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合集)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材料(全文),供大家参考。
关于2023年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材料(5篇)
踔厉笃行书精彩 步履铿锵迈新高——XX州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XX自治州成立70年来的发展历程,也是全州人民摆脱贫困奔向未来的奋斗历程。
从国家“八七”扶贫规划启动,到“百乡工程”的实施,XX向贫困堡垒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冲锋。党的十九大做出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战略部署后,对脱贫攻坚提出更高要求,XX州把脱贫攻坚作为全州发展的头等大事,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XX州打赢艰苦卓绝的脱贫攻坚战,实现了从贫困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如今,在党的20D精神指引下,自治州奋力开启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19XX年成立了XX州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从19XX年起,XX州财政每年拿出40-50万元的扶贫资金,以省定的4个贫困乡和州定的24个重点贫困村为主,开展扶贫攻坚工作。
20XX年,全州共解决了1.7万贫困人口的基本温饱问题。
自20XX年起,XX州精心实施《XX自治州扶贫开发规划(20XX—20XX年)》,累计投入各类扶贫专项资金1.58亿元,整合其他资金1.22亿元,完成了111个贫困村的扶贫开发任务。
20XX年,刚察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
20XX年门源、祁连、海晏三县实现整体脱贫摘帽,全州86个贫困村全部退出,7133户22663名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20XX年末,全州脱贫群众收入达到13921元,贫困群众摆脱了穷日子。
20XX年6月1日,XX自治州乡村振兴局挂牌成立……
70年,是时间的标尺,也是发展的刻度,脱贫攻坚的每一个上浮点鲜明地标注在全州上下齐力奋进的时间轴上。
展开自治州乡村振兴的时代画卷,每一处着墨都令人欣喜——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一张张笑脸洋溢着告别贫困的喜悦;
在高山村镇,一批批特色产业落地生根;
在产业园区,一个个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彰显发展动力……从基础设施到公共服务,从文化生活到精神面貌,昔日的XX大地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推进环境整治 村容新貌“靓”起来
“这两天,走在路上真的是舒坦,空气清新,路面整洁,花红草绿,我们‘桃花源’的日子越过越好了。”“活了大半辈子,哪想到村子变了大样,土房子换成了红砖瓦房,烂泥路变成了水泥路,村里广场上都安装了健身器材……”门源县珠固乡东旭村骆驼脖子社的两位村民走在路上感慨村里的大变化,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回首70年前,“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是东旭村村民挥之不去的记忆,脏、乱、差是这里人居环境的真实写照。东旭村的改变得益于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开展。在党和政府的号召和支持下,东旭村凭借美丽的自然环境和独特的文化底蕴,协调整合各类资金2400余万元,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倾力打造了“高原桃花源”乡村旅游示范基地。
从此,东旭村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破落的土房,低矮的围墙不见踪影,一幢幢红砖瓦房整齐排列,一排排崭新的院落拔地而起,一条条硬化路通向了家家户户,景区大门、游客服务中心、吉祥广场、卡卓民宿、村庄美化亮化等旅游配套服务设施也一一建设起来。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来到这个美丽独特的小山村,“世外桃源”渐渐进入人们的视线,变得不再“世外”,成为了省内乡村旅游网红打卡地之一。
宜居、宜业、宜游的农村新风貌,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释放的“红利”。如今的XX,随意走进一处村庄,都仿佛进入一幅幅恬静安详的田园山水画。
聚焦产业发展 村民腰包“鼓”起来
海晏县金滩乡XX村自然环境恶劣、气候异常等因素,农业收入较低,曾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在“靠天吃饭”的年代,有这样一句话,形象地说明了这个村的贫困原因:XXXX,不是霜冻就是雨打。
