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汇报
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稳定的观念,正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既不能在发展中忽视稳定,更不能为了保稳定而不发展,要在不断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下面职场范文小编分享浅谈如何做好社会稳定工作汇报,提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工作汇报一
按照自治区党委常委、政法委书记黄世勇提出的“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道理,两手都要硬”指示精神,结合本人的认识和体会,谈谈在发展中如何抓好社会稳定工作。不妥之处,请批评指正。
一、要始终坚持积极的稳定观
领导干部要牢固树立在发展中保稳定的观念,正视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既不能在发展中忽视稳定,更不能为了保稳定而不发展,要在不断发展中解决矛盾和问题。
(一)要切实提高维护社会稳定意识。维护社会稳定涉及到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社会发展。所以,维稳工作更需要各级领导、各乡镇、各部门领导提高认识,牢记维稳第一责任,坚持党对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的领导。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站稳维稳工作的政治立场,坚决落实维稳工作的第一责任,时时讲维稳、天天抓维稳、处处保稳定,从而为解决影响本乡镇、本部门、本行业稳定的根本问题提供强大的领导保证和思想保障。
(二)要提高整治治安能力。坚持素质强警、科技强警,形成“严打”常态机制,全力维护社会治安的稳定。以扫黑除恶治乱为契机,本着什么问题突出就整治什么问题、哪里治安混乱就整治哪里的原则,整合力量、集中精力开展扫黑除恶治乱工作。通过有效的扫黑除恶治乱促进全县社会治安状况的持续好转,进一步提升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认真排查化解各类矛盾纠纷
(一)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一些小纠纷因为不关心、不关注、不重视,没有及时组织调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炸,有些甚至转变为刑事案件。所以,我们一定要筑牢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第一道防线,严格按照属地管理、谁主管谁负责、谁包片谁负责和谁经营谁负责的原则,逐一落实工作责任,把化解稳控责任落实到领导和干部,做到人人肩上有担子,人人头上有责任,事事有人抓落实,切实把矛盾纠纷解决在萌芽状态,掌握在可控状态。落实“一把手”负责制和“一岗双责”要求,自觉把信访维稳工作当作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在每次召开干部职工会议上要强调信访维稳工作,做到警钟时时敲、工作天天抓。
(二)扎实抓好乡镇维稳工作。发展重点在乡村,各种矛盾纠纷重点发生在乡村。要针对乡村矛盾纠纷的特点,找准维稳工作的切入点,向下延伸工作触角,实现人力、物力、财力的“下沉”,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从最底层抓起,把各种矛盾纠纷发现在村里、屯里,解决在乡镇、村(社区),努力做到“抓早、抓小、抓苗头,防扩大、防蔓延、防激化”。
(三)依法依规及时有效化解矛盾纠纷。对矛盾纠纷要及时开展调处工作,坚持“抓早、抓小、抓苗头”,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消灭在发生之初。遇到矛盾纠纷要敢于面对,不要有厌烦情绪,要静下心来找出路,要多几个回合做工作,最大限度地运用调解方法化解,不要轻易把矛盾推向社会,推向法院对簿公堂,推给上级。真正确保小纠纷不出村,大纠纷不出乡。
处理问题必须坚持有法可依、违法必究的原则。对群众反映的合法问题,要尽快解决,一时难以解决的要说明情况,做好思想工作,对要求过高的要做好政策疏导工作。解决问题要一步到位,不能像挤牙膏一样,群众上访到乡里解决一点,到县里再解决一点,这样就会加速不稳定事件的发生。
(四)防止矛盾纠纷升级。对一些难于处理和处理不了的矛盾纠纷,我们要积极做好当事双方的思想稳控教育等工作。同时,我们也可积极引导当事双方保持冷静,理性对待矛盾纠纷。同时,对一些暂不能解决的矛盾纠纷可依法引导当事双方理性维权,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防止矛盾纠纷升级。
(五)进一步落实好领导接待日、领导包案、带案下访责任制。让来访群众“访到想访的人、说出想说的话、办成该办的事”。
三、强化情报信息收集和研判
情报信息是维稳工作的生命线,及时准确的情报信息,对化解矛盾、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置不稳定事件,起着决定性作用。
(一)情报信息掌握要快。情报信息掌握得越早,报得越快,分析得越及时,就越有时间去化解,越能把握主动。在事件发生前,对苗头性情况、预警信息、行动信息,争取第一时间获取,在事件发生后,对现场情况,要随时掌握,争取第一现场,以便及时分析研判发展态势。
(二)情报信息情况要全。情报的要素一定要齐全,包括时间、地点、主体、原因、方式、手段、规模等。
(三)情报信息要素要准。在情报信息的处理上要做到就是情况真实,确有其事,不是道听途说,无中生有。如果情报失真,轻则影响工作,浪费人力财力,重则导致决策者对形势的误判,干扰工作大局。同时,还要及时做好情报信息的上报工作,在文字撰写中要做到情报信息情况要清楚,文字要精练,重点要突出,让人一看就明白,事情的来龙去脉,问题症结所在等。
四、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对矛盾症结进行联合”会诊”
