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阿达秘书网>专题范文 > 振兴乡镇 > 2022年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发言【优秀范文】

2022年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发言【优秀范文】

时间:2022-09-10 17:25:08 振兴乡镇 浏览量: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发言【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度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发言【优秀范文】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发言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对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做出了明确部署,强调党的基层组织是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贯彻落实的基础。这是以XJP同志为核心的党***,着眼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以党建统揽全局作出的重要决策部署。我们要以此为根本遵循,以XJP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全面推行好“党建+”理念,健全党管农村工作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确保党组农村工作中统览全局、协调各方,确保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沿着党指引的正确方向健康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

一是突出“党建+集体经济”,推动经济发展。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在农村执政地位的必然要求,是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好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只有村级集体经济实力强了,农村基层党组织才更有活力、更有吸引力、更有凝聚力、更有战斗力,才能赢得党员和群众的信赖和拥护,引领广大农民群众打赢脱贫攻坚战走向共同富裕,才能把乡村振兴战略落实落好。要把握正确方向,遵循市场规律,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走市场化、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的发展道路。要创新集体经济组织形式,特别是要适应发展现代农业的需要,把发展农村各种专业技术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服务公司等与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结合起来,采取“党组织+产业基地”“党组织+合作社+农户”等多种形式,打造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党建+产业”基地,实现集体收益,促进集体经济发展。要科学制订规划,在全面摸清家底的基础上,立足各村自身资源禀赋、人才状况和区位特点,因村制宜地制定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找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路子。

二是突出“党建+人才培养”,强化队伍保障。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各类人才的作用。要加强农村实用技术人才、经营人才、管理人才培养力度,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要创新村干部选拔机制,以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扶贫开发为平台,培养和发现一批眼界宽、思路活、资源广、有一定资本的产业能人、在外创业人士、退伍军人返乡投身“三农”工作。回村任职。要建立村干部后续培养机制,注重从大学生村官、村民组长、农村致富青年中发展党员,培养村级后备干部。要强化优秀村干部锻炼机制,每年分批次选派优秀“村官”和后备干部到先进地区学习,借鉴发达地区资源开发、土地营运、实体项目带动等发展经验。要发挥农村党员在脱贫攻坚中的作用,让农村党员中的致富能手与贫困户结对联系,点对点地提供资金、信息、技术、物资、销售等方面的服务;要发挥农村党员在乡村治理方面的作用,为农村党员划设责任区、包干区,当好信息员、调解员,帮助做好思想工作、解决有关问题,促进农村和谐,使农村党员在政治理论、道德修养、发家致富、生产生活等各个方面走在前列。

三是突出“党建+乡村治理”,促进乡风文明。乡村是国家治理体系的“神经末梢”,加强乡村治理,也是实现乡村现代化的重要课题。把基层党建与乡村治理结合起来,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引导广大村民讲文明、改陋习、树新风。要构建起科学合理、高效便民的服务体系,结合农民的需求,整合乡、村两级的行政资源,以开展农村“星级党组织”创建,打造“五好一满意”党支部为载体,探索建立流动办事窗口机制,把服务送到田间地头,让农民“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乡”。要实行“四议两公开”民主决策,推进村务民主协商,发挥各类人才、新乡贤、农村老党员、老干部等在乡村治理中的作用,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农村社会稳定。加强农村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规划建设好村级文化室、农家书屋、文体活动场所等基础设施,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推行家风、村风、党风教育,以好家风带村风促党风。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农村社会思潮,使之成为农村文化的主流。制定和实施村规民约,大力移风易俗,改变农村传统落后的宗族宗派观念,抵制、消除封建迷信等各种不良思想对农村社会的影响,最大面积地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引导农村党员诚实守信、遵纪守法、破除陈规陋俗,抵制封建迷信活动,摒弃大操大办红白喜事的做法,带动广大群众树立文明新风,提高文明程度。

推荐访问:脱贫 攻坚 振兴 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工作座谈会发言 乡村振兴帮扶工作座谈会 脱贫攻坚座谈会发言稿

版权所有:阿达秘书网 2016-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阿达秘书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阿达秘书网 © All Rights Reserved.。沪ICP备16028498号-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