为改变这一现状,XX村“两委”班子想方设法,凝心聚力,干群一心,在党和国家惠民政策扶持下,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之路。
2015年初,XX村党支部通过讨论达成一致,并经过村集体大会讨论,着手创建起了富民特色种养殖合作社,开始栽培食用菌杏鲍菇,经过一年时间,试种成功。为了形成规模,村党支部书记牛生有和村委会主任垫资盖起了一座养殖大棚,就这样,XX村第一个村集体产业诞生了。
此后,XX村整合山东援建、扶贫项目等资金,将全村的牛羊集中到养殖小区,让牛羊养殖“退出庭院、退出村庄、进入养殖区”,实现人畜分离,人居环境得到有力提升。从一开始砖木结构的简易大棚到现在棚圈一体化的20幢拱棚,养殖小区经历了四代改造提标升级,满足了养殖规模不断扩大的需求。同时,建成一处活畜交易点,改变了一年一季出售牛羊的旧做法,走上四季均衡出栏销售牛羊的新路子。
如今,全村有规模的养殖户达到67家,托管全村3890亩土地实现集约化经营。20XX年,菌类种植园为村集体经济增收20.2万元,3735亩土地托管集约化经营顺利实施,村集体收入达到30万元。
XX村发展产业脱贫致富只是全州的一个缩影。70年砥砺奋进,XX州以农牧民生活富裕为根本,不断优化产业结构,乡村综合生产力持续提升,乡村振兴基础不断夯实。
加强文化建设 文明新风“树”起来
乡风文明、治理有效是绘就乡村全面振兴图景不可缺少的底色。让农村既有颜值又有质感,成为乡村人的美好家园、城市人的向往乐园;
让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成为美丽乡村最动人的风景是乡村振兴的最终落脚点。
“现在的村子干净了不少,走在道路上心情都美了。”
“就是,村庄里看不到成堆的垃圾了,道路两旁塑料袋、塑料瓶都没有了,河水也不断流了。”
走进门源县珠固乡珠固寺村,映入眼帘的是群山秀丽、苍松翠柏、河水清澈、天空湛蓝,还有那整洁的村庄和干净的道路,这是一幅安逸宁静、安居乐业的新农村锦绣画卷。
在村民谢索南才让看来,村里的变化不仅仅是村容村貌,更多的是家乡风俗的变化,“以前村里谁家要是有红白喜事,请客摆个十几桌是很常见的,要是赶上春节、‘十一’假期,几乎天天都有一场宴席要参加,相互之间的攀比给收入少的家庭造成了负担。”
“现在好了,村里通过开展‘一约四会’、移风易俗的宣传,大家从一开始的不理解、不支持,慢慢转变观念、自觉起来。现在改变了一些不好的风俗,减少了办宴席中的铺张浪费,形成了一种新风尚。”谢索南才让感慨。
门源县将村规民约全面运用到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进移风易俗、推动乡村振兴各项重点工作中,以村规民约为抓手,群众参与度不断提升,村民文明生活习惯悄然养成,全县各村从“一时美”质变为“长久美”。
近年来,门源县全面推进乡风文明建设暨移风易俗“一约四会”工作,破除陋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酒席不铺张、礼金不攀比、宴请不跟风、丧葬不迷信、低俗不参与, 实现了从被管理到自治的良性过渡,以“约”促文明,“约”出了新风尚,展现门源新形象。
站在XX自治州成立70周年的历史新起点,自治州以党的20D精神为指引,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XX州乡村振兴。
村美民富产业旺 乡村振兴谱新篇——XX镇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夏日的XX大地,一派生机勃勃: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村庄串点成线,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着新的希望……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这些场景,正是XX镇积极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带来的变化。近年来,XX镇认真贯彻落实党的20D精神,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绘就了一幅人民群众安居乐业的美丽乡村画卷。
脱贫基础稳 振兴底气足
XX镇强化防返贫监测信息系统培训力度,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帮扶机制,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比对筛查、预警核查,发动农户、村“三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三方联动、协同发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因户施策,分层分类帮扶;
在产业引领、就业引导、社会帮扶和内生动力激发等方面,多措并举,精准发力,帮助监测对象37户161人稳定消除风险,坚决守住“一条底线”,聚焦易返贫易致贫人口,抓监测、重帮扶、强管理,牢牢守住了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在教育保障方面,一是严格落实控辍保学责任,扎实有效抓好控辍保学工作,实现全镇脱贫户、监测对象家庭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