抓好稳定工作,单纯依靠主管部门的力量是不够的。因此,必须有效整合行政、司法、综治、民间等资源,创建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三式联调机制,实现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的“无缝对接”,确保社会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层层有人抓、事事有人管、件件有落实。
只有建立“上下联动、左右联调,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不留死角”的长效机制,才能有效改变原来相关部门各自为战、单打独斗、缺乏协作的工作局面。对疑难、复杂的信访案件实行“联调联动”处理,做到各部门协调配合、“同唱一首歌”,才能构筑起真正意义上的“统一领导,部门协调,统筹兼顾,标本兼治,各负其责,齐抓共管”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格局,有效避免各部门之间相互推诿、群众投诉无门现象的发生。
五、妥善防范和处置群体性事件
维护社会稳定,主要的功夫要下在预防上,尽最大努力避免矛盾产生、发酵、升级,不发生或尽量少发生群体性事件。如果发生群体性事件,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制定预案。群体性事件发生以后,党政领导要正确分析,果断决策,及时平息事态。要迅速成立总指挥部,由党政负责人任总指挥长,在事发现场设立现场指挥部,现场指挥部组成人员可由政法、公安、维稳、信访、司法以及涉及到的乡镇、部门负责人组成。
(二)靠前指挥。群体性事件,参与人员的目的就是制造影响引起领导的重视,求得问题的解决。现场负责的领导及涉及的乡镇和部门领导要在第一时间深入一线,充分听取群众的意见,掌握群众的基本诉求和真实情况。同时,要做到“三个不”,即导致群体性事件激化的话不说,不符合政策、法律的事不松口,不能兑现的“空头支票”不能开。防止因急于脱身、息事宁人而不负责地乱表态,使事件越闹越大。
(三)正面引导。在处置群体性事件过程中,要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以教育、协调、调解等方法加以处置,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明之以法,使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群众懂得即使诉求合理合法,表达方式不合法也属于违法行为,也必须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方式表达利益要求,解决利益矛盾,防止矛盾激化和事态扩大。
(四)慎用警力。处置群体性事件主要靠解决思想问题和实际问题,必须要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武器警械。如果随意动用警力,或者出警不当的话,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容易引发群众不满和警民对立,甚至造成警民冲突。
(五)果断处置。前面说慎用警力,并不是说不用警力,对发生聚众堵塞公共交通、冲击党政机关以及发生其他扰乱社会制度或者危害公共安全的群体性事件时,应当依法采取措施,果断出手,坚决予以制止,尽快妥善处置。否则,不但贻误时机,提高处置成本,而且还会导致事态升级,甚至不可收拾。在动用警力时,要确保警力充足,在警力上要保持绝对优势,确保能够牢牢控制局势,确保处置一举成功,绝不能因警力不足而无法执行。
六、加强网上舆情的管控和应对
随着互联网、手机等传播技术的发展普及,舆论影响更加突出,对网络舆情要把控好。
(一)网络力量不容小觑。其宣传面广,传播速度快,影响大。党委政府对事件的态度、处理方式、处理结果都被放在网络的聚光灯下,接受全社会的监督。一些经网络曝光和炒作的事情,经过网络传播、交流,以及网民的互动,容易形成舆论热炒。经网络曝光和炒作的事情,因为网民和媒体素质的参差不齐,有些能够理性分析,有些成了纯粹的发泄。一旦事情和问题被炒作后,网民和媒体喜欢穷根究底,“不达目的誓不罢休”。
(二)舆情应对要及时。要先发制人、把握主动。要及时做好发布事情的基本情况,时间、地点,涉及人员,事情经过等情况,在发布中要就事论事,掌握多少说多少,要说的尽量说详细些。同时要找准宣传口径,表明态度,特别是对事情的定性要慎之又慎。同时要准确发布事情的调查进展情况,随着调查的深入,有步骤地对外发布。
同时要及时制止网络谣言和非议,针对网络谣言传什么,我们就驳斥什么,通过正面发生消除杂音和噪音。在网络炒作中个别人喜欢断章取义报道,不准确的回应,只会造成人们对事件的质疑和质问,进而授人以柄,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即使是真实的回应,我们也要把事情说清楚,对没有彻底查清楚的事情和模棱两可的话不要说。我们可以第一时间表明党委政府的态度,稳定人心,根据处置进度和进展情况,分阶段、分层次发布消息,最大限度地挤压话语空间,通过多种措施以及灵活的应对技巧,不断告诉群众党委政府在做什么,事情有了新的进展。
七、进一步建立完善合理的考核机制
一个乡镇、一个单位的领导干部能否坚持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好发展与稳定的关系,考核机制十分重要。要建立、完善科学的考核机制,将发展与稳定的各项指标合理纳入其中,充分体现“发展是第一要务、稳定是第一要责”的辩证统一。
(一)计算发展成本。理性计算发展成本体现了正确的政绩观,倡导在社会发展中兼顾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从而为更快更好的可持续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如果一个乡镇的发展以牺牲社会稳定为代价,造成治安状况混乱、矛盾纠纷突出、自然环境受损、公共安全隐患增多,这样的发展就不是科学的发展,这样的政绩不但不能认可,情况严重的还要果断实行一票否决和进行追责。
