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某县三产融合示范园节点汇报材料,供大家参考。
某县三产融合示范园节点汇报材料
尊敬的各位领导下午好!
欢迎莅临 xx 县三产融合示范园指导工作,我是 xxxx 三产融合示范园的总经理 xxx,现在由我就三产园建设和全县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作以下简要汇报:
xx 县 xx 三产融合示范园项目位于 xx 街道办 xx 村,距xx 县城 8 公里、xx 高速 xx 出口 3 公里、xx 高铁 xx 南站 5公里,xx 河以及即将建设的 xx 省道穿园而过,与 xx 风景区、xx 观茶园旅游景区遥相呼应,环境优美,交通便捷。
本项目由 xx 控股集团旗下 xx 农业开发公司建设实施,是 xx 县委、县政府倾力打造的现代农业、农产品精深加工、农业观光旅游融合发展示范园区,也是 xx 协作重点示范项目和 xxx 局辐照育种支持项目。
园区总体规划面积 1000 亩,概算总投资 1.2 亿元。主要内容建设为“一心一厂二馆九区”。即:园区管理服务中心;农产品精深加工厂;农业展览馆、农业科技馆;果蔬产业区、菌菇产业区、珍稀花卉区、归园田居农场区、粮食作物科普区、水产养殖区、中药材种植区、亲子游乐区、娱乐
休闲区,建成后将成为农业科研、良种培育和种植示范、农业生产和农业科普研学、农业观光和生态休闲旅游有机融合的乡村振兴农业发展示范区。项目分三期建设,计划 2024年内全面建成投产运营,预计全面建成投产运营后,可实现年产值 3260 万元,实现净利润 600 万元以上。本项目建设立足 xx 便捷道路交通条件、良好自然资源禀赋和多元产业发展基础,将传统农业生产、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农业观光旅游、生态康养休闲、电子商务等新业态、新模式无缝嫁接。
一、三产融合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不断壮大。我县三产融合发展始于 2006 年左右,近几年得到了快速发展,经营数量不断增加,投资、经营规模不断扩大。2021 年全县各种不同类型的三产融合实体企业已发展到 479 家,接待能力和直接经济效益都有大幅度提升。尤其是近两年在大力推进“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的带动下,全县掀起了大力投资发展三产融合暨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热潮,新增休三产融合企业 52 家,其中投资规模超过 2000 万元的 5 家,已经建成的太阳船仓花海、太阳
九仙尊 HS 石斛养生基地、太平 HS 绿斗石斛生态观光园、安徽福康居生态石斛养生园、淮源农庄和衡山镇仙人湖休闲农业示范园等一批三产融合项目投资规模均超过 5000 万元。
2、社会经济效益显现。三产融合的发展进一步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的优化,加快了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一是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三产融合不仅带动了农产品的直销,提高了农产品的商品化率,还改善了农业生产结构,将原本为第一产业的农业提升为服务业向第三产业延伸。2021 年全县三产融合共接待游客突破 100 余万人次,综合收入 9 亿余元,其中直接销售农产品收入 1 亿多元,休闲游客人均消费 100 多元。二是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全县三产融合企业吸纳农民直接就业 6000 余人,带动农民间接就业 3 万余人,有力促进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的就地转移。三是促进了美丽乡村建设。三产融合发展改善了农村环境卫生状况,带动农村公路、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休闲景点和园区的建设,美化了村容村貌,提升了农村环境品质,为美丽乡村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3、经营模式不断创新。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全县三产融合已从前初级阶段“一家一户”的农家乐,向以农业庄园、示范园为主的休闲农业产业发展,其模式不断创新。一是以产业为支撑的三产融合经营成为发展主流。太平畈石斛养生体验基地、下符桥瓜果采摘园基地、诸佛庵三河合作社茶叶体验观光园、大沙埂现代农业示范园、桃源河第一竹海等等,都是以农业产业和特色体验项目为基础发展的休闲旅游点。这些特色农业产业提供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休闲观光资源,而休闲产业又进一步拉长了农业的产业链,增加了农业产业的附加值,提高了经济效益。二是经营项目综合化成为一种发展方向。经过近几年探索,全县三产融合逐渐改变了原先经营项目单一的弊病。如磨子潭镇堆谷山村农家乐集群,已形成了集农家餐饮、户外烧烤、徒步探险、农事活动参与和客房等项目的综合性休闲场所;落儿岭镇黄茶体验园依托 HS大峡谷漂流景区辐射,开发出集茶园观光摄影、摘茶制茶体验、品茶和欣赏茶艺表演等一套完整的茶旅融合项目,每年春季,黄茶体验园接待游客一万余人次,周边茶农户均增收5000 多元。三是三产融合产业组团式发展有了雏形。如今,