二是发放特惠性教育补助191人21.36万元,申报雨露计划中职补贴34人5.95万元,申报雨露计划高职补贴17人2.975万元。
在住房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农村低收入群体等重点对象住房安全监测,新增危房改造5户,目前已动工4户,发放危房改造资金7.2万元。
在医疗保障方面,圆满完成全镇2023年脱贫户和监测对象城乡居民医疗保险缴费工作,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医保特殊人员95人,非全额代缴城乡居民医保特殊人员858人。
抓产业发展 促就业增收
“XX镇的土地是沙土地,非常适合种植地瓜。种植出来的小香薯皮薄如纸,香甜软糯,像栗子一样细腻的口感,非常好吃。”昌王村委会文青村地瓜种植基地负责人梁汝棠说。
该基地共种植1200亩地瓜,采收完成的600亩小香薯是去年10月初开始种植,经过经营管理,600亩小香薯产量达180万斤,目前小香薯已销售一空。
据悉,该基地目前有固定工人7名,每天还有附近村庄20多名村民来基地内务工,主要从事除草、浇水等,每天务工费有130元。记者了解到,采收小香薯的时候有100多名村民到基地内务工。
“我是固定员工,主要从事基地地瓜浇水、看苗、日常管理等,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而且离家近,每个月有近4000元收入,相当不错。”附近村民XXX说。
在XX镇镇远村黑石村民小组一片平缓的坡地上,成片种植的凤梨蔚为壮观。2019年,XX镇引进海南泰绅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3000多万元,盘活撂荒地,现种植凤梨770亩。该基地负责人叶一衡告诉记者,儋州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肥沃的土壤,盛产肉质爽脆、清甜多汁、果肉香甜、口感好的上等凤梨,这770亩凤梨年产量可达420万斤,目前正在接受商家预订,逐步上市销售。
当前,XX镇正加快培育特色农业,协调推进引进桥头地瓜企业打造沙沟村万亩地瓜种植规模化示范基地;
升级改造2000亩规模化高位池海水养殖示范基地;
加快壮大乡村旅游,推进建设南华村唐三彩研学基地、叶榕海滩美丽乡村等产业项目,以“乡村旅游”促“乡村振兴”。
抓村庄治理 建和美乡村
在XX镇禾丰村、瓜兰村、昌王村,沿着已经建好的村道往里走,只见一条条干净整洁的硬化路延伸到各家各户,道路两边的草坪绿植令人赏心悦目……沿村而行,目之所及,皆是村民安居乐业的和谐图景。
2022年XX镇共投入资金约728万元,推进了昌王老村、叶榕、沙沟、沙脊等村庄的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美丽乡村建设以点带面扎实有序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给当地村民生活带来了可喜的变化,村里路面平整了,房前屋后的绿化多了,休闲健身的运动场地和健身器材也更丰富了,村民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现在村里的环境是一年比一年好,门前屋后干净整洁,出门散步整个人感觉心情特舒畅。”南华村委XXX自信地说。
XX镇还紧紧围绕乡村文明“七个倡导”(即倡导男女平等、勤劳致富、文明饮酒、拒绝私彩、厉行节约、孝老爱幼、卫生整治)活动,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在乡村治理中全面推广运用积分制,充分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引导农民群众主动参与公共事务、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乡村建设、文明新风等活动,激活乡村发展内生动力,推动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有新突破、新成效。该镇推选沙沟、南华两个行政村作为推广运用积分制试点村,目前已在7个行政村铺开。
如今的XX镇,处处体现着不一样的精气神,一幅农业兴、村庄美、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绘就村美民富产业旺的和美画卷——XX市加快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创建工作综述
山容便与新秋净,稻花已作丰年香。初秋时节,XX大地风景如画,美不胜收,100万亩制种玉米即将迎来收获期,田园综合体和特色小镇山清水秀美如画,戈壁农业、畜牧产业及“千万工程”高效快速推进,粤港澳蔬菜订单生产热火朝天……
近年来,XX市以创建全省乡村振兴示范区为统领,聚焦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目标要求,坚持“整体规划、系统设计、分步实施、彰显特色”原则,按照“四集中”模式【基础设施集中建设、农民群众集中安置、公共服务集中配置、特色产业集中布局】和“4+5”示范带布局【4条乡村振兴精品示范带、5个中心集镇示范片区】,接续推进“5155”乡村建设示范行动,着力促进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塑形铸魂打造和美乡村