(二)界定维稳难度系数。稳定也是政绩,但只有在发展基础上的稳定才有价值。如我县一些乡镇无移民、无重大项目建设、无网箱清理整治等,虽然从表面看刑事案件、治安案件、矛盾纠纷、安全事故、上访人数(次数)很少,但这样的稳定难度系数不大,并不能表明政绩。相反,一些乡镇移民多,处于大开发、大建设、大整治中,维护稳定的难度系数较大,但能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及时消除治安隐患、积极防范安全事故,化解不稳定因素,在经济发展的同时确保了社会稳定,这样的稳定才是真正的政绩。因此,在考核稳定政绩时不但要看社会稳定的客观指标,还要科学界定维护稳定的难度系数。
(三)实行综合评估。建立合理的政绩考核机制,就要综合评估发展和稳定的政绩。既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努力追求发展政绩的最大化,并允许发展中出现一些不稳定因素,又要始终确保大局的稳定有序,把各类不稳定因素限制在整个社会能有效掌控和承受的范围内,使人民群众普遍具有安全感。
工作汇报二
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是将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关口前移,从政策制定、决策出台、项目审批等环节,对可能引发影响社会稳定的问题,进行先期预测和先期应对,从源头上有效发现、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机制性维稳。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举措,是党和 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的重要内容,是依法维护、保障人民群众合法权益的内在要求。
认识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要性
实现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正确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是实现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和保证。当前,正处于经济社会新一轮发展的机遇期,创造有利于改革发展良好稳定的环境是第一要务,也是第一责任。特别是深入实施“三大发展战略”,加快建设“三区一城”,为与全省全市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奋斗的发展战略的提出,既涉及全县发展大业,又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影响深远。进一步深化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和预测预警,有利于全面排查掌握影响发展不稳定的各类隐患因素;有利于全盘考虑统筹安排“三大发展战略”与民生问题;有利于标本兼治综合推进维护社会稳定。
提高决策科学化和民主化的重要途径。在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深远、牵涉面广,易引发不稳定因素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措施、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实施过程中,只有通过民主恳谈、专题研讨等形式,充分尊重民意,了解民情,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研判和预警预测,才能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防范个人武断和“四拍干部”的产生,为慎重、合理抉择系上“保 险绳”。
有效预防化解涉稳涉、信突出问题的重要保证。提高早发现、早化解、早处置的能力,把更多的不稳定因素遏制在萌芽、消灭在始发,是保证社会持续稳定的前提和重要措施。当前我县涉信涉稳问题突出的重要原 因之一就是一些乡镇、县级部门忽视重大事项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走过场搞应付,对如何进行稳定风险评估、评估结果如何运用存在一定的困惑,从而导致事前不排查隐患,事发不重视化解,事激疲于应付的现状产生,维稳被动,群众意见大。进一步深化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健全矛盾纠纷排查化解长效机制,有利于强 化各级评估意识,增强评估责任心,及时防范化解稳定隐患和问题,形成科学维稳、主动维稳、全员维稳的工作大格局。
遵循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原则
(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把人民群众是否支持拥护作为衡量各 项政策和举措出台与否的基本标准;把人民群众是否满意作为检验各项工作成效的基本尺度;把维护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评估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评估为了人民、评估依靠人民、评估结果由人民监督运用。否则,稳定风险评估就会失去基准、基石、基调,就会成为无的放失、无本之源,失去工作根本的大前提。
(二)要用好评估结果的原则。要切实把评估结果作为重大政策能否出台、决策能否实施、项目能否上马、活动能否举办的重要依据。特别是涉及广大群众切身利益事情,要充分遵从运用好评估结果。项目申报部门要把稳定风险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申报的前置条件,项目审批部门要把评估结果作为决定项目实施的要件之一,对已经评估决定实施的项目,项目实施责任单位和辖区当地政府要全程跟踪 做好维稳工作,确保项目顺利实施。
(三)要严格评估责任的原则。要切实抓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建设,将推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纳入各级各部门年度工作重要考核内容,作为单位集体和领导个人奖励、晋职晋级的依据之一,监督责任落实,严格责任追究,确保该项工作取得实效。
