯罪分子可乘之机的管理部位和环节都纳入国税机关的监管之内,认真落实好在户籍管理、申报管理、发票管理、重点税源管理、纳税评估、责任区、责任人等税收征管的主要环节制定的系列管理制度和工作措施,牢牢把握税源管理的主动权。
(二)强化措施,规范管理。一是要切实抓好已有的各项基础管理制度的落实。
以精细化、科学化管理为目标。突出抓好责任区责任人管理、各项基础工作制度的落实,不走形式、不走过场,以求税源基础管理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
二是要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工商、国税、地税、公安等部门间的信息传递,联席会议等制度,在条件成熟时,实现部门间的信息共享,促进各部门信息资源使用效能的最大化,随时掌握区域内税源变化情况,掌握税源管理工作的主动权,做到税源分布一目了然,监控管理有的放矢。另一方面要将税源管理工作作为国税机关内部征收、管理、评税、稽查各部门具有共同责任的工作加以落实,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各部门信息传递和信息共享制度,加强部门间的协调配合,通过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
化应用程度,实现征收、管理、评税、稽查信息的全方位共享,及时发现税源管理中的问题,通过纳税评估、日常检查、调查等方式加以解决,切实做好税源的事前、事中、事后监控管理。
三是要强化“人机结合”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人机结合”模式在税源管理中的优势作用,按照总局全面加强“一四六小”管理的要求,进一步细化完善有关制度措施,强化“人机结合”,人与机在税源管理中各有所长、各有所短。一方面要加大税源监控管理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力度,整合信息资源和数据利用的效果,增强计算机对税源管理的力度、广度和深度;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人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建立税源管理责任制,正确认识“管事与管户”的关系,管理责任人要从具体事务入手,按户管理涉税事务,经常深入企业,对企业经营情况、资金流向、产销变化、总体发展趋势等动态信息要有充分的了解和掌握,特别是要加强容易出现问题的部位和环节的跟踪管理和动态实时监控。充分利用各种信息资料及日常检查了解的情况,加强对纳税户生产经营情况和纳税申报真实性的分析评估,结合计算机中静态信息,全面掌握税源增减变化情况,减少因“疏于管理”所导致的涉税违法案件的发生。
(三)提高标准,务求实效。一是要制定和完善税源管理的工作制度和考核标准。加强税源管理责任制,量化考核指标,列入工作考核范围,使考核办法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充分发挥部门协调配合作用,发挥人的工作积极性、能动性。同时,要结合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和税源管理考核制度和目标,加大考核力度,奖罚分明,促进税源管理有深度、有广度、有成效。
二是采取切实措施解决日常税源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1.解决各项征管基础建设制度和措施落实不到位的问题。在税源管理工作中目前要切实解决对纳税人经营动态跟踪管理力度不够、对其经营状况变化反映能力差的问题;解决征管脱节、信息传递滞后和失真、信息数据共享程度低、征、管、评、查各部门间协作不密切等问题,着力形成事前、事中、事后税源实事监控、跟踪管理的格局,提高税源管理的实际效果。
2.解决少数干部工作责任意识不强的问题。当前就要通过各项制度及各种激励措施的落实,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引导干部增强聚财为国、执法为民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以解决“淡化责任、疏于管理”的问题,增强干部的工作责任心,为税源管理及各项工作任务的圆满完成打下良好基础。
3.解决重点稽查作用没有充分发挥的问题。要整合各种税收信息,提高信息综合运用水平,不断完善有效的选案机制,提高选案工作的针对性、及时性和代表性;同时通过稽查人员综合业务素质的提高,增强查案、破案能力,加大查处案件的处罚力度和处罚面,充分发挥税务稽查的威慑力,以查促管,加强税源管理,全面提高税收征管质量和效率。
推荐访问:税源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税源 管理工作 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