八月,甘州区新墩镇已建成的“水韵双堡”乡村建设项目现场,绿树白墙、风景如画、万象臻荣。该镇按照“当年拆、当年建、当年住”的目标,整村拆除7个居民点268院老旧房屋,建设50套老年人集中安置房,并配套完善上下水、供暖、道路、绿化等基础设施,切实改善人居环境,加快提高农村居民生活质量水平。山丹县老军乡丰城村在地灾搬迁乡镇集中安置点的基础上,顺应群众意愿,打破村域界限,植入“丝路驿站·长城文化”理念,让散居变集居,村庄变社区,不仅实现了村庄二次规划,还提高了群众生活品质。
时至初秋,蓝宝石般的大湖湾点缀在弱水河畔,藏匿于田园之中,“河环玉带”、“屏画黎山”、美景奇观尽在高台县宣化镇“弱水蒹葭”诗意乡居。该镇深入挖掘“五凉文化”,完善提升“吃住行游购娱”等业态品位,坚持推动文旅融合,建设宜居宜业、宜游宜乐的共同富裕乡村。板桥镇也以“打造特色鲜明的彩虹小镇、展现江南风韵的板桥风貌”的建设理念,立足历史文化和资源优势,高标准编制集沿街建筑立面改造、花田乡居高质量住房建设、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为一体的集镇总体规划,推动人居环境进一步改善,全面建设“和美乡村”。据统计,目前全市511个发展类村庄基本都已编制完成“多规合一”实用性规划。近年来,XX市围绕打造宜居宜业、大美绿洲西北乡村建设引领区,率先在全省规划建设全域导视系统,新编制村庄规划15个,实现发展类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统筹推进生态及地质灾害避险搬迁、老旧房屋拆除、清洁村庄创建、卫生厕所改造等工作,搬迁安置2383户,拆旧复垦3582户,打造了一批“形态美、生产美、生活美、人文美”四美融合的示范乡村。厚植天蓝地绿、村美人和的乡村底色,“XX版”的百村百样和美乡村逐步形成。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兴旺
“十四五”以来,肃南县祁丰藏族乡深度拓展“民族文化+乡村旅游”新路径,充分挖掘文化旅游资源和东纳藏族文化内涵,不断丰富“文旅+”多元业态,着力打造全季旅游品牌,聚力建设以石窟艺术鉴赏、民族文化体验、休闲避暑康养、国防主题研学为特色的东纳藏乡小镇,不断提升文旅品质和核心竞争力,有效拓展农牧民群众创业增收渠道。临泽县板桥镇友好村依托葡萄长廊建设,积极探索“特色产业+旅游”农旅融合新模式,着力打造集农业、旅游、休闲、美食、娱乐于一体的农旅融合综合体,助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品牌创建和集体增收。
不仅依靠旅游带动产业兴旺,XX市广大乡村还立足地域、资源、人力等优势,积极推进集体经济公司化改革,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种子繁育及果蔬精加工等,以产业振兴促进乡村振兴。至目前,XX市聚焦打造全国知名、西北一流现代寒旱特色农业高地,做大做强5个百亿级现代农业产业集群,建成供港蔬菜生产基地16个、万亩以上蔬菜生产乡镇20个,新建改建养殖场区65个,绿色蔬菜、戈壁节水生态农业分别达到84.56万亩、16.6万亩。落实国家生物玉米制种7.14万亩。实施国家玉米种子产业园等重点项目32项,完成投资15.31亿元。深化改革促进农民增收走进高台县骆驼城镇梧桐村,千亩瓜蔬制种产业园赫然呈现在眼前。该镇通过“联农带农”的方式,吸纳全村67户农户参与设施西瓜制种经营,全村瓜菜制种面积达到600亩。同时,梧桐村与企业签订协议,采取“保底收益+动态分红”的形式,确保企业和村集体实现持续稳定增收。山丹县老军乡强化产业培育,改造新建绿色标准化规模养殖基地,安置养殖大户52户,并通过“村集体经济+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实现村集体经济与企业、农户携手发展、合作共赢。
据了解,XX市加强对全市改革工作的整体谋划和系统部署,实施8个领域145项改革任务。深化村集体经济公司化运营改革,市级试点扩大到73个。去年,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1.02亿元,村均收入12.24万元,同比增长27.5%。上半年村集体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1.2万元,盈利268.2万元;
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2706万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740万元,增长1.8倍,村均增加23.84万元,真正实现了村集体经济“提标倍增”。
美丽乡村路上的奋进足音——XX县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新居传来阵阵欢笑,房前屋后瓜果飘香,村村铺通条条坦途……这是一片绿色的沃野,更是充满绿色的生机之地。
党的十八大以来,XX县综合生产能力持续提升、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水平大幅提高、农业信息化建设稳步推进……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图景全面展开。
三产融合 乡村振兴动力足
XX县XX镇XX村曾经是出了名的贫困村,如今却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XX村的巨变,源于乡村旅游的发展,从“大产业、大旅游”的思路出发,整合资源要素,引导特色产业向乡村旅游业集中,大力发展具有当地特色的生态观光农业、休闲体验农业、康养度假产业。