HS 已经形成了下符桥、太平畈、太阳最美旅游扶贫快速通道三大片区组团式发展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基地。
二、三产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情况
我县每年给予不低于全年用地指标的 10%用地计划,用于保障乡村振兴项目用地,累计 475.19 亩,有效保障了乡村振兴项目基础设施项目用地需求。积极为农业项目,办理了 48 个项目设施农用地备案,其中作物种植类 10 个,总面积 34.973 公顷,生产设施总面积 34.4947 公顷,附属设施用地 0.4783 公顷;畜禽水产养殖类项目 38 个,总面积13.2378 公顷,生产设施用地 12.9662 公顷,附属设施用地0.2716 公顷。
三、存在主要问题
目前,我县三产融合融合发展还处于起步阶段,还存在许多困难和问题。一是三产融合理念不强。由于受地方财力以及环境、土地、产权等条件制约,产业融合还存在着政策引导不足、资金投入不够、配套服务不全和专业人才缺乏等问题。农业、旅游等相关部门工作重心不同,实践中出现分割管理的情况,未能形成强大的合力。二是三产融合深度不
够。我县农业资源、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丰富,但产业融合发展相对滞后,休闲农业开发水平低,尚未形成规模,大多农旅产品、休闲农业园区及景点内涵单一,形式趋同,还没有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拳头产品,离发展一个产业、带动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三是三产融合联结不紧。龙头企业规模较小,农业与二三产业融合程度低、层次浅、链条短,附加值不高。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带动能力不足,目前农村产业融合除采取订单农业、流转承包土地外,真正采取股份制和股份合作制的还很少,利益联结机制松散。四是三产融合配套不足。我县因地处大别山腹地,交通区位相对闭塞,无铁路,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及景区的水电、交通等基础设施,停车场、住宿、餐饮、娱乐等旅游配套设施,以及通讯网络、电子商务推介平台等现代设施都还不完善。
四、对三产融合发展的建议
下一步,我们将把全域旅游与加快农村产业发展结合起来,依托特色农业、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坚持美丽
田园为韵,生态农业为基,推进三产深度融合。重点抓好以下四个方面工作:
一是制定实施意见。立足我县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突出休闲生产生活、绿色生态服务等功能,融入科技、品牌、观光、采摘等旅游要素,制定出台全县三产融合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推动产业融合健康有序发展。
二是突出“点、线”建设。突出“三线、多点”的三产融合发展格局,“三线”主要指在旅游扶贫快速通道最美环线,国省干线公路、茶谷沿线发展“经济林果+经济作物”的立体种植模式,如“果树+药材”、“果树+茶叶”、“果园+养殖”、“草坪+林果”等;“多点”主要是指分布在全县的景区周边和与下但一片、黑诸落一片、佛磨大一片、漫水河一片,以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为主,重点发展生态种养、特色民宿、度假养生等功能的休闲农庄。
三是培育经营主体。引导、鼓励新型经营主体积极拓展产业功能,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支持有条件的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结合自身生产、销售等经营情况,延伸拉
长产业链条,把农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与休闲度假、旅游观光有机结合在一起,推动融合发展。支持有能力的家庭农场、种养大户,改善基础服务设施,发展农家乐和小型采摘园等,带动传统种养产业转型升级。
四是树立示范典型。重点抓好面上的品牌创建推介与点上的典型培育。组织开展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县创建和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申报工作,打造一批天蓝、水净、安居、乐业、增收的美丽休闲乡村(镇)。根据全域旅游的整体布局,选择基础条件较好的地方,集中力量建设 2-3 个省级现代休闲农业产业园区。园区建设要破除传统观念,突出地域特色,体现农村风味,选准主导产业,挖掘农耕文化,把旅游元素融入到园区建设中,精心打造主题园区,做到一园一主题、一园一特色、一园一精品,避免千篇一律,大力发展集观光、游览、品尝、采摘、休闲、度假于一体的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可借鉴外地经验高标准打造 1 个示范性的田园综合体,真正把 HS 农村建成“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生态康养旅游度假目的地。
通过典型示范,摸索经验,找准发展模式,并着力推介一批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景点线路,营造氛围,扩大宣传,打造品牌,推动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