(四)要坚持促进发展的原则。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就是要更有利于发展、 大力推进发展,因此,评估时就必须站位要高、眼界要宽,严格坚持中央的大政方针政策,正确处理改革发展与社会稳定关系,力求评估事项符合改革力度、发展速 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有机统一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五)要坚持民主法治的原则。把实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与民主法制相结合。建立健全决策制度,逐步形成利益协调、诉求表达、矛盾调处、权益保障的长效机制,坚持法律效益和社会效果统一。
深化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重点
(一)明确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
目前关于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各地、各部门还处于实践性探索阶段,实 施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依据大多数是各地政府、部门的行政指导性文件。这些指导性文件规范性不强,法律地位不高,权威性不够,实施的力度和效果也受到一定的 影响,仅靠行政的约束难以取得评估实效。建议加强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调研,条件成熟的省(市、自治区)将本地探索出的先进实践性经验,通过省(市、自治 区)人大常委会以制定《xx省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实施条例》等地方性法规形式予以确定下来,将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概念、原则、范围、程序、主体、法律责任和 处罚措施等内容予以明确规定,条件不成熟的地方可以由省、市制定出行政规章,以此解决和确立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法律地位问题,进一步增强稳定风险评估工作 的保障性和执行力。
(二)明确评估责任主体
根据“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评估”的原则,决策的提出部门、政策的起草部门、项目的报建部门、改革的牵头部门、乡镇为负责组织实施风险评估 的责任主体。多部门职能交叉而难以界定评估责任主体的,上级主管部门明确牵头评估责任主体。建立评估责任强化机制,层层下达评估任务指标,严格年度考核和 工作奖惩,从而不断增强各级各部门的评估责任意识,自觉践行评估职责,养成万事“谋为先、慎评估、重稳妥”的良好工作习惯。坚持机制的一以贯之,各级领导 和工作人员自然而然会成为“评估主体”,尽评估之心,履评估之责。
(三)明确四个评估内容
各乡镇和有关部门提出的,事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牵涉面广、涉及人员多,易引发不稳定问题的重大决策、重要政策、重大改革举措、重点工程建设项目等,要围绕评 估事项可能存在稳定风险,开展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可控性的评估工作。合法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是否符合当地党委、政府制定 的政策。政策调整、利益调整的法律、政策依据是否充分、符合法定程序。
合理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否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 则;是否反映绝大多数群众的意愿;是否兼顾各方面利益群体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可行性评估。主要分析评价是否开展了前期宣传解释工作,征求了群众的意 见,并为绝大多数群众接受和支持;出台的时机是否成熟,符合本地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水平;实施方案是否具有连续性、严密性、具体可操作性。可控性评估。主要 分析评价是否存在可能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是否有相应的预测预警措施和应急处置预案,是否有化解矛盾的对策措施。
(四)明确六步工作程序(实施六个工作步骤)
确定评估项目。需要组织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重大事项一般由各责任主体自行申报,或者由县委、县政府、维护稳定领导小组指定确定。制定评估方案。广泛征求基 层和相关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了解掌握评估对象的基本情况,准确把握评估重点,制定评估方案,适时组织评估。准确识别风险。评估责任单位通过召开座谈会、问 卷调查、重点走访等形式,广泛征求基层和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准确把握评估项目是否存在影响社会稳定风险因素。形成评估报告。
结合收集掌握的情况,对评 估事项实施的前提、时机及后续社会影响、配套措施等进行科学的预测分析和论证研究,制定相应的社会稳定风险防范措施和应急预案,形成专项报告。
落实维稳措施。在重大项目责任部门要严格执行评估决定和要求,制定和落实维稳的具体措施。对可能出现的不稳定隐患要制定应急预案,严防影响社会稳定重大事件的发生。
在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出现新的重大不稳定情况,责任部门要及时研究、适当调整。坚持全程跟踪。重大事项经分析评估付诸实施后,评估责任主体要不间断地听取基层反映,及时发现新的风险隐患,跟进应对措施,确保评估事项顺利实施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