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大力发展乡村旅游,XX村走出了一条以村党支部为核心、全体村民为主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强村富民之路。
XX村的改变,是XX县坚定不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一个生动写照。
输血不如造血。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来,XX县将产业兴旺作为乡村振兴的“牛鼻子”,牢牢抓住这一主线谋划发展路径,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在整合土地、资金、项目、经营主体上不断发力,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多彩画卷。
持续加大防返贫监测和帮扶力度,脱贫人口人均纯收入达13638元、同比增长10.8%,高标准完成国家挂牌督办问题整改。争取财政衔接资金2亿元实施46个乡村振兴项目,高原食用菌产业孵化基地、新街农畜产品深加工及仓储冷链基地等项目建成投用,产业项目资金占比达61.3%。
贡拜等8个高原美丽乡村、仍果等5个乡村振兴试点村全面建成,1100户农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430户农牧民户厕完成改造,XX镇、尕让乡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XX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如今,一座座农家院落焕发新颜,一个个美丽乡村串点成线,一粒粒种子在阡陌纵横中萌生希望……乡村振兴,XX步履铿锵。
生态宜居 民生答卷写满幸福感
走进尕让乡二连村,村道两侧洁净卫生,房前屋后、村内水泥路两旁绿树成荫。院墙外面是引人注目的文化墙,修缮一新的农户门庭、完善的污水管网,怡人的小游园……这些“大动作”让村里的老人们喜笑颜开。
“我们村的环境越来越好了,房前屋后的花草树木栽植得很多,居住得很舒心。大家精神面貌也焕然一新,都积极主动清扫垃圾、爱护环境。”面对乡村“颜值”的变化,村民们都赞不绝口。
从曾经的其貌不扬到如今的颜值刷新,二连村的华丽转身,正是XX县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真实写照。
打造宜居乡村,既要让乡村有“面子”,也要有“里子”。
近年来,在原有成果的基础上,XX县继续加压鼓劲,坚持把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作为改善群众生活条件、提升人民幸福感的重要举措,扎实开展农村厕所革命、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工作,不断提升了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
坚持以项目为依托,建成投用村级公厕133座、户厕1.97万座,普及率分别达到100%、85.4%。
狠抓农牧区人居环境整治、高原美丽乡村建设、农牧民居住条件改善等项目,累计建成高原美丽乡村79个、乡村振兴试点村10个,生态宜居、治理有效的美丽乡村环境逐渐显现。
积极开展“绿色庭院”“最美庭院”“清洁示范户”评选活动,组织乡镇、村社观摩互评、总结经验,调动群众从“袖手看”到“争着干”,XX村获评“中国美丽休闲乡村”,XX镇、尕让乡获评“全国乡村旅游重点乡镇”。
农村牧区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的开展,让村庄更加美丽动人,群众生活环境更加舒畅宜居,广大群众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治理有效 文明之花开遍山乡
近年来,XX县通过不断健全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推进乡村文化振兴。培育“积分银行”“老年人驿站”等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让道德有价、文明无价、德者有得,走出了一条新型农村基层治理新路子。
不断拓展志愿服务方式和载体,累计投入36万余元在全县打造57个“积分银行”,积极探索总结“积分银行”助推乡风文明机制,调动基层党组织内生动力,让服务机制活起来,让乡村发展办法多起来。
“最近参与卫生整治,志愿服务等活动拿到了30多个积分。”河阴镇新东路社区,居民们正在清扫小区内的垃圾,“这个月收获很多,我打算到社区的爱心超市,用这些积分兑换些生活用品。”党员李慧玲笑着说。
清洁卫生,5-30个积分;
理论宣讲,5-20个积分;
律己守法,5个积分……XX县各乡镇社区不断探索开展新时代文明实践“积分制”工作,从群众身边的小事出发,实行“有行动就有积分,有积分就有奖励”,加快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制度化、常态化、特色化。
以村镇社区党员、群众参加的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为依据,将助人为乐、诚实守信、孝老爱亲等内容纳入积分评定奖励范畴,将积分作为党员、群众评先树优、善行义举红榜的重要依据,激励大家担当作为,激活群众“志愿细胞”,为基层治理注入“新活力”。
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长效机制,让文明实践落地生根,融进干部群众骨子里,成为一种自觉行动。
乡风净、民风纯、思想齐、干劲足。丰富多彩的文明创建活动似春霖甘露,催生着文明之花,也奏响了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新希望播种在广袤田间,新动能孕育在美丽村落,乡村振兴正当时。在砥砺奋进中,一幅秀美活力的乡村新画卷愈加清晰。
希望的田野孕育丰收的希望
XX县因地制宜,推动农文旅融合发展,深入推进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工程,还依托村规民约、评比等村民自治办法,让村民主动参与和美乡村建设。
生态美起来,环境靓起来,乡韵浓起来,一个个山清水秀、文明和谐、宜居宜业、欣欣向荣的美丽村庄正渐次出现在XX大地上,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目标不断实现。
希望的田野,孕育丰收的希望,积蓄向上的力量。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20D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建设农业强国起步之年,XX县将坚定信心、埋头苦干,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各项重点工作落实落细,久久为功、持续发力,努力奏响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嘹亮赞歌。
沃野绘新景——XX区大力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综述
行走在XX区的农村大地上,一座座干净整洁的农家小院焕发出新颜,一条条宽阔的公路在乡村间穿梭,一项项产业激活乡村振兴发展的澎湃“引擎”……
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落实A总书记关于“三农”重要指示批示和中央、省市决策部署,坚决扛起全省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主体责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不动摇,紧紧围绕乡村全面振兴主题主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地落实,全区“三农”工作取得了新成绩、实现了新发展,乡村全面振兴实现良好开局,迈出了坚实步伐。在2022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情况的通报中,XX区在先行示范区的34个县(市、区)中位列第7,考核结果为优秀等次。
如今,XX区乡村面貌最新讲话系列,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群众幸福指数持续攀升,一幅农村美、农业强、农民富的乡村振兴美好画卷正在XX大地徐徐展开……
改善人居环境 提升“颜值”“气质”
栩栩如生的墙绘、干净整洁的道路,院内院外绿意盎然。行走在渠沟镇各村,这样的景象早已是村民们再熟悉不过的了。
走进XX区渠沟镇土楼村,只见各家各户墙壁上绘制的一幅幅图文并茂的宣传画,让人眼前一亮。在村里绘制文化墙,让原来杂乱无章的墙壁“说话”,是土楼村美化家园、建设美丽乡村的一个缩影。
XX区突出抓好乡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制定《“十四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印发《全区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专项整治改善行动实施方案》,以“五清一改”为抓手,扎实推进“污水、垃圾、厕所‘三大革命’”,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幸福美丽新家园。探索建立“红旗黄牌”人居环境整治绩效考评机制,推动全区乡村人居环境从“一处美”向“处处美”、从“一时美”向“时时美”转变。
同时,强化重点领域农村基础设施建设。2022年完成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2.59公里、农村公路村道安全生命防护工程6.51公里、养护提升工程18.49公里。深入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完成20XX年度徐集、鲁楼前柳园2个省级美丽乡村建设。 投入653万元,改造5所农村学校校舍。完成14个村卫生室标准化建设。
完善基础设施 积蓄振兴动能
在郭王村沟渠畅通工程施工现场,挖掘机正在轰鸣作业。“项目实施之前,每逢连阴雨,我们部分田块就会出现内涝现象。”当地群众告诉记者,工程完工后,内涝现象没有了,部分池塘通过清淤还发挥了储水功能,实现水资源有效利用,实现了旱能浇、涝能排,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满足了群众生产生活需求。
“项目实施以后,新修沟渠6.6公里,清淤开挖水渠6公里,新建管涵桥231座,建小型水闸10座,有效地保证了农田水利排水功能。”XX区渠沟镇经发办工作人员徐亮表示。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事关百姓福祉的一项重大民生工程,2021年以来,XX区着力夯实和改善农田基础设施配套建设,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多措并举加快推进0.5万亩农田建设。通过围绕乡村振兴攻坚行动,XX区以改善农业基础生产条件为重点,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区农田建设领导小组总调度,区农业农村水利局实行个人项目包保,负责施工协调、联系沟通、督促整改,镇村安排专人负责,形成了区、镇、村三级联管,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的管理体系,高效有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
实施“两强一增”,夯实农业发展基础。XX区大力推进科技强农,认定科技特派员41名,结对服务行政村实现全覆盖,完成6个产品“三品一标”认证,15家企业32个产品被认定为2022年“淮优”品牌。大力推进机械强农,研发制造新型农机1个,建立全程机械化农事服务中心1个,建成适合机械化操作的标准地300亩。大力推进农民增收,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位居全市第一,全年增速预计可达7%。
壮大产业发展 助力富民强村
相城大地,处处孕育着希望。近日,在位于渠沟镇张集村阳光玫瑰基地内,连绵起伏的葡萄藤上一串串碧绿晶莹的“阳光玫瑰”葡萄闪着诱人的光泽,一片丰收的景象。
“我们整片园区的产量大概在1680万公斤,产值1500万元左右,能带动周边200名村民就业。”彭橙果园农产品种植基地负责人张建告诉记者,该基地在渠沟镇葡萄种植面积为360余亩,亩产可达703500公斤。小葡萄不愁大销路,葡萄成熟采摘后,包装、冷链运输,农场实现高质高效发展,成为乡村振兴路上带动群众致富的“摇钱树”。
产业兴旺是实现农业发展、农民富裕的基础和前提。近年来,XX区抓好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开展九大基地建设,建成1万亩优质主粮基地、5000亩药用花卉种植基地、500亩黄里石榴(笆斗杏)标准化种植基地,淮山羊养殖基地成功引种。加快推进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深入实施农产品加工企业“五个一批”工程,新增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家、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加快推进富民产业发展,全面推进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培育省级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1个、市级长三角基地7个。深入实施农村电商高质量发展行动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深入实施林业资源保护、造林补贴等项目工程,发展林下经济等新型林业产业。
同时,XX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持续开展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建立220个村组防返贫监测网格,新识别监测对象52户176人,做到应纳尽纳,户均帮扶措施达5个,返贫致贫风险得到有效化解。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投入财政衔接资金2070万元,实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项目15个,持续推进产业、就业帮扶。实施经营性收入壮大行动,完善联农带农利益机制,累计培育家庭农场150个、农民合作社30个。
此外,XX区还积极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强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持续推进农业投入品减量化。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推行农药购买实名制、化肥使用定额制。实施秸秆和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提升五年行动计划,对接秸秆、畜禽粪污利用企业,开展畜禽养殖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工作。
百尺竿头扶摇上,千帆竞发勇者胜。下一步,XX区将细化工作举措,坚持跟踪问效,深入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彰显徽风皖韵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让乡村振兴的梦想在XX这片充满希望的沃土上一步步变为现实。
推荐访问:(合集)关于乡村振兴工作综述材料 合集 振兴 综述